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游戏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府谷县第二幼儿园付海燕摘要: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通过与他人的游戏,与材料的接触获得感官上的经验,心里上的体验,是幼儿很重要的活动之一。
因此本文对幼儿自主性游戏和材料环境创设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探究,介绍了什么是幼儿自主性游戏,自主性游戏中环境创设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环境创设和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幼儿一、问题的提出自主性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强调孩子的自主性。
为了在游戏中凸显自主性,教师往往会花很多的精力准备,但效果平平。
教师总觉得自己花了很大的力气备课但孩子还是会跟着老师的脚步走,没有放开自主游戏,达不到自主游戏的目的。
其实很多因素都可以帮助教师,而材料的投放是影响自主性游戏开展效果和质量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的选择搭配与合理投放都会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和教育的程度。
本文就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如下。
二、材料投放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价值(一)吸引孩子注意提高游戏的兴致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天堂",因为它不仅有慈爱的老师、游戏的伙伴、丰富的游戏,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玩教具。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同样的一节课如果教师准备了充足有趣的教具那么幼儿的兴致会大大的提高。
这点在自主性游戏中也是同样的,在一场自主性游戏中,如果有充足且丰富的材料,那么孩子游戏的兴致也会大大的提高。
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对鲜艳丰富的事物感兴趣,这些会吸引她们的无意注意,在无形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增加游戏内容提高动手能力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如果娃娃家里只有洋娃娃和一些简单的家具,那么孩子们每天游戏就会很单一,很快便会厌倦。
如果教师在"娃娃家"里放上一些小衣服,简单的卫生用品和医药箱,那么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就会大大的增加,每天游戏都会有所不同,他们可以给娃娃穿衣服,生病了打针吃药,帮娃娃洗漱,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
(三)美化环境,增加趣味性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可以将材料与教师的布置、区角相结合,如教师可将教室一角的墙面布置成大树,随着四季的变化给大树装扮,春天发芽、夏天茂密、秋天结果、冬天积雪。
这样教师可开展自主游戏时可围绕大树,随着四季的变化开展不同的游戏,同时游戏的材料又是教室布置的一角,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另一方面,材料可制作的精致有趣,在摆放的过程中就是美观的,吸引人的。
(四)贴近幼儿生活,提高游戏的主动性幼儿总是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教师投放材料是以孩子的认知水平为标准。
这样孩子就会对游戏的材料有熟悉感,感兴趣,想玩耍,从而大大提高了游戏的主动性。
使游戏变得更加亲切、生动,让孩子感到快乐。
三、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材料单一难以提起幼儿学习兴趣存在问题: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园材料的投放过于单一,有时候教师准备的一些活动材料都能反复利用一个学期,幼儿每次活动面对的都是相同的材料,活动兴趣不是很高。
有的教师准备的材料种类单一所有的孩子玩的都是同一类型材料,如某教师开展自主性游戏《看我72变》,让幼儿利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动物或植物,幼儿手中只有橡皮泥,幼儿想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动物,但是因为材料的局限没有办法实现。
一节课下来,大半的幼儿还是模仿老师的范例,自己发挥的很少很少原因分析:现在幼儿园的班级教师配比一般都是两教一保,教师每天面对30多个幼儿工作力度很大,对材料对自主性游戏的意义不够了解,导致对材料投放的不重视。
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自主性游戏的材料投放的时候马马虎虎,方便为主,没有真正的重视,所以有这种问题的出现。
(二)教师为主材料投放封闭存在问题:在实习的时候我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中三班王老师开设了区角游戏"早餐店",开始的时候教师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区角布置好了,幼儿在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如做饺子的做饺子,做煎饼的做煎饼,连材料都是准备好的。
刚开始,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做做包子,明天包包饺子,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孩子们都不怎么愿意去玩了,因为每天的游戏都是重复的,制作的作品也相同,他们很快就觉得乏味了。
原因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教师在布置游戏的时候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把游戏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而忽略了幼儿自主的一面。
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老师的影子,这就出现了材料的过分封闭,以教师的思想为主,幼儿只是按照老师的想法按部就班的游戏,完全失去了自主性。
(三)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存在问题:教师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相符,导致材料过难或过于简单,使幼儿难以产生兴趣,达不到教师预设的目标。
如:"我给朋友过生日"的自主性游戏中,玄玄选择为缘缘做生日蛋糕,明明选择为豪豪做生日蛋糕。
他们各自将朋友的照片粘贴在蛋糕上,然后准备开始剪"蜡烛"。
我问他们是否知道朋友的生日?到底需要插几支"蜡烛"?明明抿着嘴说:"我知道豪豪5岁,我就给他插5支蜡烛。
"玄玄则去墙面上查找相关资料,可是看着一张"朋友的生日表",她无法找到"缘缘"的名字,于是愣住了。
我提示她到旁边的学习版面找方法,希望她可以通过学习版面上的步骤提示找到学习的方法。
可是玄玄看了很久也没弄清楚如何找到好朋友的信息,她只好找托盘上的各种学习材料:自制的日历表(需幼儿在此对应日期粘贴朋友的照片)、同月出生的记录表(归类)……最后总算从"朋友的小档案"中查到了缘缘的年龄和生日,接着玄玄开始制作生日蛋糕了。
