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主题班队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谈主题班队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1 班集体生命的依托 ——谈主题班队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第一部分 前言 俄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足见教育于人的重要性。这教育,当然就包括了人生必然经历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教育。班级教育的引领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引导学生。喜爱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与基础,因此,成功的主题班队活动,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从一个高度,引领到另一个更高的高度,让学生的人格得到较为积极的发展。一个个成功的主题班队活动,也就是班集体生命的依托。所以作为班主任,精心地组织和设计班队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主题班队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两个方面。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任务和班级实际情况,提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的活动。主题队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要求和少先队员的思想实际,引导少先队干部围绕一个主题,以队活动的形式开展的活动。主题班会的形式不拘一格。而主题队会的活动程序是有严格要求的。主要体现在活动开头和结尾之处。同时,主题队会,必须由少先队员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少先队活动的形式是什么呢?我们后面还将讲到这个问题。 针对主题班队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1、 2

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的意义;2、组织主题班队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3、主题班队会的设计和实施。 第二部分 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班集体建设 1、通过活动,能不断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建设,开展班级活动是重要措施之一。因为我们开展的活动,与班集体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班集体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我们常常开展相应的活动。每开展一个活动,就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一个契机,而每一个活动的成功开展,就是向班级目标的一次迈进。比如,我们要想让学生学会读书,让班级成为一个书香弥漫的集体,我们可以开展“好书大家读”、“向你推荐一本好书”、“读书笔记展评”、“读好书故事会”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必然会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2、通过活动,可以促进班级的人际交往 新时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需要各个学生之间的精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有助于同学们彼此了解、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班级活动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有助于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们每开展一次活动,活动前需要学生相互商讨、筹划,设计出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同时,还需要学生围绕活动要求,齐心协力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活动时,主持人、参加活动 3

的同学、活动当中的合作伙伴……相互之间更是需要精诚合作,才能使活动获得成功。因此,一次成功的活动,又缩短了孩子们相互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1、通过活动,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关于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班级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通过活动,能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在班队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展现出来,有利于班主任发现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加以培养,委以重任,使他们人尽其才。所谓英雄,他们也需要有用武之地,方能显出英雄本色。 3、通过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学生在活动前需要调查、了解、构思、设计、制作道具、排练;活动时需要观察、思考;活动后要总结、体会。这一切都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即使是准备一次简短的班会发言,也需要学生认真构思、收集资料。这样,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4、通过活动,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它往往表现在人的各个不同方面。有的学生学习不怎么好,但是并不代表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不行。像这种学生,如果在天天都只谈学习成绩的环境中生活,他必然 4

会感到压抑。但是,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别人,看待别人,看待自己。而不是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学习这一个狭隘的方面。也许,当发现同学某个方面的特长后,大家会用一种欣赏的目光看他,而这种目光于同学而言,是一种鼓励。同学会信心倍增。同样,一个学习不怎么样的同学,或许他曾经自卑,可是,有了同学们的欣赏和鼓励,他对自己一定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心态得到调整,以后在学习上的劲头一定更足。 第三部分 组织主题班队活动的原则 我们在组织主题班队活动的时候,要有目的、有计划,要有的放矢,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漫无目的,敷衍了事。因此,在组织主题班队活动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主题班队活动,应具有鲜明的教育倾向。就活动的教育意义而言,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狭隘的思想教育。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功的班队活动应该一石三鸟,达到综合教育的目的。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活动时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寓教于乐,引导与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得到教益。 开展活动时,应注意教育目的的明确和教育手段的巧妙。比如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可以进行知识讲座,可以进行知识竞赛, 5

可以办知识小报,可以走上街头,开展宣传活动,还可以进行环境调查,提出对环境的改进或保护的意见或建议等。再比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把交警请到学校,举办讲座,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影片,还可以通过做模拟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的游戏,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总之,不管采用何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宗旨。 二、针对性原则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班级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因此在设计班队活动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活动,才容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活动的内容才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如一年级的新生入学之初,可以开展“我是你的新伙伴”活动,让小朋友通过简要的自我介绍或表演节目来进行交流,增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围绕行为规范的培养,围绕家、社区、学校、家乡等,开展一些诸如爱家爱校、关注社区和家乡建设的活动。如“我爱我的家”、“美丽的校园我的家”等。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围绕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展开,如“让梦想伴我飞翔”、“让理想之光闪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活动。 2、针对班级实际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许多人组成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往往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针对班级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是针对性原则的重要表 6

现。如我之前教毕业的那个班,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因此,家长常常给孩子零花钱。而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并没有教给孩子正确花钱的方法。于是,我们班当时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每天,教室里,总是有学生在时不时地吃东西,甚至还有学生上课都在吃。我也曾明令禁止,但过几天又死灰复燃。教室的垃圾筐也总装得满满的,里面几乎全是糖果、小吃、冰淇淋等包装袋。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们国家还有好多孩子吃不饱饭,上不起学(当时还不存在给西部孩子免杂费这回事),而我们的孩子却是这样浪费。如果他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点零花钱,一学期下来,恐怕都够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费用了。这时,一个想法在我心中萌生。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主题队会,“用我的爱,温暖你的心”。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观看一段纪实录象。录象反映了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病不能就医,无钱上学的残酷现实。观看之后,我设计了让他们发表观后感。从一个个学生的发言中,我看出来了,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现在,他们知道了,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居然还有这样一部分人生活在贫穷与痛苦之中。他们太可怜了,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活动进入高潮,最后,孩子们达成一致,节约每一分零花钱,用我们集体的力量,去资助一位贫困学生,为他争取一个学习的机会。由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牵线搭桥,我们班共同资助了白节小学的一名叫王修容的女生。从此之后,学生中吃零食的现象大大减少。一学期下来,全班积攒的钱,最多的一学期有五百多,最少的也有三百多。我对这个活动很满意,可以说达到了一石两鸟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 7

的爱心,又引导了学生正确使用零花钱的好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召开了学生家长座谈会。我把自己的想法向家长作了汇报,要求我们的学生,捐出来的钱,必须是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不能伸手向家长要,能捐多少是多少,次数不限,金额不限。 我的建议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于是,我在班上选了四个责任心比较强的学生干部,对同学的捐款进行记载和管理。他们还每月公布一次捐款情况,还到银行开了一个户头,每个月都把收到的钱存到银行,似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也常常了解孩子们的工作情况,令我非常感动的是,有一学期结束后,我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全期一共捐款28次,金额从几毛到两三元不等。看得出来,这完全是他节约出来的钱。 这件事,对我们的学生,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记得五年级下期开学的时候,我们得到家长的支持(当时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家长,时任交通局局长,他为我们的孩子派车),班上的八个学生亲自到了白节小学,还踩着泥泞不堪的山路,艰难跋涉,到了我们资助的学生家里,把我们的捐款连同孩子们准备的礼物,送给了王修容同学。回来后,他们感触很深,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幸福,自己居然浑然不知。在活动总结会上,好多学生都表示,要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好好学习,更加努力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我还要特别提到我们的一个学生家长,他当时是七化建的公司经理。我们的孩子们毕业了,这接力棒应该传给谁?因为当时我知道,我下来多半是教一年级,孩子太小,无法理解活动的意义。那我们几年的努力,就到此为止,该画句号了吗?正当我为这事一筹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