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材料作文题目汇编

新材料作文题目汇编

材料作文题目汇编1、阅读以下材料,自拟话题,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很多于800字。

绿洲踞在金黄色的沙漠上,蓊郁的树,浓厚的香,甘甜的水,清亮的鸟鸣。

这沙漠中的绿洲,洗去跋涉者的疲劳,为饥渴的路人奉出食物和水,为远行的游客提供休息的处所,为迷失路途的流浪者指引方向。

它是生活的供给处,精神的驿站。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旅途,我们的社会生活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绿洲?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一片绿洲吧,让所有的人心中都拥有一片清凉,泉水淙淙,鸟语花香,树林蓊郁,何等惬意。

(宜昌市200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题)[审题指导]这道题实质是引申型材料作文题。

这类作文的材料所涉及的往往仅仅生活中的一种表象,这种表象能够是一种事物,也能够是一个细节。

写作时不应就事论事,而应将其引申,实行类比立意——联想可比之事、可比之理。

材料所述对象往往不是写作对象,而是用来引发联想的引子,具有类似特点的社会现象才是要写作的对象。

材料的关键词是“绿洲”,材料强调的是沙漠中的“绿洲”给跋涉者、给路人带来的协助。

由此及彼,“沙漠”能够类比为生活中苦苦挣扎而无法摆脱的困境,“跋涉者”、“路人”能够类比深陷困境的人,而“绿洲”则应该是类比对深陷困境之人的物质上的协助、或行动上道义上的支持、或语言上的鼓励、或精神上的安慰等等。

由此,我们要取“绿洲”的比喻义。

另外,作文应注意涉及施受双方,既要写施事者的爱心、奉献和协助,又要写受事者获得的益处和感受等。

[优秀例文]生命的绿洲文/赵志强林海满脸疑惑地打开了一个信封,署名为“永远感谢您的人”,信上歪歪斜斜的几行字写得还算清晰:“谢谢您!两年前遇见您,仿佛在荒凉的沙漠遇到一方绿洲。

是您的关爱给了我人间的温暖,是您的宽容给了我一次改过的机会,是您的指引让我从迷途中找到归路,我会永远铭记您的恩情,并学会协助他人,真的非常感谢您!”林海会心的笑了,这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早上。

林海和往常一样挤上了拥挤不堪的公共车,旁边有一个衣衫不整的人,他站在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中格外显眼。

林海没怎么留意周围的人,心里老想着明天上公开课的事。

车上的人真多,都快挤得喘不过气了。

突然,林海感觉口袋的几枚硬币响了一下,他迅速转过头去,看到那个少年已经把手伸到自己的口袋。

少年眼看事情败露,脸一下子就红了,像触电一般把手缩了回去,低着头什么也没说,身体还有些微微的颤抖。

林海本想教训他一番,但看到了那少年衣服上的几个破洞,于是他什么也没说,仅仅若无其事地看着窗外。

车到站了,那少年迫不及待地冲下车,林海也提前下了车,跟在他的后面。

少年仿佛觉察到了什么,拔腿就跑,被林海一把抓住。

少年挣脱不掉,只得转过身低头说:“我……我没偷您的钱,我……我不是故意的。

”少年很紧张,脸红得像泼了猪血一般。

林海笑了笑,以示安慰:“我又没说你偷了我的钱,我是看到你下车太急,把自己的钱都弄掉了。

”听了林海的话,少年惊惶的神色中透露出几丝疑惑。

林海拍了拍他的肩头说:“唉,有钱就买件好衣服穿着,给你,以后不要再掉了。

钱是小事,有些重要的东西是丢不得的,明白不?”少年惭愧地连连点头,脏兮兮的长发在瑟瑟寒风中乱舞。

林海留下通讯地址后就匆匆离开——他已经迟到10多分钟了。

那少年还捏着那张百元钞票,望着林海远去的背影发呆。

“看来,这孩子是悔过自新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啊!不知道他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林海自言自语地收好信,不经意间看到了信封背面上的一段印刷体文字:“山东师范大学,位于山东省……”真是意外的惊喜!自己小小的一次付出,竟然让那少年从他人生的沙漠中找到了绿洲,林海欣慰地笑了。

阳光透过窗口照进来,信上的“绿洲”二字分外耀眼。

[点评]此文有三大优点:一是倒叙手法的使用——借受助者感谢信的形式总起要记叙的事件,避免了枝蔓丛生,入题快捷;二是注重细节刻画——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细腻,生动再现了现场情景和事件流程;三是扣题巧妙——开头借感谢信中“仿佛在荒凉的沙漠遇到一方绿洲”的句子来照应材料和点题。

结尾用信封背面上的文字巧妙交代了当年的不良少年改邪归正、考取大学的结局,突出了主人公林海助人的意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之间。

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

不过我有点担心,你在走完3千2百万3次后,恐怕就吃不消了!”“天啊,3千2百万3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那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动一下就行了。

”“天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那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的每秒“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千2百万次!要求:根据材料寓意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一审题立意1、分析材料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

