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
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
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
它主要讲的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动态平衡。
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
它和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不同。
“赤
“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
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
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
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
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
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
诊治方法
诊断
藏医的诊断方法与中医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中医的望、闻、问、切,藏医都有。
但藏医更注重尿诊,要求收集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做标本,把尿放置在银碗中加以搅拌,然后观察尿液的颜色、泡沫、气味、漂浮物、沉淀物以及外加其他物质后的变化,来判断疾病。
其观察内容包括尿的颜色,蒸汽大小,臭味浓淡,泡沫大小、多少、颜色浓淡、消失快慢,沉淀物的有无和形状,漂浮物等。
例如,热性病人的尿呈红黄色,臭味浓,蒸汽维持时间久,
藏医理论专业名词解读
藏医理论博大精深,和中医理论相比,有共通之处却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今天藏汉双语网的小编整理了藏医学理论中常见的医学名词,以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藏医精髓。
一、五源学说
五源学说又称为五元学说,它认为物器界(器世)及人和一切生物(情世)产生的根源为土、水、火、风、空,称之为五源。
土、水、火、风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四种基本物质,空是物质存在、增长和运动的空间,它们之间相互滋生、演变、发展,并进行抽象推理、演绎、归类,用以解释物质世界的结构和运动形式,这便是五源学说。
)
即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属七十二天,在两季交替之间有十八天,这样将一年分为五个七十二天,然后冠之以五行联系。
春季七十二天属木,为万物生长季节,肝胆属木,亦属旺盛季节,故木主肝(胆)脉;夏季七十二天属火,是心活动的旺盛季节,心属火,故火主心脉;同样道理,秋季七十二天属金,金主肺脉;冬季七十二天属水,水主肾脉;春末夏初、夏末秋初、秋末冬初、冬末春初各有十八天,四个交替时节共七十二天属土,土主脾脉。
藏族足浴
三、藏医药的理论体系
藏医药学的理论有:五行、六味、八性、十七效。
藏医学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药物的生长源于五行,即土、水、火、气、空。
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为药物生长之汁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源;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药物生长之空间。
五行缺一,特别是空缺少,药物则无生机。
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就是当今所说的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性。
另外,藏医认为药物的味、性效亦源于五行。
土性偏强的药物具有强筋骨、增体力、滋补强身之效,可治隆病。
这种药物味甘,具有重、稳、钝、柔、润、干之性,根及根茎类药材大都属于土性。
镇静催眠,驱杀肠胃寄生虫,荣润肤色之效。
咸味具有熄风镇静,消肿化积,消烦渴,增生体力,生血,生赤巴,干黄水,下死胎之效,但对麻风病、痘疹、疮疖有害。
涩味具有通淋止泻,复苏开窍,荣润皮肤,驱虫之效。
另外,还有三化味,即服药后在体内经吸收,其原来药物之味发生变化。
如甘、咸味转化为甘味,辛、涩、苦转化为苦味;酸味吸收后仍为酸味。
因此,甘、酸、苦称之为三化味。
八性,系指藏药具有八种性能,即寒、热、轻、重、钝、锐、润、糙。
药性重、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就是藏药有十七种功效,即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软。
十七效是藏医遣药组方的理论基础,每种药都有其固有的性、味、效,而在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则应根据其功效配伍组方,组方原则是以十七效为对治,即寒与热为一对治,寒性病用热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在一对治中,一为药性,一为病性,互为对治。
同理,温与凉、钝与锐、稳与动、润与糙等均互为对治,这是藏医辨证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
中药和藏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上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中医是二元论,药理是四元五味,而藏医与中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藏药也较有独特性。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除了表现在产生地域的不同上,还表现在理论体系以及药材采集、炮制等方面。
1、藏药的无污染特性和治标治本功效
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等,其中以苦味为药物效果最佳。
如蒂达藏药的独特,一般是全草入药(整个草药入药),而且是阴干,所以它的高效的药物成份没有被破坏。
另外由于藏药一般生长在海拔3800多米的雪峰上,所以药物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所以它的药效比中药还要见效快。
另外,藏药治病的最大特点是直入病灶,直接抑制病毒,从机体根本上去治疗。
2、藏药原材料的采集
藏药的采集与中药也不同。
中药是跟着季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