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多波段图像:传感器能根据波长分成多个波段分别记录形成多波段图像2、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的轨道。
3、BRDF:二向反射指随着太阳入射角和观测角度的变化,物体表面的反射有明显的差异。
4、图像增强:遥感图像增强是为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5、图像变换:图像变换是图像空间的图像以某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些空间(如频率域,图像能量集中分布在低频率成分上,边缘、线状信息反映在高频率成分上)或称为变换域。
6、高光谱遥感:光谱分辨率在10-2μm的遥感信息称之为高光谱(Hyperspectral)遥感。
7、方位分辨率:在航向(方位向)上,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8、距离分辨率:垂直于飞行方向称为距离向,在地面上距离向上可以分辨的两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侧视雷达图像的距离分辨率。
9、激光雷达:以飞机或卫星作为观测平台,以激光扫描测距为传感器,实时获取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信息。
10、航空相片的主比例尺:是摄像机焦距f与设计航高或飞行时摄像机中心高度H的比值11、采样、量化:将空间上连续的景物或图像在x和y方向上以一定的采样间隔进行离散化过程,称为采样。
量化就是把采样过程中获得的像元平均辐射亮度值,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划分为若干等级,这种离散化的过程叫量化。
12、植被指数与LAI:①单位水平地面面积上所有叶子表面积的总和,它的含义是所有叶子的外部表面面积。
②单位水平地面面积上单面叶面积的总和;单位地面面积上总叶面积的一半③单位水平地面面积上所有叶子投影面积的总和。
13、遥感图像的分类特征:遥感分类特征就是能够反映地物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的变量。
如多波段图像的每个波段及其处理结果(主成分、比值等)。
1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指在没有先验类别知识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本身的统计特征对图像所有像元进行分类。
其分类的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区分,但并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
其类别的属性是通过分类结束后实地调查或其他资料确定的。
监督分类是遥感图像上地物的类别已知的前提下,在已知类别的训练场地上提取各类别的训练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变量、确定判别函数或判别规则把图像中各个像元划归到相应的类别中去的分类方法。
15、点扩散函数:一个点光源通过成像系统后形成的二维点光源图像光学术语中脉冲响应被称为点扩散函数PSF二、基本参数:1、TM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30m,6波段的空间分辨率120m,ETM+第6波段的空间分辨率60m,spot5的多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10m,全色波段未经处理的空间分辨率5m2、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激光遥感等。
3、陆地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近圆形的轨道、近极地的轨道、轨道与太阳同步、可重复轨道。
4、太阳辐射的峰值的波长为0.5um,地球辐射峰值的波长为10um。
5、传感器的扫描方式为线性扫描方式、掸扫式扫描、推扫式扫描6、卫星轨道可由6个参数来确定,分别是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角距ω、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卫星轨道的偏心率e、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7、两种同步卫星是指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
8、TM 传感器第四波段波长范围是0.76~0.90μm三、如何完成土地利用规划?遥感数据源的选择,遥感地学对象的地学属性: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光谱特征,调查的时间,尺度大小;考虑解决问题的精度要求和成本,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
进行精确的几何校正分类系统的确定:地表覆盖类型从粗到细以信息树表示的分级结构的分类形式。
表示各类别等级的详细程度。
我国土地分类的一级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特殊用地、难利用地6类。
解译过程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和工具;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研究区的野外考察,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和地理概况,野外训练,根据任务制定分类系统,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野外考察:编制各种地物的解译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解译标志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针对分类系统,建立目视解译标志。
3、室内解译,勾绘出每种地物分布范围和界限,识别地物的属性。
注意用统一的线型、符号和字体。
对重要和有疑问的地方加以标记,以便检查4、野外验证与补判,野外验证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进行修改补充完成调绘工作。
对重要和有疑问的地方做重点检查。
必要时抽样计算精度。
制图过程:根据专题制图要求和规范,完成土地利用的制图,必要时建立属性数据库。
四、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的主要过程,如何在视觉上控制数字图像与原始图像的相关性?从模拟图像转化成数字图像主要经过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控制数字图像与原始图像的相关性,采样主要考虑采样定理(采样频率>=2倍的图像频率,就能用采样数据完全恢复原始图像数据),量化主要考虑噪声,如果两种辐射强度之差小于噪声,则传感器输出的记录无法分辨这两种信号。
