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基本知识归纳总结表
目录
A.氨基酸的分类
B.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比较
01—01 蛋白质分子各级结构的特征及意义比较表
01—02 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与β-折叠结构比较表
02—01 DNA和RNA组成结构、性质、功能比较表
03—01 三种可逆抑制类型比较表
03—02 酶的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与酶原激活作用比较表
04—01 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
04--02 参予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
04—03 糖代谢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及关连作用一览表
05—01 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5—02 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
05—03 脂肪酸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
05—04 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5—05 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
06—01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
06—02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06—03 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
07—0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
07—02 由氨基酸代谢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团归纳表
08—01 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归纳比较表
08—02 嘌呤、嘧啶核苷酸转变归纳与比较表(从中间产物→产物) 08—0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的比较
09—01 物质代谢调节中的重要限速酶
09—02 主要代谢途径(酶)的区域化(细胞定位)分布表
09—03 饱食、长期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物质代谢强度变化表(箭号表示) 10—01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特性
10—02 原核与真核生物复制比较表
11—01 原核与真核生物转录比较表
11—02 rRNA、mRNA、tRNA合成加工比较表
12—01 原核与真核生物翻译比较表
12—02 复制、转录、反转录、翻译比较汇总表
13—01 原核与真核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特点的比较
15—01 膜受体与内受体激素作用比较表
15—02 细胞间主要的信息传递途径比较表
17—01 初级与次级胆汁酸的合成特点与功能
17—02 胆汁酸和胆色素肠肝循环比较表
17—04 三类黄疸比较表
氨基酸的分类
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丙、Ja、亮、异、苯、脯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丝、酪、半胱、蛋、天胺、谷胺
酸性A 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A 赖(含两个氨基的A)、精、组
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含硫氨基酸
脯氨酸、羟脯氨酸、焦谷氨酸亚氨基酸
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在280nm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峰的A
甘氨酸20中A中除了甘氨酸外,都属于L-α-氨基酸
A和Pr的理化性质的比较
01—01 蛋白质分子各级结构的特征及意义比较表
01—02 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与β-折叠结构比较表
02—01 DNA和RNA组成结构、性质、功能比较表
03—01 三种可逆抑制类型比较表
03—02 酶的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与酶原激活作用比较表
04—01 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
04—02 参予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
04—03 糖代谢中的重要关联物作用一览表
05—01 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5—02 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
05—03 脂肪酸(以16碳的软脂酸为例)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
05—04 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
05—05 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
06—01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
06—02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
06—03 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
07—01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
07—02 由氨基酸代谢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团归纳表
08—01 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归纳比较表
08—02 嘌呤、嘧啶核苷酸转变归纳与比较表 (从中间产物→产物)
08—0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的比较
09—01 物质代谢调节中的重要限速酶
09—02 主要代谢途径(酶)的区域化(细胞定位)分布表
09—03 饱食、长期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物质代谢强度变化表(箭号表示)
10—0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特性
10—02 原核与真核生物复制比较表
11—01 原核与真核生物转录比较表
11—02 rRNA、mRNA、tRNA合成加工比较表
12—01 原核与真核生物翻译比较表
12—02 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比较汇总表
13—01原核与真核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特点的比较
15—01 膜受体及胞内受体的特点
15—02 细胞间主要的信息传递途径比较表
17—01 初级与次级胆汁酸的合成特点与功能
17—02 胆汁酸和胆色素肠肝循环比较表
17—03 三类黄疸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