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营与维护方案第 1 节运营维护的技术方案一、运营维护条件项目竣工验收合格;项目运营所需的审批手续已经完成;其他需要满足项目开始运营条件的测试和要求已经完成或具备。
二、运营维护绩效指标项目建成竣工后,项目公司对项目设施进行运营和维护。
道路工程日常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道路正常性小修保养,公共设施维修保养,水毁防治,路况调查登记,交通量调查与观测等。
巡检观测管廊墙体、洞顶的收敛、膨胀、位移、脱落、开裂、渗漏、霉变、沉降等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维护、维修、整改方案加以管理。
绩效指标主要有:市政道路保持路况良好、路容整洁,路肩平整密实,横坡适度,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沿线设施完善,道路常年保持与路面中心线相适应的流畅、顺适、鲜明的分车道线、路缘石线、路肩外缘线等公路特征线型。
对已建设综合管廊的城市道路,运营期内规划入廊管线不得发生在管廊以外的道路上挖掘道路敷设管线,以确保规划管线入廊率达到100%。
三、技术保证措施编制养护质量计划实施细则,完善养护控制点和控制标准,强化养护质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养护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技术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养护标准、规范进行养护,严格材料质检关,做好养护日记。
四、道路、管廊等核心资产的运营维护本项目运营维护内容包括基础设施路网子项目(包含道路工程和综合管廊工程)以及磐龙湖片区综合开发工程子项目(包含道路基础设施工程和绿化景观工程),磐龙湖子项目中的护岸和库区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在建成后移交至管委会,由管委会自行维护。
本项目约定的运营维护范围不包括项目中修、大修,如果项目需要进行中修、大修由乙方向甲方提出专题报告,双方另行协商。
运维管理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管理、资产管理、维护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能耗1.基本要求1)道路的养护应包括道路设施的检测评定、养护工程和档案资料。
道路设施应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路基、分隔带及其他附属设施。
2)道路的技术状况评价应分为四级:A —优级、B —良好、C—合格、D—不合格3)道路应根据不同的技术状况进行预防性养护工作,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恢复磨耗层的功能、提高抗滑能力、早期出现的裂缝处理等。
4)道路养护工程应根据其工程性质、技术状况、工程规模、工程量等内容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扩建工程四类。
并可按下列规定划分:(1)保养小修—为保持道路功能和设施完好所进行的日常保养。
(2)中修工程—对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维修工程,以恢复道路原有技术状况。
(3)大修工程—对道路的较大损坏进行的全面综合维修、加固,以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进行局部改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
5)道路的养护、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养护维修作业以机械化施工为主。
(2)养护管理部门应备有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及设备,保证快速清除事故车辆、路障、冰雪,恢复道路畅通。
(3)声屏障、防眩、防撞、隔离、诱导等设施出现破损、缺失应立即维修、补齐。
(4)道路的养护应按养护里程配备养护设备、检测设备及专业养护技术人员。
(5)道路养护单位应建立养护技术档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6)道路以每条道路为单位建立档案。
(7)养护技术档案包括道路的基本技术数据,各类施工技术文件,巡检、年检的检测资料和图片等。
(8)道路养护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立城镇道路养护管理系统。
(9)道路检测、评价和养护对策。
2.道路检测、评价和养护对策1)一般规定(1)对使用中的城镇道路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和评价及时掌握道路的技术状况并应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2)城镇道路的检测应根据其内容周期分为经常性巡查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并应根据检测结果进(3)城镇道路检测和评价的对象应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砌块路面等类型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沥青类水泥类和石材类等铺装类型的人行道。
(4)城镇道路的检测和评价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记录道路当前状况;了解车辆和交通量的改变给设施运行带来的影响跟踪结构与材料的使用性能变化对道路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提供给养护设计部门。
2)经常性巡查(1)经常性巡查应由经过培训的专职道路管理人员或养护技术人员负责。
(2)经常性巡查应对结构变化、道路施工作业情况、各种标志及其附属设施等状况进行检查。
(3)经常性巡查宜以目测为主,并应按规范现场填写城镇道路巡查表。
(4)经常性巡查应按道路类别、级别、养护等级分别制定巡查周期。
I等养护的道路宜每日一巡,U等养护的道路宜二日一巡,川等养护的道路宜三日一巡。
经常性巡查记录应定期整理归档,并提出处理意见。
(5)巡查过程中发现设施明显损坏,影响车辆和人行安全,应及时采取相应养护措施,特殊情况可设专人看护,并应按本规范填写设施损坏通知单。
(6)经常性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路面及附属设施外观完好情况,包括下列内容:沉陷、坑槽、拥包、车辙、松散、搓板、翻浆、错台、检查井框与路面高差、剥落、啃边、缺失、破损、淤塞等损坏;检查井盖、雨水箅完好情况;积水情况。
路基沉陷、变形、破损等。
检查在道路范围内的施工作业对道路设施的影响。
其他损坏及不正常现象。
7)在经常性巡查中,当发现道路沉陷、空洞或大于100mm 的错台以及井盖、雨水口箅子丢失等影响道路安全运营情况时,第一发现人应按应急预案处置,立即上报、设置围挡,并应在现场监视。
3)定期检测(1)定期检测可分为常规检测和结构强度检测。
常规检测应每年一次。
结构强度检测,快速路、主干路宜2〜3年一次,次干路、支路宜3〜4年一次。
(2)常规检测应由专职道路养护技术人员负责。