辐射分辨率过低无疑会降低信号的区分能力,但过高会增加噪声。
五、多波段遥感图像的三种存储方式(l ) BSQ 方式(band sequential )各波段的二维图像数据按波段顺序排列。
((波段顺序,像元行号顺序,列号顺序))(2) BIL 方式(band interleaved by line )对每一行的数据作为一个记录,各波段同一扫描行的数据依次排列。
(像元行号顺序,波段顺序,列号顺序)(3) BIP 方式(band interleaved by plxel )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进行排列。
(像元行号顺序,列号顺序,波段顺序)六、计算TM 图像的总信息量,指出说明的问题,并论述遥感数据处理的应用方法两个独立事件的信息量为两个事件信息量之和;信息量大小与事件概率大小之间的关系如下:)(log )(/1(log )I(a 22i i i a p a p -==TM 一个象元的信息量:象元取256个I1=log2(1/256)=8bit ,即每个象元的信息量为8bitTM1-TM5+TM7为30*30m 一个象元,TM6为120*120m 一个象元假设一景图像的覆盖范围是180*180km ,则TM1-TM5+TM7中任一个波段所包含的象元数MB306bit 1006.381025.26106.3I 1025.2120180000106.3)30180000(8676272=⨯=⨯⨯+⨯⨯=⨯=÷⨯=÷)()(总这说明了遥感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是可以度量的;它使对应区域的信息量发生了退化。
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a 、对应地面区域有无穷多的信息点,而反映到遥感图像上是通过采样的有限个象元b 、自然区域连续的辐射量度,反映到遥感图像上划分为有限个灰度级(256);c 、自然区域真实的三维景象,反映为遥感图像的二维图像d 、自然区域无限的、变化的时空,反映为瞬时的、静止的遥感图像;在运用遥感数据提取信息时,应尽最大可能的通过如下四种方法处理遥感数据,已尽最大可能的发挥遥感图像的潜能和作用:a 、多种遥感数据协同使用,多种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综合应用,相互检验,相互补充,充分挖掘遥感图像的潜力b 、充分利用遥感区域的地学规律,推演出图像上没有的信息c 、人为地补充必要的信息如GIS 辅助信息等;d 、遥感模型和地学过程的耦合七、以TM 数据为例,说明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图像,植被在这种图像上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假彩色图像是彩色红外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图像。
它是在彩色合成时,把近红外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红色分量、把红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绿色分量、把绿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蓝色分量进行合成的结果。
TM432用RGB 合成的图像为标准假彩色图像。
植被为红色;植被在近红外反射的量是整个可见光反射量的五倍以上,而且在标准假彩色的负片上,感红外层的成色剂为青色,所以在标准假彩色正片图像上植被为红色。
八、地面光谱仪测定的光谱与从遥感数据提取的光谱有什么不同?地面光谱测定与遥感相比光谱的分辨率不同、受到大气的影响、尺度不同。
将两者对应起来称为光谱重建,包括消除大气的影响,重采样及尺度的转换。
九、按照电磁波长遥感分为几种,光学遥感提取信息的基础是什么?从什么方面掌握地物光谱特性?光学遥感提取信息的基础是地物光谱特性。
1、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由于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
地物光谱的方向性,随着太阳入射角和观测角度的变化,物体表面的反射有明显的差异。
2、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衡量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照标准。
十、基于遥感方程,说明定量遥感方法涉及的主要问题。
如何定量计算任意大气光学厚度出的辐射量度?解释其物理意义 在大气光学厚度 处的辐射亮度的积分形式()μτλ/00-⋅e L 辐射量度乘以大气的透过率即透过大气后的辐射量()()μττμτττλd e J em /000--⋅⎰整个传输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射引起的增加量 ()()μτττλτ/000--⎰e J sc 整个传输过程中由于散射引起的增加量(程辐射)对于光学遥感,将上面方程中发射项忽略。
()()()()()()μττμττμτμτττλμτττλμτλλd e J d e J e L L sc em /0/0/0000000,-----⎰⎰+⋅+⋅=()()()()()λμτλμτττλμτλλμττμτpath sc L e surface L d e J e L L +⋅=+⋅=----⎰//0/000000,0τ加上方向这是遥感方程的一种形式其中 λ,G E 为太阳总辐射度,λ,d E 为太阳辐照度 diff i d E e E E i λμτλλθ+=-/,0,cos ,E0为太阳常数忽略漫反射遥感方程的另一种形式涉及的主要问题:1、方向性问题;随着太阳高度角及观测角度的变化,地物的反射、辐射特征及地物瞬时所表现处的空间结构特征都会随之变化。
2、能量问题;经过大气时能量有两变化①增加的;包括本身发射和其它散射②减少的;包括吸收的和散射其它单元的。
电磁波经过大气、地面的多次散射,携带的能量减少,即λ,G E 和λ,d E 的关系3、程辐射问题;未到达地面被大气成分散射到传感器的电磁波并没有携带有用的信息,是附加的干扰,利用遥感图像提取信息时,要消除这种影响。
十一、LAI 和植被指数的应用利用植被反射光谱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上明显的不同,构建遥感植被指数,在研究纠正植被形态、土壤光学特性、太阳位置以及云和大气等影响的基础上,反演地表状况,用以与各种植被变量 (包括LAI )、植株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光合组织总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初级生产力等因子进行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