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监理细则(范本)

桩基监理细则(范本)

XXXXXX工程监理细则(XXXX专业)文件编号:编制:审核:XXXX项目监理部年月日目录1编制说明 (2)2编制依据 (2)3专业工程特点 (2)4监理工作流程 (3)5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6)6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6)7平行检查 (18)8质量通病的防治 (19)9旁站监理 (22)10HSE安全风险评估 01编制说明1.1本工程监理细则针对XXXX工程特点编制,以监理规划为基础,依据施工设计图纸,按照XXXX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有关的规程和标准,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现场监控和微观管理,为实现工程目标、实施XXXX工程现场监理工作提供指导。

2编制依据1.2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1.3XXXX项目管理手册;1.4批准的XXXX施工组织设计1.5己批准的监理规划1.6勘察、设计文件1.7主要标准、规范和规程:本细则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而成为本细则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之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3专业工程特点1.8工程概况:XXXX。

1.9工程难点:XXXX。

4监理工作流程1.10工程工序检验控制程序:1.11工程材料进场检验程序:4.3.隐蔽工程质量验收程序:4.4.工程计量支付程序4.5.工程技术联系程序5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6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6.1桩基工程监理的要点6.1.1监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工程勘察报告及详细勘察报告所描述的施工区域内各层土的厚度、各层土的力学的性能、地下水位的高度,地下环境(地下电缆、管线等障碍物;地下油污渗漏的有害气体的特性)和周边环境(工程附近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在生产装置内腐蚀性的介质、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特性)等影响因素。

6.1.2对于设计所选桩型,监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成桩工艺和成桩顺序。

6.1.3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施工技术方案,监理应重点审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合法;质量保证体系及各项制度健全;方案中质量控制的内容符合合同、设计文件、规范、强制性规定的要求,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劳动力资源和机具、设备的配备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

6.1.4桩基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的重点:钢筋原材料的质量;商品混凝土和现场拌制混凝土的质量;成品预制桩、桩尖质量;钢筋笼制作、安装质量;桩孔定位、桩径、桩长、入持力层的深度、垂直度、桩顶标高的质量;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测量仪器校验记录。

6.1.5桩基施工监理工作一般采取旁站的方式。

6.2静力压桩质量的监理过程质量控制6.2.1监理对每根桩位的定位应进行测量复核。

压桩要根据桩位的密度对周边土体的挤压影响,随施工进展不定期反复测量复核桩位放线的偏差,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 mm6.2.2施工前监理对每批次进场的成品桩、桩尖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出厂强度检验报告,其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现场抽样进行强度检测,外观应全数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也应进行检查;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 100kg 做一组试件(3 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6.2.3检查桩机的配重满足压力值的要求,桩机运行状态良好。

6.2.4压桩顺序必须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对桩位密度过大的,为防止土体挤压造成断桩可采用跳打法,跳打的时间间隔按规定执行;临近建构筑物的先压;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

压桩过程如出现局部不可预见的地质复杂情况应提交勘察、设计单位处理或按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会商结果由施工单位提交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批准后实施。

6.2.5压桩过程中监理应检查和记录每根桩的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

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 10% 的探伤检查。

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

6.2.6到达压桩力的要求以后,必须持荷稳定,若不能稳定,必须再持荷,一直到持荷稳定为止。

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持荷:a.持荷5分钟;b.二次持荷,每次2分钟,间隔5分钟,稳定标准为压力值不降低。

持荷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小卸荷后桩体向上的反升回弹。

6.2.7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6.2.7.1初压时,桩身发生较大幅度移位、倾斜,压入过程中桩身突然下沉或倾斜;(2)桩顶混凝土破坏或压桩阻力剧变;6.2.7.2当桩长未达到设计要求,经设计单位同意。

6.2.8每根桩压桩完成后,对高出地面的桩头应及时截除,截桩应避免对桩体产生过大的侧向力,严禁野蛮截桩。

6.2.9压桩完成后要加强成品保护,严禁重车碾压桩头,防止桩头偏位和断桩等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6.3静力压桩质量的监理验收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GB50202-2002表 5.2.5 的规定。

6.3.1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应符合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要求;检查方法: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桩位偏差:检查方法:用钢尺量(3)承载力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应符合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要求;检查方法: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见证检测过程。

6.3.2一般项目6.3.3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其受检桩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承载力验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III类桩;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6.3.4旁站监理工作(1)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对下列工序进行旁站控制。

1)接桩过程。

2)压桩停止条件。

3)试压桩全过程。

(2)监理旁站工作内容1)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施工方案施工,专职质量员及质保体系是否到位。

