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阶段和犯罪形态的区别
1、一个犯罪过程分两阶段:(过程预备和实行;犯罪形态是结局,包括预备、未遂、中止。
①甲欲杀乙,对乙的床猛砍 50 刀,但被害人在被砍之前已死亡:甲故意杀人罪未遂; 甲举刀欲砍,听见有人读刑法第 232 条的规定,害怕受到死刑处罚,拎刀走了:中止;砍杀的过程中,突念乙是好友,停止杀害行为:中止。
②甲欲杀乙,在去乙家的路上,甲肚子疼难忍,回家:犯罪预备。
2、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没有发生特定结果的, 不构成犯罪, 只有直接故意犯中才有犯罪形态问题。
二、预备:
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着手实施犯罪前的行为。
购买凶器、前往犯罪场所,诱骗被害人到犯罪场所,发展同伙等是预备。
▲ A 预谋抢出租车, A 上了 B 的出租车,在检查站警察搜出了 A 身上的凶器,
A 交待了欲在某地抢劫
B 的预谋, A 成立犯罪预备。
▲准备犯罪的工具,如:购买枪支,准备刀具,制作刀具等。
▲在特定的地点等候、跟踪被害人。
如:甲在被害人下班的必经之路挖坑,坑内埋设锋利的竹签。
结果被害人还没到甲就被警察抓获。
▲寻找共犯、同伙。
如:打算晚上抢银行,在网上发帖子邀请他人入伙。
▲诱骗被害人。
如:想报复某人, 纠集了十几个人准备殴打其, 骗被害人到某地" 商量解决矛盾 " 。
2、处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未遂
1、条件: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危害行为是 " 着手" 。
▲ A 偷 B 口袋里的钱包, A 拍了一下 B 的口袋,欲知有多少钱时被抓:预备。
▲ 198 条保险诈骗罪:制造保险事故是预备,提出索赔申请是着手;得到赔偿是既遂。
▲ A 以奥拓车冒充奥迪进行投保,烧车后危害公共安全,被抓。
放火罪,既遂;保险诈骗预备,数罪并罚。
▲抢劫时针对被害人使用暴力胁迫是着手。
2、条件: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杀人时,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是既遂。
▲盗窃时,有效控制财物时既遂。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 控制人质提出勒赎要求是既遂。
其他绑架控制人质时既遂。
没有勒赎前放人的,成立中止。
3、条件:意志以外的原因:
①犯罪人身能力有限;
②第三者的出现;
③被害人的反抗;
④目的物的障碍:抢劫 B , B 身无分钱,未遂;打开保险柜无钱,盗窃未遂。
▲ A 在仓库偷东西,骑在墙上,扔到墙外 80 万,墙内 20 万。
80 万既遂, 20万未遂被吸收。
▲不可分的物,如冰箱,一半门里一半门外,既遂。
▲财物越小成立既遂越容易;财物在室外,成立既遂越容易。
四、中止:
1、条件:故意犯罪过程中;既遂后有悔罪表现的,不成立中止。
2、条件:自动放弃犯罪:" 能达目的而不欲 " 。
①后悔:成立中止。
②同情、可怜被害人:成立中止。
③害怕受到法律惩罚:成立中止。
3、条件:彻底性,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① A 杀 B , B 重伤后将其送到医院,救治无效, B 死亡, A 故意杀人罪既遂。
②行为人有犯重罪的意思,放弃后发生轻结果的,成立犯罪中止。
▲ A 杀 B , B 重伤后,送医院救治截去双脚。
A 故意杀人中止,应当减轻处罚。
4、继续实施犯罪有障碍,但障碍轻小,放弃犯罪的,成立中止。
▲ A 抢劫 B ,打晕 B 后,发现是自己亲属,放弃了抢劫:没有造成任何伤害的,抢劫罪中止;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是既遂。
▲ A 拐卖 B , B 女说自己患有性病, A 放弃犯罪:中止。
5、放弃可以重复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成立中止:
▲ A 有五颗子弹,打了 1 枪,没打中,见 B 吓得尿裤子了,停止射击,中止;若只有一颗子弹,未遂;若只有一颗子弹,被害人求饶,放弃犯罪的,成立未遂。
▲ A 抢劫警察 B 的枪,对 B 开枪,枪内无子弹,杀人未遂;若打中 B 的胸部,若有防弹衣,未死,未遂。
6、结果犯,没有发生法定的结果的,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