(3)常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照城镇道路资料卡的基本情况,现场校核城镇道路的基本数据,资料卡格式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检测损坏情况,判断损坏原因,确定养护范围和方案;对难以判断损坏程度和原因的道路,提出进行特殊检测的建议。
(4)常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车行道、人行道、广场铺装的平整度;车行道、人行道、广场设施的病害与缺陷;基础损坏状况;附属设施损坏状况。
(5)定期检测的评价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的每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应作为一个单元,交叉口本身宜作为一个单元;当二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500m 时,每200 〜500m 作为一个单元,不足200m 的按一个单元计。
每条道路应选择若干个单元进行检测和评价,应以所选单元的使用性能的平均状况代表该条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
当一条道路中各单元的使用性能状况差异大于两个技术等级时,则应逐个单元进行检测和评价。
历次检测和评价所选取的单元应保持相对固定。
(6)定期检测可采用下列仪器设备:平整度的检测宜采用激光平整度仪等检测设备;次干路、支路可采用平整度仪或3m直尺等常规检测设备。
路面损坏的检测宜采用路况摄像仪等检测设备;次干路、支路可采用常规方法量测。
(7)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人行道路面的损坏类型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并应分别按规范填写损坏单项扣分表和路面损坏调查表。
(8)根据定期检测的结果,应按规范进行道路评价和定级。
(9)定期检测的情况记录、评价及对养护维修措施的建议,应及时整理、归档、上报。
(10)结构强度检测应由专业单位承担,并应由具有城镇道路养护、管理、设计、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
检测负责人应具有5年以上城镇道路专业工作经验。
(11)结构强度检测应以路表回弹弯沉值表示。
检测设备宜采用落锤式弯沉仪、贝克曼梁等检测设备。
(12)城镇快速路、主干路应进行路面抗滑性能检测,并以粗糙度表示,检测设备可选用锁轮拖车或摆式仪等。
3.路基养护路基养护内容见下表:4■车道运营维护1)一般规定铺筑沥青混合料的气温低于5C时,应视为低温施工(冬期),冬期施工应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石油沥青为160〜170C。
运输车辆应有保温层苫盖严密,到达施工现场的温度不宜低于140〜160C。
施工作业时应做到卸料快、摊铺快、接平快,及时找细、及时碾压。
碾压成型的温度不宜低于40C (普通石油沥青)。
2、常见破损的维修3)路面上封层(1)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在沥青路面上铺筑上封层:1)沥青面层的空隙较大,透水严重;2)路面轻微裂缝,但路面强度能满足要求;3)需加铺磨耗层改善抗滑性能的旧沥青路面;4)按周期需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沥青路面。
(2)上封层可采用下列类型:1)单层或多层式沥青表面处治;2)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微表处(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3)单层或多层式沥青表面处治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于路面裂缝病害的单层沥青表面处治厚度不应超过15mm;2)用于网裂病害的多层式表面处治厚度不应超过30mm;3)沥青表面处治宜在郊区道路上使用。
(4)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宜用于城镇次干路、支路工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稀浆封层不得作为路面补强层使用;2)稀浆封层施工时,其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C, 并不得在雨天施工;3)各种材料和施工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T 66-2011的规定。
4、路面补强路面补强就符合下列规定:5■人行道的养护1)一般规定(1)人行道养护包括人行道基层、面层及人行道无障碍设施、人行道缘石、树池和踏步等。
(2)对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应经常巡查,并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3)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处于完好状态,人行道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表面平整,无积水,砌块无松动、残缺,相邻块高差符合要求;缘石、踏步稳定牢固,不得缺失; 树池框不得凸起、残缺;人行道上检查井不得凸起、沉陷,检查井盖不得缺失;盲道上的导向砖、止步砖位置应安装正确。
2、人行道各部位养护规定人行道养护规定附表6■桥梁运营维护1经常性检查(1)经常性检查应对结构变异、桥及桥区施工作业情况的检查和桥面系、限载标志、交通标志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状况进行日常巡检。
(2)经常性检查应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桥梁管理人员或有一定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
(3)经常性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并现场填写《城市桥梁日常巡检日报表》,登记所检查城市桥梁的缺损类型、维修工程量,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
(4)经常性检查应按桥梁的类别、级别、技术等级分别制定巡检周期。
对重要桥梁, 或遇恶劣天气、汛期、雨季、冰冻等特殊情况,周期宜短。
特殊情况可设专人看护。
(5)经常性检查记录应定期整理归档,并提出评价意见。
巡检过程中发现设施明显损坏,影响车辆和行人安全,应及时采取相应维护措施,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6)经常性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桥面系及附属结构物的外观情况:平整性、裂缝、局部坑槽、拥包、车辙、桥头跳车;桥面泄水孔的堵塞、缺损;人行道铺装、栏杆扶手、端柱等部位的污秽、破损、缺失、露筋、锈蚀等;墩台、锥坡、翼墙的局部开裂、破损、塌陷等。
b、上下部结构异常变化、缺陷、变形、沉降、位移,伸缩装置的阻塞、破损、联结松动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