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具有周期变化的规律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具有周期变化的规律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具有周期变化的规律,若人体生物钟运转紊乱,就会导致疾病、衰老及死亡。

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就得顺应生物钟,“保养”生物钟。

顺应生物钟指人的一切活动要与体内的生物钟合拍、同步。

人生长期进行各种活动,大脑就会形成良性“条件反射”,生理学上称之谓“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一旦形成,便有适应性和预见性,这不仅对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大有好处,而且对增进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

例如,每天按时起居,按时工作、学习的习惯养成,可以使人整天保持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届时消化系统的消化腺就会自动分泌消化液,每天定时大便可以预防便秘等。

一旦“动力定型”形成后,就不要随意打乱,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对于老年人来说“动力定型”的破坏,往往是衰老、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举例:英国有一名叫托马斯的老人,活到152岁时,身体仍然很健康。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要见这位寿星,于是派人请他到皇宫,让他尽情吃喝玩乐。

这样一来,他的生活是很快乐,但却破坏了长期形成的“动力定型”结果不到一星期便逝世了。

所谓“保养”生物钟,是指消除一些干扰破坏体内生物钟正常运转的因素,保持生物钟正常运转。

例如,急躁发怒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脏跳动加快,血压升高;忧愁会使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减退;惊恐使人六神无主等等。

各种不良情绪都会干扰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境从容坦荡,就能避免生理失调,利于健康?な佟?
一、人生长寿的十要素
1、人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所以家庭生活愉快和安逸,家人互相关心,团结和睦,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2、保养精神。

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遇有挫折、忧伤等有害情绪时,应立即转移心境,加强自我意识调节,保持安定。

3、定时睡眠,生活要有规律,使体内各部机能和体外环境达到高度统一和谐。

4、节制饮食,合理营养。

多饮脱脂乳或低脂牛奶,多吃高纤维食物。

5、忌烟戒酒。

严重吸烟饮酒者,缩短寿命。

6、性格较温和、能与人保持和睦、表情适中、办事切合实际者,要比具进攻型性格,与人经常发生冲突,做事心血来潮者的寿命长。

7、用高雅的兴趣和爱好来陶冶自己的志趣,创造良好的心境,培养高尚情操,如静坐、读书、看花玩水、步行锻炼等,使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延缓衰老。

8、生命在于运动,每天锻炼30分钟,以加强脏器功能,坚骨丰肌,通畅血脉,延缓各部机能衰退。

9、住在乡村、小镇者,要比住在大城市的人寿命长。

10、定期检查身体,处病不惊,自我控制情绪,若有疾病,坦然置之,切忌忧愁、焦急,以缓解和消除病痛,但要认真治疗。

二、中年保健是健康储蓄
一些中年人常认为自己年富力强,对防病保健毫不在乎,认为保健是老年人的“专利”。

殊不知,健康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财富。

保持健康是对自己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身体的健康状况犹如一座银行,需要收支平衡。

中年保健好比“收入”,工作及生活重担好比“支出”。

如一味地要求身体“支出”,势比会导致支大于收,出现收支不平衡现象,导致疾病发生或埋下隐患。

因此,应注意一些疾病的先兆症状,对已出现的疾病不能采取忍受、随便用点药应付一下的态度。

否则,等到疾病严重再治就为时晚矣。

很多老年性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病,不是到老年后才发生的,面而是在中年时就出现某些早期症状。

如果从中年起就重视这些病的预防,到了老年就可避免或减少。

中年人可采取“加”、“减”、“乘”、“除”四字法,以保持旺盛精力,使“健康银行”保持收支平衡。

1、加——合理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势必耗费较多的优质蛋白及各种维生素,若不注意营养,及时补给,就会使身体一天天垮下去。

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营养浑素搭配。

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各种有益的娱乐活? ?
2、减——减少会引起老年性疾病的食物的摄入量。

如减少烟酒、高糖、高脂肪等。

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学会张弛有度。

3、乘——学会生活“优选法”,一举多得。

如尽可能骑车或走路上班,在音乐声中做家务,在娱乐活动中广交朋友,排遣寂寞,皆为“一石数鸟”之举。

4、除——除却烦恼,保持乐观的心态。

有了烦恼,不要闷在心理,可找一两个知己一吐为快,也可通过听音乐、养花、下棋等活动,使自己乐而忘忧,保持心理平衡。

当然,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注意,中年保健是一种健康储蓄,它将为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使你活的潇洒自如。

三、中年保健“四防”
中年人工作繁忙,身心负荷重,如果平素忽视保健,很容易“病机四伏”。

那么,中年保健注意些什么呢?有专家总结了四点。

1、防馋。

少年长骨,青年长肉,中年长腰。

这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中年人为了预防身体发胖,除了要加强锻炼外,更要忌馋,尤其要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晚餐要少吃。

人过中年,往往会发“福”,糖尿病、冠心病发病增加,除环境、生理因素外,贪嘴是重要原因。

2、防赖。

人到中年常常觉得两腿沉重乏力,腰膝酸软,而不爱活动。

这表明衰老已悄然来临。

为此,中年人应忌赖惰,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工作情况,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

3、防欲。

人到中年为避免未老先衰,只可有情,不可多欲。

4、防愁、防怒。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负担重,思想压力大,容易多愁善感,肝火旺,这种情绪易崔人老。

养生之道告诉我们,中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重要的一点就是遇事不怒。

为此,做人要有长者风度。

一要心胸旷达,对生活中磕磕碰碰,不要耿耿于怀;二要随和,得糊涂处且糊涂;三要谦让,“免一句口,省一世恼”。

对中年人来讲,若能乐观,消解现实中的不愉快,遇事不愁,就能找到一把健康长寿的金钥匙。

保健谚语
大路不走草成窝,坐坐不正背成驼。

衣要看天穿,饭要按时吃。

开水多喝,强似吃药。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六神不宁,最易生病。

说出口是话,闷在心是病。

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老怕冬冷,少怕秋凉。

只工作不保健,聪明也变傻。

常笑多福。

一日三餐七八分饱,晚饭后要走。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

节衣防冷,洁净防病。

臭鱼烂虾,害命冤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