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渐扩大 导学案及思维拓展

第9课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导学案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学案:
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2.意义: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课时训练:
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
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广州
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2、10.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
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请问这座城市是
指:()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吸收外国资金
B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C 扩大出口
D 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
A.广东和广西 B.广东和福建 C.海南 D.广东和上海
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
A.实现经济全球化
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吸引外资
D.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腾飞
7、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
A.深圳的开放 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C.广州的开发开放 D.北京的发展
8、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2001年加入WTO 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 D.1979年中美建交
9、下列活动属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美建交
10、对我国加入WTO的认识全面正确的是()
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
B.开始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竞争
C.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D.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
11.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开放兼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请列举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
献的唐代高僧。

(2)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严格限制中外交往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造
成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迈出了现代对外开放的矫健步伐;请写出这五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思维拓展材料:
深圳概况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

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二。

深圳市风光
世贸组织概况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

2006年11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特别会议,正式宣布接纳越南成为该组织第150个成员。

这样,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增加到150个。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贸组织的第一任总干事是意大利前外贸部长雷纳托·鲁杰罗,第二任总干事是新西兰前总理麦克·穆尔,第三任总干事是泰国前副总理兼商业部长素帕猜,第四任总干事是欧盟前贸易谈判代表帕斯卡尔·拉米。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次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贸组织未能成立。

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
契约。

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欧共体和加拿大于1990年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主持了8轮多边关税与贸易谈判,第8轮谈判于19 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举行,称为“乌拉圭回合”。

其中第五轮称为“狄龙回合”,第六轮称为“肯尼迪回合”,第七轮称为“东京回合”。

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2003年8月30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实施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最后文件。

根据这份文件的规定,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因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及其它流行疾病而发生公共健康危机时,可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其内部通过实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生产、使用和销售有关治疗导致公共健康危机疾病的专利药品。

这不仅将大大降低相关专利药品的市场价格,而且将有利于更迅速和有效地控制、缓解公共健康危机,确保生命健康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同年12月13日至18日,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通过了《部长宣言》,规定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农产品出口补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