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关系联系着其他社会现象”,对国际关系进行这样界定的学者是(B)A.孔德B.阿隆C.霍曼斯D.蒂里阿基安2.米德指出,人类的心智包括两种能力:其一是理解象征符号的能力;其二是_(B)_的能力。
A.学习象征符号B.运用象征符号C.解决象征符号D.创造象征符号3.人们对自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进行规范性指导的群体称为(B)A.目标群体B.参照群体C.功能群体D.利益群体4.米德认为,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是(A)A.符号B.利益C.情境D.价值5.提出“情境定义”概念及其理论的学者是(B)A.布卢默B.托马斯C.米尔斯D.米德6.认为西方社会是病态社会的是(D)A.柯林斯B.达伦多夫C.李普塞特D.马尔库塞7.《后现代状况》一书的作者是(A)A.利奥塔B.詹姆逊C.托夫勒D.贝尔8.人们通过对_(B)_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是布卢默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
A.角色B.符号C.身份D.阶层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中心,是解释____的整合与均衡。
A.个性系统B.文化系统C.社会系统D.人类行为10.杜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学研究的七个准则之一是,将_(B)_看做客观事物。
A.社会结构B.社会现象C.社会知识D.社会常识在互动的公理规则中提出,经济学的第一原理必须进行修改的是A.布劳B.霍曼斯C.卢曼D.帕森斯12.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A)A.孔德B.斯宾塞C.马克思D.杜尔克姆帕森斯认为,现代社会两个最有影响的功能领域是经济与A.教育B.军事C.政治D.科技消除系统破坏性倾向的过程,被卢曼称为A.社会分化B.社会整合C.社会系统D.越轨行为15.布卢默的理论建构方法是(A)A.实证的B.可操作的C.间接观察D.非实证的达伦多夫认为冲突的调节方式有仲裁、调停和A.合作B.竞争C.和解D.自我约束戈夫曼拟剧互动理论的主题是A.剧本期望B.剧情C.剧组D.印象管理认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含有乌托邦的取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达伦多夫 B.柯林斯C.李普塞特D.科塞19.首次使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词的是(C)A.科塞B.柯林斯C.达伦多夫D.李普塞特20.互动仪式链是由(A)_提出来的。
A.柯林斯B.登津C.达伦多夫D.李普塞特21.哈贝马斯认为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属于(D)A.体制危机B.合理性危机C.同一性危机D.合法性危机不属于贝尔所指出的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的是A.教师B.工程与科学技术人员C.科学家D.政府要员蒂里阿基安的“革命来临的指标”包括“零”点、“一”点和A.中介点B.临界点C.关节点D.无政府状态24.下边的人群中,不属于马尔库赛所说的新左派的是(D)A.知识分子和大学生B.少数民族C.政府官员D.妇女托夫勒把正在到来的西方社会称为“超工业社会”,把这种未来社会的力量称为A.未来的冲击B.信息时代C.第三次浪潮D.技术主义杜尔克姆提出社会学研究七个准则的著作是A.《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B.《社会分工论》C.《自杀论》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默顿认为,社会结构解体的结果是A.自觉行为 B.法律行为C.道德行为D.越轨行为如果人们把一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它们在结果上也就是真实的,这就是A.想象学习 B.角色扮演C.社会解组D.托马斯定理加芬克尔开创了A.理解社会学 B.民俗方法学C.表演互动论D.结构功能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旗手的一种影响较为广泛的理论学派是A.冲突理论 B.批判理论C.后现代理论D.介入理论31.1896年,_(A)_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业的社会学家,并创办了《社会学年鉴》。
A.孔德B.韦伯C.帕森斯D.杜尔克姆社会生活中的间接交换需要一种“一般等价物”,不然用于交换的东西就不能进行价值的比较,这是指A.普遍主义价值B.特殊主义价值C.权力合法化价值D.共同价值33.布劳认为共同价值是_(D)_的媒介。
A.直接交换B.社会结构C.社会交换D.间接交换修改了经济学第一原理。
A.米德B.库利C.布劳D.霍曼斯35.“中层理论”的提出者是(C)A.孔德B.韦伯C.默顿D.帕森斯舒茨用____的概念来取代社会学中“社会”这一传统的基础性概念。
A.生活世界B.现实世界C.人类世界D.现代社会37.否定建立客观的社会学的可能性,这是_(C)_提出的观点。
A.批判理论B.结构主义理论C.后现代主义理论D.交换理论蒂里阿基安选定的革命来临的指标中,“一”点表示A.乌托邦状况B.平静时期C.革命的顶点D.重建社会时期39.詹姆逊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主因”在于(B)A.科学主义B.后现代主义C.工具理性D.价值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两个传统主题是(A,D)A.社会秩序B.社会冲突C.社会分层D.社会变迁E.社会组织2.杜尔克姆的“社会主义”反抗的是(A,C)A.自由放任经济学 B.资产阶级思想C.个人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学说E.资产阶级自由化3.李普塞特试图架通_(A、B)_之间的“鸿沟”。
A.冲突论 B.功能论C.秩序论D.互动论E.交换论马尔库塞找到的新左派队伍中,包括的社会集团有A.知识分子B.大学生C.少数民族D.工人阶级E.妇女5.下列学者中属于冲突论代表人物的是(A、B)A.科塞 B.达伦多夫C.柯林斯D.李普塞特E.默顿6.社会批判理论同时受_(A、D)___的影响。
A.马克思主义B.结构功能论C.现象学主义D.存在主义E.精神分析理论7.达伦多夫认为,利益的两种形式是(B、C)A.经济利益B.潜在利益C.显现利益D.精神利益E.政治利益8.根据戈夫曼的拟剧论,印象管理的策略包括(A、C、E)A.理想化表演B.误解表演C.神秘化表演D.强制表演E.补救表演二、填空题1.在交往行动理论中,哈贝马斯区分了四种行动类型,分别是:目的论行动、规范性行动、戏剧行动和交往行动。
