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No.3 含蜡原油降凝剂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No.3 含蜡原油降凝剂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CH2 CH2
m
CH2
CH
n
O
聚乙烯链为非极性基团,聚醋酸 乙烯酯链为极性基团(用VA表示);
O C CH3 m、n为聚合度。
c. 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高碳醇酯-酯化马来酸酐(OVAM,三元共聚物)
CH2 CH
n1
O
O C CH3
CH2 CH
n2
C OR O
CH CH
n3
C O
OR C
O
OR
R:碳数在18~ 26之间
(4)宋昭峥等人认为,降凝剂的上述3 种降凝机理都可能存在。在蜡形 成晶核时, 降凝剂起晶核作用而产生降凝效果,在蜡晶增长阶段,吸附或共晶 起作用,或者两者共同作用。
(5)吸附-共晶理论:Lorensen 等人还提出了抑制蜡晶中三维网状结构 生成的吸附-共晶理论,认为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取决于降凝剂的种类。化学降凝 剂一般由长链烃和极性基团组成,若其长链烃与原油石蜡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最 集中的链相近,则在原油冷却重结晶过程中,降凝剂与原油中的蜡同时析出共晶, 或被吸附在蜡晶表面;个别的没有吸附降凝剂的蜡晶表面或其棱角,成为结晶中 心使蜡晶很快成长起来;当新生成的蜡晶又被降凝剂包围时,在它的棱角处又会 重新长出新的蜡晶。结晶过程就是按照这种链锁方式进行的,外形呈多枝状的单 晶晶体的连生体,形成树枝状结晶,从而降低原油的凝点、粘度等流变参数,改善 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烷基侧链长度对PA降凝剂结晶性能的影响
(2)显微观察技术:利用偏光显微镜(Polerized Micreoscopy)、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考察加剂前后蜡晶形貌与聚集状态。
(a) 长庆原油, 5 ℃, 未加剂
(b) 长庆原油, 5 ℃, 加剂
100
200
300
400
EVA 浓 度 / mg·L-1
100 500
降凝剂浓度对长庆原油降凝效果的影响
降凝剂浓度对青海原油降凝效果的影响
2、作用机理
(1)晶核作用:降凝剂起晶核作用而成为蜡晶发育的中心,使原油中 的小蜡晶增多,从而不易产生大的蜡晶聚集体。
(2)吸附作用:原油降凝剂吸附(有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在已析出 的蜡晶晶核活动中心上,从而改变蜡晶的取向,减弱蜡晶间粘附作用。
含蜡原油
EVA降凝剂的熔体指数
种类
流变参数
不加剂
5
30
150
400
长庆原油 凝点 / ℃
17
6
6
6
6
粘度η /
472
85
85.5
88.5
90.5
mPa·s
青海原油 凝点 / ℃
33
31
30
30
28
粘度η / mPa·s
465
312
303
290
215
注:长庆原油的粘度 η 在 5 ℃测量;青海原油的粘度η 在 20 ℃测量。
0.6
青海原油,加100 mg/L的 EVA28400
热流 / mW·g-1
0.5
0.4
0.3 0
20
40
60
温度 t / ℃
EVA降凝剂对含蜡原油中蜡结晶性能的影响
Heat flow / mW· g-1
热流
/
-1 mW·g
1.4 熔体指数:
5
1.2
30
150
1.0
400
0.8
0.6
0.4
20
40
第三节 降凝剂的作用规律与功能
1、作用规律
虽然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尤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目前对原油和降凝剂的相 互作用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1)降凝剂是高聚物,其分子结构由长链烷基基团和极性基团组成; (2)一般认为降凝剂分子量在4000~100000时,改性效果好;分子量过 低(2000以下)或过高(500000以上),改性效果很差,并且分子量不同,应 用范围也不同; (3)降凝剂碳链链数要与石蜡正构烷烃相匹配,才能比较容易地与石蜡 共晶或吸附在刚析出的蜡晶表面,干扰蜡晶生长;
《油气储运用剂》
第一节 降凝剂(Pour point depressants) 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 经历三个阶段: (1)1930~1950年代:探索时期,开发馏分油的降凝剂(PPD),一般为
均聚物。 (2)1950~1960年代:对PPD的研究从馏分油扩展到原油,开发出共聚物
型PPD。 (3)1970~1990年代:大发展时期,于1969年首次成功应用于欧洲的莱茵
500
35.0
500
长 庆原油的凝点
16
400
青海原油的凝点
400
长 庆原油的粘度
青海原油的粘度
300
32.5
300
12
凝点 / ℃ 凝点 / ℃
粘度 η / mPa·s 粘度 η / mPa·s
200
30.0
200
8
27.5
4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EVA 浓 度 / mg·L-1
25.0 0
极性含量对EVA降凝效果的影响
含蜡原油
降凝剂分子中VA的含量 (wt%)
种类
流变参数
不加剂
18
28
33
41
长庆原油 凝点 / ℃
17
9
6
6
8
粘度η /
472
102
85
91.8
99.2
mPa·s
青海原油 凝点 / ℃
33
32
30
30
32
粘度η / mPa·s
465
376
303
328
401
注:长庆原油的粘度 η 在 5 ℃测量;青海原油的粘度η 在 20 ℃测量。
Energy&Fuels, 2011,25: 1686-1696.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顺丁烯二酸酐-醋酸乙烯酯-苯乙烯降凝剂对原油蜡晶形态的影响, 石油化工,2010
Performance-based designing of wax grouth inhibitors, Energy & Fuels, 2008.
