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目和注释在鉴赏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并应用通过题目和注释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自学指导】
1.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位讨论的方式,在回顾诗歌鉴赏步骤的同时,了解诗歌的题目、注释在鉴赏方面的作用。
2.自主探究结束后将进行实战演练
【自主探究】
一、导入:
泱泱中华,星河璀璨,诗歌是古代文人最常用的一种抒情达意的方式,或悲或喜的情感,腾挪跌宕,总能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挥洒。
中国诗歌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含蓄,加之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当我们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抑或那样的困难。
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诗歌考试类型和答题技巧做了一些讲解,今天我们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看解读诗歌的方法。
(板书:题目和注释对诗歌鉴赏的作用)
(过渡句: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
二、复习过渡:
设问: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明确:看题目、看作者、看诗歌内容抓意象、看注释
(过渡句:为了让大家对解读题目和注释有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解读题目和注释对诗歌鉴赏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
三、新知学习:
(一)分析题目:“目”乃诗之眼
(过渡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常可以借助眼睛来窥探古人写诗时内心所思所感,所以分析题目自然尤为重要。
)
在诗词鉴赏中,我们可以从诗题、词题中可知一些重要信息,有些诗题,词题往往点明时间、地点,有的点明全词内容和写作目的,为我们的分析提供线索。
我们以高考题为例:
1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由题目我们可以抓住什么信息(老师给学生以时间考虑,然后点出)
明确:我们可知作者在送友人,而且在傍晚天上还下着雨的时候
那么可以想见分别时候的气氛如何诗中应该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老师给学生以时间考虑,然后点出)
明确:氛围:凄清、悲凉;情感:离别带来的离愁别绪
2、再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抓住题目中的____________(设问,让学生考虑,然后点出“左迁”为“贬谪”之意。
)可以知道作者此时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设问,让学生考虑,然后点出心境凄凉,壮志难酬之慨)。
3、像这样的诗歌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故人”是“友人”之意,自然有和故人就别重逢分欣喜.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乃重阳,古代人习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登高远眺,祈福抒怀,一“忆”字又说明此时作者应该和这些兄弟门分别,诗中自然会饱含思念之情。
再如:上海卷:白居易的《早兴》,从题目“兴”字就可看出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如浙江卷:王旭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不难知道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可见,分析诗词不可忽视从题目入手。
(二)懂注释
诗歌下面的注释我们也不能小看。
一般来说,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对理解该诗是很有帮助的,它不是无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
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帮助理解诗词中一些疑难生僻字眼及专用名词(人名、地名称谓)。
理解诗歌中用典,降低解题难度。
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
(交待诗人此时处境及相关情况。
)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①—②小题(4分) 【高考题】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设问:从两诗的内容上看,(1)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答案分析:
(1)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2)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设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明确:画面: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设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明确:表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失意的寂寞愁绪。
诗的三四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四、练习反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4分)【高考题】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
闲倚平山①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
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
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之意。
设问:“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该如何应对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寻找切入点。
也就是说,鉴赏一首诗词,打开理解、鉴赏的大门很重要,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诗词的题目和注释这两把有助于我们理解诗词的金钥匙。
六、布置作业
完成《导与练》中“模拟训练”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