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国标版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来历、故事传说等相关知识。

2、通过感受过节的欢快和喜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3
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由传统节日衍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初步理解节日的含义,初步接触由传统节日衍生的传统文化,传统礼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东西,国家今年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这四个传统节日列为了法定国假日。

可是生活中很多孩子并不清楚这些节日所蕴涵的民风民俗。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一、引入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是春节,因此本堂课我就用春节来引入课题。

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我首先以一张热烈的红红火火的贴福照片激起学生对中国最大传统节日春节的感受。

互相说说对春节的印象和体验,但孩子的表述一般比较零散,往往只触及某个细节,不可能比较系统、到位,为了较规范的学会认识传统节日的方法,借助引入动画《春节的由来》,使学生对春节的由来、传统民风民俗有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传统节日比较有章法的认知,也为教学本课揭开了
话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同时借助开篇春节的认识,也引导好孩子认识民俗节日的思路,那就是既要了解它的内涵(由来\传说\寓意),也要充分感知人们的庆祝活动以及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为孩子们自我探索其他节日铺垫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新知
(一) 认识传统节日
学生往往对传统节日认识不太清晰,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设计了两个游戏。

一是节日的归类:将节日的名称分别移入“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两个灯笼中,如果归类错误将弹出。

通过这个小游戏便于学生区分传统节日与非传统节日,知晓我国特有的几个重大传统节日。

二是通过连线游戏为传统节日找到正确的日期,明确节日的具体时刻。

其中侧重介绍中国农历节气对节日的重要意义。

(二) 感受传统节日
在感受传统节日这一教学重要环节上,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节日的直观感受。

为同学建立了资料库,以魔盒的形式组建了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四个重大节日的图片、历史故事、传说等资料。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按个人喜好探索4个节日的由来、民风民俗。

以此增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比如:端午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找到过端午节我们吃的食品是粽子,亲手包一包,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并能了解到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当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交流,形成一定认识后,利用我的资源库,向全班同学介绍各自对某个节日的认识,从发散到集中,不仅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侧重学生交流展示的能力。

借助学生活动和展示交流,将民俗节日认知上的难点化成同学们熟悉的场景,把孩子们不易认同和意会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品性化成可以感受和触摸的实际体验,通过呈现各种民俗民风的直观图片,即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特有的节日文化,活动,饮食特色,也让学生在各类不同传统节日文化中体会我们丰富多彩的
人文追求、社会意义……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可、了解、感悟,进而激发同学们强烈的参与感,自觉爱护自己的节日。

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的目标。

(三) 保护发扬传统节日
当学生已经对中国传统节日充满兴趣时,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质疑辨析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端午节被韩国夺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自觉意识到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在群情激奋中,让学生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金点子,比如:申报世界遗产、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过好节日。

三、课堂总结与延伸
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从保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延伸到保护和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身边做起,重视我们苏州的山塘、吴方言、古平江。

从而将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对文化的珍惜和爱护,树立孩子们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懂得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