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和答案解析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和答案解析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C )A.操作系统B.数据库管理系统C.客户管理系统D.语言处理程序2.下列不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 )A.打印机B.键盘C.鼠标D.磁盘装置3. 决策支持系统通常用于解决哪一类决策问题( C )56A.结构化B.管理C.半结构化D.经济4. 决策者制定合理有效的决策的基础是( C )A.决策的实施B.决策的设计C.情报的采集D.方案的选择5. 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D )?67A.由分解到抽象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6.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中的( B ),就是让我们在开发信息系统时,要从总体观点出发,从全局着眼。

64A.创新原则B.系统原则C.经济原则D.发展原则7. U/C矩阵描述了( C )。

A.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B.部门与报表之间的关系C.业务功能类与数据类之间的关系D.多种数据类之间的关系8. 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

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方法属于( B )85A.U/C 矩阵B.SST战略目标集转换法C.CSF关键成功因素法D.BSP企业系统规划法9.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一般在系统开发的下列哪个阶段进行( B )。

A.组织结构图B.系统分析阶段C.系统设计阶段D.系统实施阶段10. 数据流图的组成不包括( A )。

127A.数据输入B.外部实体C.数据处理D.数据存储11.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C )。

A.系统规划的依据B.系统实施的依据C.系统设计的依据D.系统评价的依据12. 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应该( D )。

A.以开发者为核心B.以管理者为核心C.以操作员为核心D.以用户为核心13. 下列图表工具中,属于系统设计阶段使用的工具是( C )。

A.组织结构图B.数据流程图C.程序流程图D.管理业务流程图14. 设计代码校验位时,若原代码为 1 2 3 4 ,权因子为 16 ,8 ,4 ,2 ,以11为模,计算得出的校验位为( D)。

176A.5B.6C.7D.315. 校验输入月份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C)。

188A.人工校验B.数据类型校验C.逻辑校验D.界限校验16. 系统切换不包括以下哪项( B )。

230A.直接切换B.间接切换C.平行切换D.分阶段切换17. 下列工作哪些全部属于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 D )。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C.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转换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18. 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它同时运行,称为( D )。

A.跟踪检验B.测试C.校验D.平行切换19. 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软件的程度称为系统的( C )。

241A.可理解性B.可测试性C.可维护性D.可使用性20. 当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发生变化时,会要求增加相应的接口模块,这种系统维护属于( C )。

244A.支援性维护B.预防性维护C.适应性维护D.完善性维护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选项是操作系统的是( ABCDE )A.DOSB.LinuxC.Windows XPD.UNIXWare2. 企业信息化包括( ABD )57A.管理决策信息化B.生产过程信息化C.资源管理信息化D.流通过程信息化E.运输过程信息化3. 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 ABCDE )。

A.总体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E.运行维护4. 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ACE )。

93A.完备性B.可靠性C.一致性D.安全性E.无冗余性5. 描述处理逻辑的常用工具有( ABC )。

137A.决策表B.决策树C.结构化语言D.ER图E.数据6. 系统详细调查的原则有( ABCDE )。

115A.真实性B.系统性C.规范化D.全面与重点E.沟通性7. 不好的关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ABDE )。

182A.数据冗余B.更新异常C.查询异常D.插入异常E.删除异常8. 常见的耦合类型有( ACDE )。

166A.标记耦合B.概念耦合C.控制耦合D.公共环境耦合E.内容耦合9. 下面属于系统实施阶段主要任务的是(ACDE )。

204A.购置和安装物理系统B.设计数据库关系模式C.程序设计D.系统测试E.整理基础数据10. 以下属于衡量信息系统可维护性指标的是( BCD )。

241A.可保密性B.可理解性C.可修改性D.可测试性E.可存储性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指纵观全局和外部环境,为企业制定的能够适应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一种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的特点。

2.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66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一个过程,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及用户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的一种必要措施,也是一种将系统工程学用于规划、执行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3. 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主要的(即关键成功因此)。

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4. 模块化113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5.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即将软件看作透明的白盒,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设计测试用例,设定测试数据,对软件的逻辑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简述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

信息系统和组织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信息系统必须与组织密切合作为组织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为组织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必须认识到新技术的好处,从新技术上获益也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信息技术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还受许多中介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周围环境、组织结构、标准作业程序、政治、文化和管理决策等。

2. 请简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如下: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制定系统长期发展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任务。

①制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和发展战略;②进行可行性分析;③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④制订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3. 简述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113特点如下:①强调用户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②注重整体分析、层层落实;③强调系统的适应性;④重视工作文件的标准化和文献化。

4.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数据库设计主要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与维护。

这六大步骤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各阶段相互对应,并且融为一体。

5. 请简述程序设计风格方面注意事项。

程序设计风格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适当的程序注释。

(2)有规律的程序书写格式。

(3)恰当选择变量名。

(4)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即程序的正确性、可读性和结构化。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看,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就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而言,信息系统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为企业某业务部门所有。

信息管理部门为企业的某个业务单位所有,这咱运行组织方式使得信息不能成为全企业的资源,易造成信息孤岛,信息共享能力差,不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服务。

(2)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

信息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是平行关系。

该运行组织方式使信息资源为全企业所共享,但信息处理支持决策的能力较弱。

需加强信息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才能有效发挥信息系统的效能。

(3)作为企业参谋中心。

这种运行组织方式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有利于信息共享和支持决策,但容易造成脱离群众、服务不好的现象。

现在的发展趋势是集散系统,既有全公司信息中心,又在使用计算机较多的部门配置微机。

2.信息系统运行是对系统开发全过程的检验,试论述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期间管理的内容。

答: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运行情况管理与意识管理。

(1)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一般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完成例行信息处理及服务工作。

数据的收集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校验及数据录入等。

常见的例行信息处理及服务工作包括例行的数据更新、统计分析、报表生成、数据的复制及保存、与外界的定期数据交流、设备的日常修理与维护等。

此项工作也是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2)系统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每个信息系统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

安全管理是为了防止系统外部对系统资源不合法的使用和访问,保证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受破坏、泄露、修改或复制,维护正当的信息活动,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所采取的手段。

(3)运行情况管理。

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管理包括对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记录和运行情况检查与评价两方面内容。

(4)意识管理。

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往往涉及企业内部机构的调整、管理程序的变更等许多敏感性的问题,新系统投入运行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地位、作用及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变化,从而引起一些相关人员的抵制和不合作。

因此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意识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