1、作用规律
(4)降凝剂对原油的作用,不仅与碳链(包括降凝剂烷基链和石蜡)的平 均碳数有关,而且还与碳数的分布有关; (5)降凝剂的极性应适当,极性太弱,则对蜡晶的分散能力就弱,但若极 性太强,降凝剂分子在原油中的溶解性将变差,也将影响降凝剂改性效果。
2、PPD功能
(1)对原油流变性的改善功能 a. 大幅度降低原油的凝点; b. 大幅度降低原油的反常点,从而使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
(8)石大实验室研究结果:对于馏分油,蜡含量较少而且不含胶质沥青质 等成核物质,蜡晶易于长大形成网络,加降凝剂使蜡晶更细小;对于原油,蜡 晶本来就长不大,加降凝剂使蜡晶更大、更聚集,蜡/油界面积减小。总之,不 论降凝剂起到蜡晶分散剂作用还是蜡晶絮凝剂作用,降凝剂的加入均能显著改 善蜡结晶习性,使析出的蜡晶颗粒形貌更规则、结构更紧凑,这是降凝剂最根 本的作用机制。
3、PPD的种类
(1)稠环芳香烃类
萘、蒽、菲等,通过参与组成晶核,从而使晶核扭曲,不利于蜡晶继续长 大而起作用。
胶质、沥青质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稠环芳香烃,胶质能溶于油,它在油中参 与组成晶核,起到稠环芳香烃的作用;沥青质不溶于油,以固体颗粒形式分散 于油中,可作为蜡的晶核分散蜡晶,使晶体尺寸变小,更分散。
(6)增溶石蜡作用:降凝剂如同表面活性剂,加降凝剂以后,增加了蜡在 油品中的溶解度,使析蜡量减少,不易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7)凝胶化理论:王彪认为原油的凝固过程包括蜡晶的形成、发育和蜡晶 之间的凝胶化两个过程。加入降凝剂使蜡晶尺寸增大,在相同析蜡量下体系中 单位体积内的表面能要比蜡晶颗粒小的不加剂体系低。因而加降凝剂后的体系 比较稳定,不易形成凝胶,凝点降低。
所谓含蜡原油的热处理就是将含蜡原油加热到最佳的热处理温度,使其中 的蜡晶充分溶解,胶质、沥青质充分游离,并且其活性充分激活,随后以一定 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方式进行冷却,以改善原油中的蜡晶结构,最终改善含蜡原 油的常温或低温流变性,从而实现含蜡原油的常温输送或少加热输送。
热处理对原油凝点的影响
原油 产地
2、PPD的结构特点
一般为分子中带有非极性长链烷基基团和极性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 均聚物、二元三元共聚物,分子量4000~100000之间。
举例:a. 聚(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PA系列,均聚物)
CH3
R为烷基侧链,碳数在14~26
CH2 C
n
之间;酯基团为极性基团; n为聚合度。
C OR
O
b.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系列,二元共聚物)
拓宽; c. 大幅度降低原油在低温下的表观粘度; d. 大大减弱非牛顿原油的触变性; e. 大幅度降低原油的屈服值; f. 大大减弱非牛顿原油的剪切稀释性;
(3)X射线衍射(XRD)与红外光谱(IR)技术
考察蜡晶的晶体结构特性。
(4)计算机模拟
模拟PPD分子与石蜡分子的作用过程。
(5)流变测量(凝点、粘度测量)
凝点:根据SY/T 0541-2009 “原油凝点测定法”行业标准规范方法测量;
粘度:采用控制应力流变仪,测量原油的粘度或表观粘度。
分子量对EVA降凝效果的影响
(c) 青海原油, 20 ℃, 未加剂
(d) 青海原油, 20 ℃, 加剂
乙烯_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含蜡原油降凝效果评价,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Synthesis of polymeric pour point depressants for Nada crude oil (Gujarat, India) and its impact on oil rheology,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