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各类型改写句子总结

小学各类型改写句子总结

小学常用关联词类型一、并列关系表示所联结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分主次。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几种事物,或者从几个方面说明、描写同一事物,各分句之间意义上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是相对或相反的。

例如:1、小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常用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不是……而是……;那么……那么……等。

二、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叫承接关系。

例如:1、小狗一听到主人的召唤,就立刻跑过来。

2、小红写完了作业,又去拉琴。

常用的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有:……就……;……接着……;……于是……;一……就……;首先……然后……等。

三、递进关系表示所联结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向更重或更大、更深、更难,的方向推进一层,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例如:1、池塘里的水不但清,而且绿。

2、小红不光歌唱得好,舞跳得也不错。

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有:不仅……还……;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也、又)……等。

四、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分句表示结果或推论。

根据原因和结果顺序的变化,可分为因果关系和倒因关系。

所谓倒因关系,就是先说出结果,再说出原因,常常用“……因为……”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连接分句。

例如:1、因为今天有雨,所以我们不去郊游。

2、去年夏天之所以那么热,是因为降雨太少的原因。

常用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由于……因此(因而)……;既然……就……;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五、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向下说,而是拐了个弯,意思上作了一个转折。

例如:1、尽管他再三解释,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2、妹妹虽然只有两岁,但是已经认识二百多个字了。

常用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可是……六、假设关系(一)、一个或几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或几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1、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了。

2、假如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是一幅画,那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常用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有:如果(假设、若、倘若、要、要是、要不是)……就(便、那、那么、那就、那么就);……即使(就是、就算、哪怕)……也(还)……七、选择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说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或情况,并表示要从中选择一种。

例如:1、这个花瓶是你打碎的,还是你妹妹打碎的?2、晚上,爸爸不是在院子里下棋,就是去散步。

常用的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有: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八、条件关系(一)、是表示所联结的句子一般是前面表示条件,后面表述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或者前面排除一切条件,后面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的情形,叫条件关系。

前者如“只有……才”、“只要……就”、“除非……不”;后者如“无论……都”、“不管……也”、“任凭……还”等。

例如:1、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无论刮风下雨,我都会坚持去上学。

小学常用关联词分类与例句一、表示并列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既……又……】1、粽子的外形很特别,( 既)不是方的,( 又)不是圆的。

2、我(不是)来休息的,(而是)来工作的。

3、小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二、表示递进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仅……还……】1、我们要想将来位祖国建设多做贡献,现在(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

2、对于早上迟到这件事,老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表扬了我。

三、表示选择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1、李刚爱好体育,每天早晨(不是)跑步,(就是)做操。

2、星期天,(要么)你到我家来玩,(要么)我到你家去玩?3、这次会议,(或者)我去,(或者)她去,总之要去一个人。

四、表示转折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虽然……可是……】1、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跑的速度很快。

2、花生的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五、表示假使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如果……就……;即使……也……】1、(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全家(就)去香山看红叶。

2、在旧社会,农民(即使)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过不上好日子。

六、表示条件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是……】1、(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能完成这项任务。

2、(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3、(不管)多难的活儿,一到小明的爸爸手里(总是)能化难为易。

4、(只要)认真读书,成绩(就)一定会进步。

七、表示因果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1、(既然)你答应找玲玲去游泳,(就)应该准时去找她。

2、(因为)小明上课专心听讲,(所以)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

老百姓(之所以)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是因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

八、表示选择(取舍)关系的常用关联词语:【宁可……也不……;与其……不如……】1、(与其)考试前加班加点搞突击,(不如)平时刻苦学习。

2、革命先烈(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出卖党的机密。

关联词练习一、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地球有吸引力,()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2、()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越走越宽。

3、这种地板砖()坚固,()美观。

4、()我们走到哪儿,()不会忘记培养我们的小学老师。

5、妈妈()吃多少苦,()不会动摇她供我上大学的念头。

6、妈妈买的这条毛巾()漂亮()便宜。

7、()我没有去学校,()我生病了。

8、小姑娘()收拾东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

9、今天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累了一点,()感到很快乐。

10、()你的学习再好,()不能骄傲。

11、小战士()被敌人活活打死,()说出军队的秘密。

12、同学们如果()发现火灾,()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3、他()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

14、()钱再多,我们()不能随便乱花。

15、()困难多大,他()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

16、雨来()牺牲自己,()向敌人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地。

17、()夏天到了,()高山上的积雪融化了。

18、他()普通的浏览,()一边看一边思索。

19、人类()有肤色区别,()没有优劣之分。

20、()是一分一秒的时间,我们()不能浪费。

21、人的一生,()奋斗,()能成功。

22、王老师()严格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

23、她今天病得厉害,()没来上课。

24、( )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你()要自觉去做。

25、()工作再难做,他()不会退缩。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

)改为问号(?)【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难忘。

13、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14、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15、巍峨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把人物对话内容(直接引用)改为第三者转述(间接引用)的形式,方法是: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其他词语根据需要做适当改变。

在这项练习中,难点是人称的变换。

那么,人称变换有无规律可循呢?有什么规律呢?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强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强。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强,可去掉,改成:张明对王强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