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摘要本文建立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模型,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30日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简介而得。

对于第一个问题,了解速算扣除数及其产生原因,从而更好了解税额计算。

对于第二个问题,了解新旧税法,并依据其不同规定合理计算所报税额。

本题提供的公司员工的全年收入问题,表明是工资、薪金所适用人群。

题中给予该人工资为年薪5至7万元,此为一不稳定确切的数据。

最后只能是根据每月平均收入x1来合理计算税额。

对于第三个问题,同样为个人工资、薪金所适用人群问题,就应了解而外获得到的收入(例如节假日发放的节日费、年终奖励或其他)如何纳入纳税项目,并正确计算应报税额。

关键词: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数据拟合1.问题的重述一、知识背景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为800元/月。

减除费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居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所以减除费用标准应当根据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2005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80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

2007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再次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从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2000元/月。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规定从2011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

二、相关具体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Personal Income)代表个人从各种所得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合。

个人所得报告中尚包括:个人支出与储蓄的资料。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工资薪金所得,等于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各种所得之和减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以及“三费一金”以后的余额。

“三费一金”指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税后工资是税前工资扣减社保个人缴纳部分、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以及个人所得税后的实际到手工资。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其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扣除标准(或称为“起征点”)为中国公民3500元(2011年9月1日之前为2000元),而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确定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之前为2800元),即共扣除4800元。

税后工资是当月的到手收入,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员工的所有收入。

在工资的个人扣缴部分中,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交给国家的,并且不再归个人;社保虽然交给国家,但最终仍然会应用于个人;而公积金,则可理解为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强行作为长期存款(有很低的利息)。

更重要的是,相应于个人扣缴的社保(11%)和公积金(5-12%),单位需要缴纳更高比例(比如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8%,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1%,公积金5-12%,各种比例根据地区不同或执行标准不同而略有差别)。

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中涉及工资、薪金所得方面的修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个税起征点,每月收入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2000元”修改为“3500元”;(二)税率,税率由“5%至45%”修改为“3%至45%”;同时,税率表由九级修改为七级,取消原15%、40%两档税率,并对各级次税率对应的月应纳税所得额区间进行了调整。

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对员工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此次修改对于员工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从月工资薪金所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方面对比具体如下:(一)月工资薪金所得针对此次修改,将不同区间的“月所得额-四险一金”(以下简称“月所得”)在修改前后对应的税率、税额进行比对,具体变化如下:序号月所得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应纳税所得额修改前税率修改后税率税额变化月所得额-四险-金月所得额-四险-金-2000月所得额-四险-金-35001 <2500 <500 0 5% 0% -252 2500-3500 500-1500 0 10% 0% -1253 3500-4000 1500-2000 <500 10% 3% -1604 4000-5000 2000-3000 500-1500 15% 3% -2805 5000-7000 3000-5000 1500-3500 15% 10% -3806 7000-8000 5000-6000 3500-4500 20% 10% -4807 8000-12500 6000-10500 4500-9000 20% 20% -4808 12500-22000 10500-20000 9000-18500 20% 25% -59 22000-38500 20000-36500 18500-35000 25% 25% -510 38500-38600 36500-36600 35000-35100 25% 30% 011 38600-42000 36600-40000 35100-38500 25% 30% 17012 42000-58500 40000-56500 38500-55000 30% 30% 17013 58500-62000 56500-60000 55000-58500 30% 35% 34514 62000-82000 60000-80000 58500-78500 35% 35% 34515 82000-83500 80000-81500 78500-80000 40% 35% 27016 83500-102000 81500-100000 80000-98500 40% 45% 270-1,19517 >102000 >100000 >98500 45% 45% 1,195说明:1、月所得 <800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节税金额逐渐加大;2、8000元≤月所得≤12500元区间内的,节税金额固定为480元,是此次税法修改节税金额最大的群体;3、12500元< 月所得≤3860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修改后节税金额逐渐减少,当等于38600元时,节税金额降低为O元;4、月所得 >38600元,修改后税金增加,当月所得达到102000元及以上时,修改后需多缴纳个人所得税1195元。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对于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将此次修改前后不同区间一次性奖金对应的税率、税额进行对比后,具体如下:修改前后不同区间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对应的税率、税额变化表序号全年一次性奖金修改前修改后税额差异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速算扣除数最低最高1 <6000 5% 0 3% 0 0 -1202 6000-18000 10% 25 3% 0 -395 -12353 18000-24000 10% 25 10% 105 -80 -804 24000-54000 15% 125 10% 105 -1180 -26805 54000-60000 15% 125 20% 555 2270 25706 60000-108000 20% 375 20% 555 -180 -1807 108000-240000 20% 375 25% 1005 4770 11370 10 240000-420000 25% 1375 25% 1005 370 37011 420000-480000 25% 1375 30% 2755 19620 2262012 480000-660000 30% 3375 30% 2755 620 62013 660000-720000 30% 3375 35% 5505 30870 3387014 720000-960000 35% 6375 35% 5505 870 87015 960000-1200000 40% 10375 45% 13505 44870 5687016 >1200000 45% 15375 45% 13505 1870 1870说明:1、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为:以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的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税额 = 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本次修改对一次性奖金发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税率档次的调整;2、本次调整后,全年一次性奖金在54000元以下者缴纳的税金将减少,最大受益人群为奖金金额在24000元—54000元区间的,减少1180-2680元。

超过54000元以上者(不包括60000—108000元区间)应缴纳的个税金额均较修改前有所增加;3、随着收入的增加,处于新旧税率出现差异的收入区间个税增加金额越来越大,最大增加达56870元。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的适用问题:(一) 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税率表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 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问题: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合伙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税率表二)。

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先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全年应纳税额。

其2011年度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1.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2.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3.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纳税人应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2011年度应纳税额,进行汇算清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