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法试卷B

海洋法试卷B

命题人_____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_____________ 荆州职院中专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海洋法教程》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 姓名 ____ 考号_____ 成绩_____
(本试卷适用班级:1215
一、选择题(20*2) 1.1982年通过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法典是()
A .《公海公约》 B.《领海与毗连区公约》C.《联合国海洋公约》C.《大陆架公约》
2.下列那个完全属于我国的内海()
A .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关于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法律地位的正确表述,应是()
A.人类的共有物
B. 无主物
C. 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D. 可以自由占取之物
4.《海洋法公约》规定,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
A. 6 海里
B.12 海里
C.24 海里
D.200 海里
5.《海洋法公约》规定,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
实行 的通航制度是( )
6. 所有国家的船舶在群
岛水域享有(
) A.航行权 B.过境通行权 C.无害通过权 D. 捕鱼权 7. 第一个提出
大陆架主权权利要求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智利
D.马耳他 8.
群岛国的主权及于( ) .
A.群岛水域
B. 群岛水域及其上空
C. 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D. 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以及其中的资源
9. 古罗马时期,海洋被视为 ( )。

A. 共有物
B.无主物
C.公海
D.领海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时间为 ( )。

A. 1982年 12月 10日
B. 1984年 12月 9 日
C. 1993年 11月 16日
D. 1994 年 11月 16日 11. 外国船舶在他国领海有权
( )
A. 自由通过
B.经过许可通过
A. 自由航行
C.经沿岸国批准 B. 通知沿岸国后通行
C.过境通行
D. 无害通过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我国领
海基线采取()
A .平行基线B.正常基线
C.直线基线 D .混合基线
13.在公海上发生船舶碰撞事故时,对船长及船上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应向( )提出。

A.被指控人的国籍国
B.船舶国籍国
C.船主国籍国
D. 受害人国籍国
14.在公海上, ( )有权对有从事非法行为嫌疑的船舶
进行登临及搜索。

A.军舰
B.国家船舶
C.武装商船
D. 警察船
15.任何
国家有权在公海的海床上铺设海底电缆及管道,在行
使这种权利时,( )其他国家现有的电缆及管道。

A. 不应考虑
B.可移动
C.应顾及
D. 可拆除
16.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采用(
)
A.第一开发制
B.平行开发制
C.企业部开发制
D. 联合开发制
17.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沿海国的( )
A. 领海
B.内水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18.公海的法律地位是( )
A.属于无主物
B.国家在其中不享有任何权利和自由的海域
C.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D.国家可在其中行使管辖权的海域
19.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毗连区()
A. 属于国家领海的一部分
B.属于公海的一部分
C.既不属于领海也不属于公海
D. 既是领海也是公海
20.格老秀斯在1609 年发表的名著是()
A. 《锁海论》
B.《海洋自由论》
C.《战争与和平法》
D. 《罗得海法》
二、名词解释(5*4)
1.领海基线:
2.内海:
3.过境通行制度:
4.大陆架:
5.登临权:
三、简答题。

(5*6)
1.简述群岛水域的定义及其法律地位。

2.内海与领海的区别。

3.海洋争端解决的原则和方法。

4.什么是公海自由。

5.毗连区定义及法律地位。

四、论述题。

(1*10)
1.论述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关系。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A
3.C
4.C
5.D
6.C
7.A
8.D 9.A 10.D 11.D 12.C 13.B 14.A 15.C 16.B 17.B 18.C 19.C 20.B
二、名词解释
1.领海基线:是一国的领海与海岸或内水(内海)之间的界限,即测定领海宽度的起算现。

国际上采用的领海基线有三种:a.正常基线;
b.直线基线;
c.混合基线。

2.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洋水域。

包括 a.海湾、
海峡、海港、河口湾; b.测算领海的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 c.被陆地所包围或通过狭窄水道连接海洋的海域。

3.过境通行制度:是指专为在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一个部分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另一部分之间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

4.大陆架: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床土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 海里,则扩展到200 海里的距离。

5.登临权:是指靠近和登上被合理地认为犯有国际罪行或有其他违反国际法行为嫌犯的商船进行检查的权利。

三、简答题
1.群岛国按照群岛基线的划定方法划定的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域即构成群岛水域。

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资源。

2. a.地理概念上不同:内海是指领海基线朝向陆地一方的水面。

该区域形状不规则,且面积分散零散;领海则是领海基线朝向海洋的一面的,12 海里等宽带所覆盖的水域和底土。

b.法律地位的不同:内海在国际层面与一国陆地领土
享有相同的法律地位,沿岸国对其享有完全主权。

相比之下,沿岸国在领海的主权则受到一定限制,既外国船舶无需沿岸国许可,就可依照国际法规定在领海中无害通过。

3.海洋争端的解决原则为和平解决原则。

方法: a.调节。

是国际争端政治解决的一种方式。

通常由争端各方协议成立的包括第三方参加的调解委员会负责调查争端的事实,然后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敦促争端各方达成协议。

b.仲裁。

既争端当事各方自愿将争端交付他们自己选任的第三者仲裁员裁断,并互相约定接受裁决结果。

c.特别仲裁; d.国际法院裁决; e.其他途径
4.公海自由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公海六大自由为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捕鱼自由、建造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科学研究的自由。

5.是在领海以外而又毗连于领海的一个区域,在此区域中,沿海国对
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某种管制权,对违法者行使紧追权。

四、论述题。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200 海里以内是一个重叠的区
域,沿海国的权利也有重叠。

不同:
1、依据不同。

大陆架是自然形成的事实依据,专属经济区需要国家主张(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并不是根据事实本身所存在的权利,而沿海国必须宣布建立其专属经济区并说明其宽度),否则仍是公海;
2、范围不同。

200 海里是专属经济区的最大宽度,是大陆架的最小宽度。

3、权力和义务不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对所有的资源都有主权权利,而沿海国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仅限于海床和底土的矿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界限,应当在国际法法院规约第38 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使得公平解决。

这条规定与关于大陆架划界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