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医生进产房岗位职责

儿科医生进产房岗位职责

儿科医生进产房岗位职责
1、要求在产科设有儿科医生,以便进一步加强产儿科合作。

儿科医生小时值
24班制,负责管理新生儿。

2、进产房的儿科医生必须定期参加心法复苏培训,要求考核合格,持证上
岗。

在产房里每一位新生儿出生都应有儿科医生在场做新法复苏。

要熟练掌握新法
复苏程序与技术操作。

包括吸氧、面罩复苏囊正压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及气管插
管。

3、儿科医生要求严格遵守产房及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每日要备齐新法
复苏的急救药物与设备。

急救设备应始终处在功能状态,摆在固定位子,可随取随用。

当产前预测可能发生窒息时,或有剖宫产、多胎儿、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
儿、新生儿溶血症及母亲患糖尿病等患儿出生时。

在出生前应有两位医生到场,至少有一位医生能全面负责复苏,会熟练进行复
苏操作及用药。

4、儿科医生不但要掌握新生儿常见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手段,还要不断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使专业性强、诊断难度较大的新生儿疾
病的患儿得到及时、精良的救治。

5、每日上午应对危重儿、高危儿、新出生儿及母婴同室新生儿进行查房。


细了解病情,认真检查体格,根据病情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并作病情分析,及时诊治。

下午应对分管病儿进行重点巡视,观察危重症、新入室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治
疗效果。

夜间值班医生及时巡视病人,继续观察危重症。

若有病情变化要积极处
理,不得延误。

6、儿科医生应根据病情拟定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

医嘱内容要准确,药物名称、剂量、用法要写清楚。

7、每位新生儿皆设一份婴儿出生记录(由产、儿科医生书写)、新生儿入室
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由儿科医生书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对儿科疑难症、危重症及诊断不清者应请上级医师、科主任及相关专业会诊。

并将会诊意见写
在病历中。

参加会诊医生应填写会诊单。

儿科医生应邀参加产科对高危孕产妇会诊
及产前讨论时,应对病情提出诊治意见。

产儿科每月对死亡新生儿做讨论评估。

8、儿科医生值班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值班时负责全科急诊、急会诊及危重病人观察、治疗、记录,接诊新病人。

在上、下班时要交接病人病情及治疗情况。

危重病人要床头交班,特殊情况要个别交接班。

建立交接班记录本,贴写好交接班记录。

9、由于本单位技术设备不足,对病儿诊治抢救有困难时,应及时联系转运系统,转运到条件好的NICU去,不要延误。

抓好转运时机。

在急救车未到之前,应继续对患儿做诊治抢救工作。

并要填写好新生儿转诊记录单。

儿科医生查房制度
1、查房时儿科医生医疗工作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应每天按时进行。

2、查房对象包括正常新生儿和高危新生儿。

3、正常新生儿的查房包括晨间查房和午后查房,每天两次;高危新生儿应
增加查房次数。

4、查房时应认真听取家长对新生儿情况的介绍,包括吃奶、睡眠、大小
便、反应状况、黄疸情况、体温变化等。

5、晨间查房时应对每一例新生儿进行详细的物理查体,午后查房可针对性的进行物理查体。

6、认真审阅各种检查结果。

7、完成长期和临时医嘱。

8、完成各种检查申请单。

9、做好病程记录。

10、查房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会诊、转诊。

参加分娩新生儿抢救制度
1、每一例新生儿分娩时均应有至少一名儿科医生在场,多胎、极低出生体重儿、预测有可能发生窒息时,应有两名儿科医生在场。

2、亲临分娩现场的儿科医生应有五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接受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能独立地熟练进行复苏操作。

3、事先了解分娩前母婴情况;遇有高危妊娠者应同产科医生一道,向家属作好新生儿告知工作。

4、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包括器械、药物等,抢救设备始终处在功能位,用毕及时清理消毒。

参加产科讨论制度
1、儿科医生应参加产科医生疑难病例讨论和高危孕产妇术前讨论。

2、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分析。

3、针对分析作出相应的准备、进一步的检查准备,可能涉及多专业抢救的,应及时通知其他专业;可能超出本院处理能力的,应与上级医院取得联系。

4、认真做好讨论记录。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及家属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六、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跌倒、坠床等发生。

七、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

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2、药物、物品标签清楚,分别放置。

八、抢救器材做到四定:
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

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

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