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课件
3. CT:评价冠脉起源、狭窄、定性定量检测冠脉斑块、评价 支架、桥血管,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栓塞首选检查;
4. MRI:对心脏形态、功能、心肌活性和心肌灌注评价有很 高的准确性。
第一节 心脏与心包
• 检查技术 • 正常影像表现 • 基本病变表现 • 疾病诊断
一、检查技术
• X线:心脏摄片、心脏造影检查 • CT • MR • 超声
心脏形态
垂位心:心影纵轴和水平面夹角明显大于45° 斜位心:夹角约45°左右 横位心:夹角明显小于45°
瘦高体型 适中体型 矮胖体型
横位心
斜位心
垂位心
横位心
斜位心
垂位心
心脏大小
• 心胸比率 • 正常成人 ≤0.5 • 3周以内婴儿为0.55
(二)正常心脏大血管CT表现
1. 横轴位:常用标准体位 2. 短轴位:观察左室 3. 长轴位:瓣膜、左室流出道、心尖部 4. 三维容积再现及冠状动脉探针:立体
肺充血
肺动脉段膨隆,肺门增大,但边缘清 楚,肺纹理成比例增粗,边缘清楚
肺少血:肺血流量减少 • 常见于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和其他右
横轴位:共8个层面
1. 主动脉弓上层面 2. 主动脉弓层面 3. 主动脉弓下层面 4. 肺动脉层面 5. 主动脉根部层面 6. 左室流出道层面 7. 左室体部层面 8. 左室膈面
心 室 长 轴
心 室 短 轴ຫໍສະໝຸດ VR左 冠 状 动 脉 回 旋 支 支 架
(三)正常心脏MRI表现
形态:右房横轴位呈不规则四边形,右心耳呈宽基底
(一)正常影像解剖(X线)
右缘:上段-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 下段-右心房
左缘:上段-主动脉结 中段-肺动脉段 下段-左心室
心尖部:左心室在心影左缘突出部分
X线-正位片
AA SVC
RA
AA PA
LV
心脏形态
影响心脏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 ① 生长发育 ② 体型和胸廓类型 ③ 性别 ④ 呼吸与膈肌高度 ⑤ 心动周期与心率 ⑥ 妊娠
(三)冠状动脉异常
(1)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 (2)超声检查 (3)MSCT检查-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 (4)MRI检查
(四)心包病变
(1)心包积液 (2)心包增厚 (3)心包钙化 (4)心包肿块
(五)肺门及肺血管异常
(1)肺门异常 (2)肺动脉异常 (3)肺静脉高压 (4)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肺循环
肺循环是沟通左右心腔、反映心脏血流动力 学和功能状态。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功能状态异常, 可引起肺循环异常。
肺循环可通过肺血状态近似的反映出来。肺 血异常包括:肺血增多、肺血减少、肺动脉高压 与肺静脉高压。
如何观察肺血:主要从肺纹理、肺动脉段、 肺门、肺静脉、肺野透明度等几方面。
肺循环改变
肺门改变:包括位置、大小和搏动改变。 肺血管改变:
的三角形。左房呈长方形,左心耳呈管状。右
室成三角形;左室呈类圆形。
信号:心肌
胸壁肌肉
心腔
无或极低信号
瓣膜
略高于心肌
心内膜
细线状略高信号
心包
低信号
三、基本病变表现
(一)心脏位置、形态和大小异常 (二)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三)冠状动脉异常 (四)心包病变 (五)肺门及肺血管异常
(一)心脏位置、形态和大小异常
主动脉型:靴型。左心缘下部向左扩展凸隆,心 腰凹陷,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结突出,心尖向左 下移位,可位于膈下。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 压、主动脉缩窄等主要引起左室增大的疾病。
普大型:心影较对称、均匀向两侧增大。见于心 肌炎、全心衰竭。
3、大小异常
根据心脏大血管的轮廓改变来推测,很难从X线上将肥 厚和扩张区别开来,故统称为增大
1. 肺充血 2. 肺少血 3. 肺动脉高压 4. 肺静脉高压
肺充血:肺动脉内血量增多 • 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房缺、室缺、
动脉导管未闭,亦见于循环血量增加的甲亢 和贫血。表现: ① 肺血管纹理增粗、增多 ② 肺动脉段凸出,肺门血管扩张 ③ 血管边缘清晰
➢ 透视下可见“肺门舞蹈”
④ 肺野透过度正常
1.位置异常 2.形态、大小异常
1、位置异常
移位:常与胸肺疾病或畸形有关,非心脏大 血管发育畸形。
异位:左旋心:内脏反位的左位心
右旋心:内脏正位的右位心 镜面右位心:内脏反位的右位心
镜面右位心
2、形态异常
二尖瓣型
梨形心
主动脉型
靴形心
普大型
2、形态异常
二尖瓣型:梨形心,右心缘较膨隆,左下心缘较圆, 心腰部丰满或呈弧形膨隆,主动脉结正常或较小。 见于二尖瓣病变、房缺、肺动脉狭窄、肺心病、 缩窄性心包炎,以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典型。
心脏摄片
• X线摄片: ① 正位片 ② 右前斜位(服钡) ③ 左前斜位 ④ 左侧位(服钡)
正位片:后前位(PA)立位片,靶片距离为2米
a:右前斜位(服钡片) :从PA向左旋转45°,服钡摄片 b:左前斜位:从PA向右旋转60°
左侧位:从PA向右旋转90°
CT检查
• 螺旋CT及CT血管造影
– 显示心脏大血管形态及心功能评价 – 冠心病、胸部大血管疾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
医学影像学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大血管、周围血管 心脏搏动、瓣口开闭、血液流动
影像检查技术
1. X线:
①平片-可整体显示心脏位置、形态、大小、边缘、轮廓,全面评价 肺血循环改变,无法观察各房室壁和腔内解剖结构,基本筛选方 法;
②X线造影-“金标准”,有创检查,手术前或介入治疗前应用。
2. 超声:方便、便宜,动态显示解剖和运动,对心功能和血 流测量分析;心血管疾病首选手段;
夹层、主动脉瘤及畸形)、心脏瓣膜病、心脏肿 瘤、心肌病
MRI检查
1. 脉冲序列
① 自旋回波:常规序列 ② 快速自旋回波:提高成像速度 ③ 梯度回波:心功能评价、血流测量等
2. 心肌灌注成像
分析对比剂通过心肌不同时期的信号强度改变,判断 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活性异常
二、正常影像表现
• X线:心脏摄片 • CT • MR
心胸比率 正常男性0.43±0.04 女性0.45±0.03 平均0.44 • 0.51-0.55:轻度增大 • 0.56-0.60:中度增大 • 0.60以上:重度增大
测量心胸比率为最常使用的判断心脏增大的 方法。 心胸比率受横膈位置的影响较大。
(二)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超声可实时动态、直观地显示心脏的 运动和心腔内的血流状态,是观察心 脏运动和血流异常的首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