2.米尔斯认为,美国有一个控制着国家命运的小集团,它们由政府、_工业_与军队三类组织的领袖组成。
3.卢曼的社会分化概念脱离了社会学中二分法的传统方法,提出了三种社会分化的类型,即:区隔分化、_分层和功能分化。
4. 卢曼的社会分化概念是“_认为社会分化主要就是系统的分化_”。
5.在社会冲突理论中,达伦多夫把具有一定权威结构的群体,称之为“_社会地位_”,并把其作为进行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
6.在柯林斯的冲突理论中,冲突的根源有三个:一是支配他人的主观定义;二是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三是强制力量。
李普塞特指出,______是道德主义者的主体。
8.马尔库塞指出,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正在成为“_病态社会_”,即“没有对抗的社会”,对现存秩序只有肯定面而没有否定面的社会。
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以服务行业为基础的,因此它是______之间的竞争。
10.艾斯特斯创立了一个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评估模型,即“_社会进步指数__”。
布希亚指出的后现代时期的三个特征分别是:拟象、______和内爆。
霍布斯认为,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结构,在前社会的自然状态下,不存在社会契约,人们处于不断的______之中。
13.在杜尔凯姆看来,社会分工是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而_集体意识__是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
詹姆逊指出,______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主因”。
15.托夫勒把人类的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即:_农业社会_的文明、工业社会的文明、超工业社会的文明。
非选择题部分三、名词解释1.机械团结答:这个概念是由杜尔克姆提出来的,认为它是在不发达的社会结构中产生的。
是建立在社会中缝纫之间的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联系。
2.社会张力3.镜中自我答: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人们总是在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4.社会分化5.病态社会答: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所具有的特点,使得他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充分发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
6.生活世界的理性化答:是人的直接性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等、回忆过去预料将来的现象世界。
7.病态社会答: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所具有的特点,使得他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充分发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
8.印象管理四、简答题1.布劳的社会交换定义及满足条件答:布劳认为,个人或群体要保持社会独立性(即不单方面依赖他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战略资源。
具体地说,一个人如果拥有作为使其他人为自己提供必要服务和利益的有效诱因的所有必要资源,那么他就受到了保护而不会变得依赖于任何人。
群体也是如此。
(2)替代来源。
具体地说,一个人如果在别处也能获得某种服务,又可以替代某种服务的提供者,那么他就不必非得依赖于某人不可。
群体也是如此。
(3)强制力量。
具体地说,一个人如果具备运用强制力量迫使别人提供必要的利益或服务的能力,那么他就不必依赖于特定的人。
群体也是如此。
(4)减少需要。
具体地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没有某种服务的情况下也能过得下去,那么他就不必一定去依赖某种服务的提供者。
群体也是如此。
2.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有哪些?答: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倾向大体可以归纳如下:一、反对整体化的倾向。
所谓整体化的倾向,是指社会科学理论在解释社会现象时,注重寻找模式化的关系和宏观的历史规律。
后现代主义不仅否定现实的整体性,也否定历史的整体性,它认为,由于研究者学识的有限,人生经历的短暂,理论的局限,人们只能发现“微观的小故事”,根本不可能发现人类历史发展额规律。
研究了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段历史时期,便断言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这种做法是危险的。
二、反对单一的理论视角。
社会成员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环境,其观点也是多元的。
因此,只从阶级或经济的观点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单一的理论视角是难以揭示复杂的社会矛盾的。
三、重视话语分析。
后现代理论认为,权力关系存在于日常话语的风格上。
通过对日常话语的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于知识和传统之中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四、否定建立客观的社会学的可能性。
后现代理论认为,任何学科只是都是历史与文化条件的产物,都是其先人假设的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客观的社会学是不可能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