讲的是两只资历比较老的旧钟,古道热肠,以过来人、前辈的身份对一只即将上岗、开始创业的后生晚辈——一只新钟,实行岗前培训。

二者初衷相同,但因为强调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效果截然相反。

一个前辈把做事艰辛的一面展示给新手看,拿三千二百万次这个庞大的天文数字来教育初生牛犊,结果,让新手还未上路就产生了畏惧心理,有了“办不到!”“知难而退”的想法,准备打退堂鼓。

而另一只旧钟对于这种教育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胡说八道,荒诞不经之言。

它从另一个相反角度教育后辈,要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并不难,只要每秒滴答摆动一下就行了。

这种经验传授,让小钟打消了顾虑,树立了信心,轻松上阵,在快乐中完成了使命,实现了成功的目标。

2、立意角度①成功其实很简单,围绕成功与简单、艰辛与简单等关系展开论述。

立足简单,成就辉煌。

积累简单,成就辉煌,成似艰辛实容易。

②大目标与小步骤小闹钟成功的事实启示我们:要实现遥远的成功,完成宏大的目标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为它设置或分割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简单易操作的近期目标、小目标即可。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日本马拉松选手的成功秘诀目标分割法。

我国儒家文化中的“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讲得也是这个道理。

③积累与成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跬步,至千里”“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等名言都揭示了积累的重要性,大成功源于小积累。

④简单+坚持=成功我们每天只需要做一点点,但一定要坚持住,那就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成功的秘诀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以百倍的恒心与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⑤化大为小小角度切入,集中论述积极正面的教育理念。

教育就是期望对方接受忠告,怎样使自己的忠告入耳入心呢?首先就是给对方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不是把对方吓倒。

“一只钟表”的“担心”和“恐怕”把刚要参加“工作”的小钟表吓得事情还没做就说“办不到”,以后“吃不消了”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这等于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的敌人,人为地形成心理障碍。

而“另一只钟表”鼓励小钟表“不用害怕”,小钟表就决定“试试”,一试果然没问题。

孩子学习会遇到大大小小很多困难,家长要像“另一只闹钟”那样给孩子多提供正面信息,让孩子对困难形成积极的应对态度。

二、要看成分,不要单看标签本次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发散性较强,能够从多角度阐发多个观点。

有些观点可能超出我们的思考范围,甚至还很新颖。

阅卷时,要斟酌思考,不能简单处理只看标签,而不看内在成分。

党同伐异,人为造成冤假错案。

例如有些同学论述“新思路,新出路”“换个角度看问题”“以积极乐观良好的心态对待人生”都有道理。

关键看行文中能否紧扣材料中“简单与复杂”“艰难与容易”“积累与成功”“小事与大事”等核心。

有的文章难免偏离中心,赋分应视偏离水准而定。

三、精彩的题目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登高需自卑大目标小步骤积跬步至千里新思路,新出路大成功源于小积累简单+坚持=成功简单并快乐着四、精彩的片断开头: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卓越的开始;每天节约一点点是财富的开始;每天自信一点点是快乐的开始;每天积累一点点是成功的开始。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积累,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积累。

凡事不能苛求一步到位。

分析说理:⑴在我们心中,成功是一个了不起的字眼儿,就如同远方那一座雄伟的山峰,可望而难以企及。

不过,当我们面对这座美丽的花园时,我们就会明白,成功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每天都做一点点,每天坚持不懈,如果我们能够选准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总有一天,奇迹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诞生。

⑵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

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水平,放弃努力。

其实,我们不必去想以后的事情,一年,甚至一个月后会怎么样怎么样。

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又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可爱的迷糊小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复杂问题往往潜藏着简单的规律,这条规律找到了,复杂问题就能在实务操作中得到简化。

⑶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尽快成真,在复杂与简单的理解中,你只要把心眼放在“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什么”上,就不会因为瞻前顾后而产生忧虑了。

就像那另一个旧钟开导新钟的话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我们就会在许很多多轻轻松松简简单单中,分化并解决复杂。

把心目中的总目标化解成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让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不觉得达到目标的艰难,“跳一跳,就吃到鲜美的果子”。

没有什么比单纯而又自然地履行个人的平凡职责更为美好的了。

所以,我们每天要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做自己应该做的平凡的事情。

例证:西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

二战期间,他从一架受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落在缅甸和印度边境的丛林中。

当地人告诉他,这儿距印度最近的市镇也有225千米。

这对于习惯于以车代步的西华·莱德来说,几乎是段无法逾越的遥远路程。

为了活命,他拖着落地时扭伤的双腿,一瘸一拐的走下去。

当他历尽艰辛回到印度之后告诉别人,支撑他顽强地走出困境的惟一念头是“走完下一千米”。

就这个阶段来说,走完225千米的长途是西华·莱德的终极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又完全依赖于它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走完下一千米”。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

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

不过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3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

”小钟吃惊不已。

“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

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

”小钟将信将疑。

“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很多时候,我们被事物的繁重所吓倒,事实上,我们只要专注于眼前的一步,然后,再迈进一步...一路走去,回头时已是千里之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