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无锡段-五里湖水质监测申请报告化科院环境科学 08(4)班项舒婷08080428一、监测目的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太湖属于地表水,对它的监测属于环境水体监。
对它进行监测的目的是:(1)对太湖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等服务。
二、背景资料太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鄱阳湖由原来的第二上升为第一,太湖由原来的第三上升为第二),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
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
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
历史和传说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我国治水祖师夏禹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
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
”太湖水面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广为三万六千顷。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
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
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口。
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
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
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
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
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
只有走兽没有活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无科学根据。
据考证,真正的太湖是一个海迹湖,地理上称“泻湖”。
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海湾,由于长江、钱塘江泥沙的冲积,长江三角洲不断向东延伸,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成的沙坝所封闭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
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海的儿子”。
太湖的美,还美在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传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辞官离开越国。
有人看见,范蠡携带西施,驾着一叶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去向。
有诗云“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太湖从此与范蠡西施结下渊源。
生态特征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历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温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过程相应、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8月份和1月份,历年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
形态描述太湖是太湖流域第一大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
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
湖岸形态,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以湖岸计算的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
太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
因此太湖实际水面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线405公里。
平均水深1.89米,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
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1982年,太湖以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主要污染源1、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污水和废液等,统称工业废水。
这类废水成份极其复杂,量大面广,有毒物质含量高,其水质特征及数量随工业类型而异,大致可分三大类:①含无机物的废水,包括冶金、建材、无机化工等废水;②含有机物的废水,包括食品、塑料、炼油、石油化工以及制革等废水;③兼含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废水,如炼焦、化肥、合成橡胶、制药、人造纤维等。
2、生活污水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各种污水混合液,统称生活污水。
随着人口的增长与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一个重要污染源。
生活污水包括厨房、洗涤、浴室用水以及粪便等,这部分污水大多通过城市下水道与部分工业废水混合后排入天然水域,有的还汇合城市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
生活污水中悬浮杂质有泥沙、矿物质、各种有机物、胶体和高分子物质(包括淀粉、糖、纤维素、脂肪、蛋白质、油类、洗涤剂等);溶解物质则有各中含氮化合物、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尿素和其它有机物分解产物;还有大量的各种微生物如细菌、多种病原体,据统计,每毫升生活污水中含有几百万个细菌。
污水呈弱碱性,PH约为7.2~7.8。
3、农田排水通过土壤渗漏或排灌渠道进入地表和地下水的农业用水回归水,统称农田排水。
农业用水量通常要比工业用水量大得多,但利用率很低,灌溉用水中的80%~90%要经过农田排水系统或其它途径排泄。
随着农药、化肥使用量的日益增加,大量残留在土壤里、飘浮于大气中或溶解在水田内的农药和化肥,通过灌溉排水和降水径流的冲刷进入天然水体,形成面污染源。
四、水体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铬、铵类、笨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
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
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
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
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
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
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
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
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
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
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
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的鱼大量死亡。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造成近百万无锡市民生活用水困难。
五、评价标准(GB 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六、监测方案1、检测项目基本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湖、库)、总磷、铜、锌、硒、砷、汞、镉、铅、铬(六价)、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
补充项目:硫酸盐、氯化盐、硝酸盐、铁、锰。
2、采样方法考虑水深和流量。
表层:采样器放入水面下0.3-0.5m。
采样后立即盖塞紧。
深层水:可用抽吸泵采样,用船行使至特定采样点,不可搅动沉积层。
3、监测垂线的布设五里湖监测垂线示意总览图⑴⑵⑶⑺⑸⑷⑹⑻⑾⑼⑽⑿⒂⒅⒁⒀⒃⒄⒆⒇局部示意图一⒅⒂⒁⒀蠡园局部示意图二⑴⑵⑶⑷⑺⑸⑹⑻渔父岛局部示意图三⑾⑽⑼⑿局部示意图四局部示意图五⒄⒆⒃⒇4、采样点位的确定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 m时,只在水面下0.5 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 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 m时,在水面下0.5 m处和湖底以上0.5 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 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 m 处、湖底以上0.5 m处和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如果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分层情况后,再决定垂线上采样点位和数目,一般除在水面下0.5 m处和水底以上0.5 m处设点外,还要在每一斜温分层1/2处设点。
5、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在一整年里,每月采样监测一次。
由于太湖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在4月到10月期间,每月采样可增加至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