2)对接桩过程重点检查焊接组对,接桩间隙嵌填是否密实、平整,是否对称焊接、焊缝长度、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焊工持证上岗。

3)对压桩终止条件重点检查压桩终止压力和桩顶标高。

4)试压桩全过程因是对压桩工艺、设备和设计参数的检测与检验,监理应对其余过程进行旁站,内容包括插桩、压上、下节桩、接桩和终压等各个环节,并填写压桩监理检查记录。

6.3.5监理验收资料(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桩基设计文件、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书等;(2)桩位测量放线图、工程基线复核验收记录;(3)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包括实施中的变更文件及资料;(4)成品桩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必要时应附进场复检报告;(5)桩位编号图、压桩施工记录汇总、桩位偏差记录、现场绘制的管桩回弹曲线、竣工图;(6)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7)单桩桩身完整性、承载力检测报告;(8)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6.4成管灌注桩质量的监理过程质量控制6.4.1监理对每根桩位的定位应进行测量复核。

压桩要根据桩位的密度对周边土体的挤压影响,随施工进展不定期反复测量复核桩位放线的偏差,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 mm6.4.2施工前监理应对每批次进场的钢筋按生产厂、型号、规格检查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抽样检验报告;按批次对商品混凝土进场应检查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并按规范规定每批次和强度等级分别抽取一组强度试块;如混凝土在现场拌制应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并按批次和标号抽样检验,砂、石检查复检报告,检查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检测报告,混凝土按班次或工作日抽取试件;成品桩尖检查出厂合格证、出厂强度检测报告,必要时进行抽样检验。

6.4.3桩机型号一般选用锤击打入型,桩锤能量应能满足设计文件打入深度的要求,桩机运行状态良好。

6.4.4设计定长的钢筋笼按批次检查制作质量;设计全长钢筋笼根据地质报告确定制作长度,待终孔后量取实际长度,多了截去、少了接,主筋搭接按规范进行检查;电焊工应持证上岗。

6.4.5打桩顺序必须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对桩位密度过大的,为防止土体挤压造成断桩可采用跳打法,跳打的时间间隔按规定执行;临近建构筑物的先打;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

打桩过程如出现局部不可预见的地质复杂情况应提交勘察、设计单位处理或按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会商结果由施工单位提交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批准后实施。

6、每根桩初打时应采取小落距轻打,待桩管入土一定深度、垂直度保持稳定后再逐步加大桩锤落距,达到设计深度时停锤;如设计要求按贯入度控制停锤,应按设计要求检查贯入度,符合要求后停锤。

贯入度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按桩长,最好三阵的贯入度控制在3~5cm范围内;桩底设计有扩大头的先按设计要求灌入一定量的混凝土(充盈系数要大于 1.15)→复打扩大头按贯入度控制→吊放钢筋笼的顺序控制,桩身按浇砼→拔管→振捣的顺序循环进行控制;全桩夯扩在吊放钢筋笼后,按浇砼→拔管→振捣→复打的顺序循环进行控制,复打停锤以贯入度控制;桩管内不允许进入水或泥浆,当有水或泥浆进入时,应灌入1.5m的封底混凝土后再开始沉桩。

6.4.6灌注混凝土:每次向管桩内灌注混凝土时应尽量多灌,用长桩管打短桩时,混凝土可一次灌足;打长桩时第一次灌入桩管的混凝土应尽量灌满。

第一次拨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要灌入的混凝土量为限,不宜拨得太高。

在拨管过程中应设专人用测锤检查管内混凝土面得下降情况;混凝土塌落度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随时抽样检测;混凝土充盈系数小于1.15时,监理应记录桩位编号。

6.4.7拨管:开始拨管时,应测得混凝土确已流出桩管后,才可进行继续拨管。

由于采用了预制桩尖振动沉入的桩管,应先振5~10秒再开始拨管,边振边拨。

每上拨1m,应停拨并振动;严格控制拨管速度(0.8m/s),以防出现桩身断桩,缩颈现象。

6.4.8打桩过程中监理应检查和记录每根桩的桩长、桩垂直度、混凝土充盈系数;严格控制钢筋笼顶标高,防止其上浮或下沉。

6.4.9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初打时,桩架发生较大幅度移位、倾斜,打入过程中桩管突然下沉或倾斜;(2)当桩长未达到设计要求,经设计单位同意。

6.4.10打桩完成后要加强成品保护,严禁重车碾压桩头,防止桩头偏位和断桩等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6.5成管灌注桩质量的监理验收成管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GB50202-2002表5.6.4-1、表 5.6.4-2 的规定。

6.5.1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6.5.2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6.5.3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6.5.4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其受检桩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承载力验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III类桩;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