学习积极的态度加更高效的方法~~系统解剖学一、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参考书学习人体解剖学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
目前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姚志彬教授主编供同学们使用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教材《医用解剖学》,是国内比较好的教材之一,该书以层次叙述和以尸体解剖操作方法为主。
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教材也可参考。
此外,根据需要还应选择一定的参考书,如张朝佑主编的《人体解剖学》、钟世镇院士主编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丛书》、于频主编的《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初国良、汪华侨主编的《医用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以及一些复习题集和学习指南等。
外文参考书主要有《Gray s Anatomy》,这是一本有近百年历史,已连续出版39版,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的、经典的大型参考书,书的内容丰富,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较新的内容,国内已翻译的出版有第38版的中文译本。
《Method of Anatomy》图文并茂,书中简图和文字叙述有独特的风格和见解。
《Cunnigham s Textbook of Anatomy》曾11次出版,是一本局部解剖学教材。
主要杂志有《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American Journal Anatomy》、《Anatomical Record》等。
二、解剖学对各结构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归纳如下:①根据形态命名的,如三角肌、斜方肌、鹰嘴、肱骨滑车等。
②根据位置命名的,如眶上切迹、眶山裂、胫侧副韧带、桡神经、舌骨下肌群等。
③根据起止点命名的,如胸锁乳突肌、脊髓丘脑束、喙肩韧带等。
④根据功能命名的,如旋后肌、竖脊肌、视神经、动眼神经等。
大部分结构是结合以上几种规则来命名的,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旋前方肌等。
三、具体方法:1学解剖和学习立体几何类似,空间想象很重要,尽量的在脑中形成形象,反复的修正,越细节越好,如果能知道各个方位的解剖关系,你离外科医生也不远了。
如何反复修正解剖的真实认知呢,一是把书读细,二是对标本熟悉,要多到解剖室,不要厌倦福尔马林。
三是反复验证,和临床课或相关文献中的解剖知识比较。
四是,在临床中(入手术)验证。
最终使你对脏器的形象做到逼近真实。
2系统解剖学正如其他学科一样,要想较好地掌握其知识点,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态度,其次是根据各人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大家读书多年,各有心得,在此不再赘述。
四、下面仅系统解剖学的一些特点讨论学好系解的方法及注意点: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名词多,记忆量大是其特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
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人体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
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一定的形态、构造表现一定的功能,但功能的变化也能作用于结构、形态并引起其相应的变化。
如:上下肢分工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因此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在解剖学的学习中,理解双方这种关系,对于掌握人体器官结构的形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三、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众多系统和器官组成。
器官与整体,器官与器官之间在形态、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而系统解剖学将一系列形态,功能相似的器官归为一个系统,就系统内部各器官而言,首先掌握其形态,功能上的相似性,把握其共同特征,然后根据各器官自身形态、功能上的特点,加以区分。
理解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更有利于记忆,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四、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目前有于各专业的学时差异较大,而所用的几乎是同一教材。
将一部教材的所有知识全都掌握是不可能的。
要想很好地掌握重点与难点,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重点与难点。
2.课后对照大纲全面复习,整理笔记,在自己消化知识的基础上,悟出重点与难点。
3.阶段回顾,巩固知识,在循环的复习中掌握重点与难点。
五、学习记忆方法简介:1.归纳小结法:每次解剖课学习之后应把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按自己的学习及思维方式进行贮存,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这样记忆就会深刻,也利于以后复习。
2.歌诀记忆法:以简炼的语言文字把一些解剖学知识进行归纳,编成顺口、押韵的歌诀,然后熟读成诵,做到能脱口而出,这样就可牢记于心,终生不忘。
如: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序号。
3.列表记忆法:把一些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通过列表来进行区别记忆或对应记忆。
这样既简洁明了又记忆深刻。
如:空、回肠的形态可进行列表区别记忆,尺桡骨的结构可列表进行对应记忆。
4.图示记忆法:解剖学中神经走行、动脉、静脉、淋巴的流动都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规律性,可用箭头图、流程图等来表示其相互关系,并通过适当注字来突出其重点。
