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总复习(课件)
共价键 非极性键
化学反应的实质:
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称为离子键。
2、形成元素:一般由活泼金属(ⅠA、 ⅡA)与活泼非金属(ⅥA 、 ⅦA)组成。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 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例如:NaCl、KCl、NH4Cl、NaOH等。
定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越大, 核对电子吸引力越强,则原子半径越小。
(3)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主要化合价呈 周期性变化;
最高正价:+1~+7 最低负价:由-4~-1
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呈周期性变化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性质的递 变规律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化合物的判别
⑴只要有阴阳离子,即可判断为离子化合物;
强碱:NaOH等;大多数盐:NaCl、BaSO4等; 氧化物:Na2O等;另外:Mg3N2、NaH、
Na2O2等; ⑵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另外,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 子, 如AlCl3 ;BeCl2 ; 注意:NH4+的盐除外。
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 成的相互作用。
2、形成元素: 1)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结合; 2)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 如AlCl3 ;BeCl2 ; 3、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 的化合物。 4、共价键的存在:HCl、H2等,一些 离子化合物中,如NaOH、Na2O2等。
分界线左边是金属元素,分界线右边 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行是稀有气体 元素。见下图:
注意: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越易越强、越强越强”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2) 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2) 单质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或生成氢化物的
电子层里(这就是电能子量层最的低代原号理)。 n
2、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123 4567
3、最外层电子数不能序超号过 8(当K层为最外层
时不能超过 2 )。各
KLM NOPQ
电4子、数次不外能层超电过子3数电 子2 。不与能的原超距子过离核18 ,倒从数小第到三大层
注意:以上四条层规律是能相量互联系的从,低不到能高孤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 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 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1H、2H、3H;12C、14C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表示方法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
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
立地理解。
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7个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第1周期 2种元素 三个短周期 第2周期 8种元素
第3周期 8种元素 第4周期 18种元素
三个长周期 第5周期 18种元素
第6周期 32种元素 一个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应有32种元素,
现有26种元素。
(2)16个族 七个主族(A) :由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组 成,IA~VIIA 位于第1、2、13、14、15、 16、17纵行[来源:] 七个副族(B) :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 IB~VIIB位于第11、12、3、4、5、6、7纵行 一个第Ⅷ族:位于第8、9、10三个纵行
性质
氟
氯 溴 碘
7
单质 的熔, 沸点 较低, 颜色 较深
单质 具有 强的 氧化
性
逐 渐 增 多
逐 渐 升 高
非 逐逐金 渐渐属 升增性 高大逐
渐 减 弱
五、化学键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来源:]
离子键和共价键通称为化学键。
离子键
化学键
极性键
Fr Ra
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1
原子半径逐渐变小
2
3
原 子
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
半 的元素,从下到上,同
4 5
径 逐 渐
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 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
6
变 小
小
7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名相
似
形递
变
性
称 最外层 物 理 化 学 电 子 熔 点 沸 点 密 度 化 学
稳定性。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非金属区
Al Si
Ge As
金属区 Sb Te
非零
金
属 性
族
逐
渐 增
元
强
6
Po At 素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第一章 [来源:学科网ZXXK]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知识结构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 } 二、原子的构成: 决定 质子 原子核
元素 种类
原子
中子
决定 原子(核
素)种类
核外电子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电子数 性 质 性 质 层 数
性质
锂 钠 钾 铷 铯
单
银白, 质
软,轻. 都
1
低(熔 点).
具 有 强
略带
的 还
逐 渐 增 多
金色 原
逐 渐 降 低
逐 渐 降 低
逐 渐 增 大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性
卤素的性质
名
相似形
递变性
称 最外层 物理 化学 电子 熔点 沸点 密度 化学
电子数 性质 性质 层数
(3)|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8
(4)特殊: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 -2 价,而氟元素 无 正 化合价。金属 元素只有正化合价而无负价。
粒子半径比较
1、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均不同,电子 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例如:Na<K)
2、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时, 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反而小。(例如: Na>Mg、Na+>Mg2+)
3、当核电荷数相同、电子层数也相同 的时候,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Cl<Cl-)
原子半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N
OF N
e
N M Al Si P
S Cl Ar
a
g
K
Ca Ga
Ge As Se
Br Kr
Rb
Sr
In Sn Sb Te
I
Xe
Cs Ba Tl Pb Bi Po At Rn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见课本17页)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减弱,非金属性逐 渐 增强 (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逐渐 减弱 (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价电子: 最外层电子 (2)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
A Z
X
-表示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
A的一个X原子
X a +d c-+-
be
a、b、c、d、e各代表什么?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质子数) ;
c——代表离子的电荷数;
d——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质量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 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 来,该数值即为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一个0族:稀有气体元素族,位于第18纵行
主பைடு நூலகம்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8-最低负价数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核外电子排列 呈周期性变化;
(2)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原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决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
2+
H.
H × ×H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键
共价键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本质 静电作用
表示方法 Na+ [:C·l·:]··
成键元素 活泼金属与活 泼非金属元素
共用电子对
·· ··
H
C··l ··
同种或不同种
非金属元素
存在
只存在于离 非金属 单质、共价化合 子化合物中 物及部分离子化合物中
5、共价键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如:H—Cl、H—F键等为极性键;H—
H、Cl—Cl键等为非极性键。
电子式:
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做电
子式。
H︰H
H︰‥‥NH︰H
Na+ [:C·l·:]··
H︰‥‥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