这个时候,明明已经制作完成了送给朋友的生日蛋糕,可是蛋糕上只剪贴了一支蜡烛,蜡烛的前面粘贴了一张5的数字卡。
可是豪豪看到蛋糕说自己明明是6岁,怎么用5来表示?原因分析: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忽视了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只是一味的照自己的想法布置了游戏场地,一些想法很好,但是不适合本班的幼儿的现有水平。
导致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让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并有错误出现。
(四)材料投放的数量与班级幼儿数量不成正比存在问题:教师准备的游戏材料不足,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状况。
如:教师在开展自主性游戏"神奇的泡泡"时,只准备了二十多个泡泡玩具,而班级有32名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幼儿因为没有游戏材料而出现了闷闷不乐、对游戏不感兴趣以及和同伴的争抢现象。
原因分析: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每个幼儿,只准备了部分游戏材料有些幼儿游戏时就没有游戏材料。
有的教师想把游戏材料做的精致达到更好的游戏效果,但是一个班的幼儿数量太多,致使教师在准备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就减少了活动材料的数量。
四、怎样合理投放游戏材料(一)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要避免单一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恰好可以用在这里理解为,如果没有丰富的材料,那么即使孩子再聪明也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所以说,自主性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要多,要丰富,要能够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
例如泥塑活动,如果橡皮泥的颜色很单一只有几种的话,那么孩子再有创新意识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
若在提供橡皮泥的同时,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如各种豆子、彩棒或牙签等,材料丰富了孩子感兴趣了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他们会用牙签来固定,做出各种动物,他们会用豆类来装扮,会用纸盘当容器,做出美味的蛋糕等。
可见,材料的丰富多样是有利于提高幼儿创造力的。
(二)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要体现开放性以前的区角游戏中,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自身的主观意识往往比较强,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教师往往已经在心里预设了玩法,在进行活动时,目的性便十分明确,往往会引导幼儿去玩老师预设的玩法。
当孩子没有按照这样玩时,老师会觉得孩子没有想到老师的玩法,会批评孩子。
这样也往往就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孩子们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想法走,于是越来越没有个性,对游戏也失去了主动性,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找到老师的影子。
另外,孩子们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因为那些玩法和他们心目中的玩法并不相同。
随着教育的重视,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了,于是,现在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更注重注重材料的开放性,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这样孩子们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他们不仅玩得开心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
实习的时候中三班老师开设的"手工坊",刚开始投放材料的时候,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类摆放,做果实的做果实,做泥工的做泥工,刚开始,孩子们对这个很感兴趣,玩玩这个,玩玩那个,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都不愿意去玩了,因为每天都是这样玩,每天制作的作品也相同,他们很快就觉得乏味了。
于是老师对此进行了调整,材料仍然分类摆放,但不规定玩法,只是给孩子们一个题目,让孩子们根据题目,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造,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不断地创造出了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作品,如在进行"瓢虫"小主题时,孩子们有的用橡皮泥把瓢虫身上的细节一一刻画,有的用笔勾画了美丽的瓢虫,还有的用捡来的树叶贴成了瓢虫。
可见,开放性的材料,更能体现自主性游戏的价值,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三)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要顺应孩子成长需要和环境一样,在提供自主性游戏的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有利于他们能力发展的材料。
这样才更有利于幼儿去探索,去创新。
就如我发现教师在为中班幼儿提供区域材料时,在语言区中,投放了一些图书,有的只有图,很简单,有的文字居多,由于过分简单和不认识字,不久孩子便没有了兴趣,以至于后来那里成了无人问津的地方,孩子都不愿意来了,还怎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呀?于是后来我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便将材料做了调整,撤去了简单的图书,为文字居多的图书配上了简单的图片和头饰,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来了,过了几天,我就发现好几个孩子会讲那个故事了,但每个人讲的却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版本。
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游戏材料的准备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有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材料,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发展他的创造力。
(四)教师理解,引起重视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具有很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