5.绘图记忆法:解剖学是形态学科,绘图是记录形态的直观方式,所以绘图法对解剖学学习非常有益。
可以通过实物写生、插图描摩、插图着色等方式进行绘图记忆。
6.数字记忆法:解剖学中骨、肌等都具有一定的数目,学习时有意识地记住其数目,学习之后就可通过数字进行回忆和复习。
如:前臂肌前群共有9块,分4层,各有5、1、2、1块。
通过9、4、5、1、2、1几个数字就可回忆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和作用等。
7.形象记忆法:在脑中再现器官的形象,按一定的顺序及规律,记忆器官的形态结构。
8.纵横交错法:教材及教学中对知识的介绍多是的纵向的介绍,学生的学习也多是纵向的学习,在纵向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横向的复习,这样有助于知识的联系及区别。
例如:在进行了脑神经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对头面部感觉管理、肌肉支配、腺体分泌的管理等一一进行横向归纳总结,帮助理解、掌握有关内容,加深记忆。
9.睡前记忆法:即通常所说的过电影,每晚入睡前躺在床上将当日所学内容在脑中慢慢的回忆一遍,对不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可迅速翻阅一下。
此法可使所学知识记忆深刻、持久。
10.练习记忆法:通过以上学习之后,可做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既可查缺补漏,又可减少复习的枯燥,增加学习兴趣。
六、解剖学学习过程:同其它学科一样,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也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1.课前预习:应阅读教学大纲,明确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初步阅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标记难点内容,以便上课时能有的放矢地学习。
2.课堂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两部分,解剖学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主要是对一些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习。
实验时要紧扣大纲,结合标本、模型、图谱和其它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对不清楚的内容要及时询问,不留问题。
要克服不阅读教材,只用标本和图谱进行对照的坏习惯。
要发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尸体的精神和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的作风。
3.课后复习:课后当天要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总结,进行有意识的记忆。
在学习之后当天、第二天、一周、一月及期末要定期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最初的复习要认真一些,以后随着记忆的加深可运用看目录回忆、闭目回忆等方法,速度也可越来越快。
局部解剖学心理恐惧、气味难闻、目的不明、操作繁杂,这一切可能都会成为我们学习局解的绊路石。
如何学习局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为将来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关心的一个问题。
下面就结合我老师的一些经验之谈和我的一些学习学习体会,向大家介绍一些局解课的学习方法。
一、明确目的,端正态度局解是临床医师的必修课,只有既动手又动脑,认真解剖,较好的掌握人体各部的形态结构以及层次毗邻,方能为临床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局解课气味刺鼻,又脏又累,故有些同学选择逃避了。
但这些同学有所不知的是每年都有许多的临床医生想尽办法欲重新进行解剖,但由于尸源紧张,又有几人能得偿所愿呢?所以孰轻孰重,只有同学自己把握了。
二、复习系解,事半功倍局解与系解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如能在课前及时复习与之相关的系解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如前臂前群肌的名称、层次、血供、神经支配等,并把他们横向贯通,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就能事半功倍、有的放矢了。
三、分清主次,理解难点局解课虽然是以操作为主,但课上老师的讲解也是同样重要的。
例如在浅筋膜中有众多的皮神经与浅血管,哪些要大家寻找哪些不要,对于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只有在听课时把握主次,才能在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张弛有度。
另外,局解中也不乏一些难点,如腋窝、颈部诸三角的解剖等,如听课时迷迷糊糊,那么解剖时必定是无从下手了。
四、严格操作,认真辨识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与要求进行解剖,对于学好局解是至关重要的。
从器械的使用到具体每一步操作都要严谨行事。
关于器械使用的具体要求,书上有详尽说明。
而每次解剖操作,各位同学不妨都把它当成一次上台手术,这人命关天的大事,你当然不能任意妄为了。
另外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是成功操作的基础。
每组均应有人查看书本,认真操作,然后相互交换,做到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
遇到辨认不清的结构时,更应共同探讨,借助它的特征,位置,相邻关系等来鉴别,寻求甚解。
五、及时小结,反思得益当每个局部解剖完毕后,应回头小结一下,每小组学到了些什么,看到了哪些变异或畸形,这可作为你的第一手临床资料记录下来,知识总是从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获得的。
另外如有未找到的结构不妨先把它记下来,在后面做其他相关部位的解剖时你也许会再次发现此结构,然后逆向追踪,也能探个究竟,找到最终的答案。
当然,学习之道,各有不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以上之言也仅为一家之谈,无非是为了抛砖引玉,期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制定出最佳的学习方案。
最后,赠上华罗庚老师的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