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1、朱光潜生平最景仰两个人,一个是和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弘一法师。
他一生奉行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有儒家兼济天下,学以致用的热肠,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一意志;因有“出世”的精神,他深得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足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
不管是风平浪静之时,还是黑云压城之日,他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下列词语与文段中对朱光潜描述无关的词语是:
A. 无为而治
B. 不求名利
C. 意志坚强
D. 胸怀天下
【评析】答案选D。
本题是一道细节理解题,考察知识点为无中生有,较为简单。
文段中的“道家超然物表、虚静无为的精髓,足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神采”对应A选项的“无为而治”,B选项的“不求名利”;文段中的“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一意志”对应的是C选项。
因此,D选项中的“胸怀天下”在文段中并未体现出来,属于无中生有选项。
答案选D。
2、法治的规范性与权威性,可以有效规范与约束政府行为,防止出现违法行为法、徇私枉法,使全社会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维护市场秩序与社会护权利与自由的基本价值,与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两治不但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也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建立法治规范和权威的重要性
B、市场经济可以强化法治的
C、如何有效规范与约束政府行为
D、法治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
【评析】答案选D。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考查知识点为主体排除法,难易程度适中。
文段中主要论述的是法治对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保护功能。
因此,主体为法治和市场经济,排除AC。
B选项的逻辑关系错误。
因此,答案选D。
3、儒学的存在不等于儒家哲学家或儒家哲学体系的存在,不能认为有了儒家哲学家才有儒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儒学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不仅仅是经典的解说,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文中划横线处的“这”指的是
A、儒学是儒家哲学家的经典解说
B、儒学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C、有儒家哲学家才有儒学的存在
D、儒学和儒家哲学体系是两回事
【评析】答案选C。
本题为代词指代题,考查知识点为就近原则,较为简单。
首先定位原文,找到“这”,根据就近原则一般向前看寻找答案的规则,很容易就能够确定答案为C 选项。
(二)、逻辑填空题方面
1、辞书是工具书,帮助人们对字词加以正确与运用,人们认为它有
的作用。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解、无师自通
B、解释、有教无类
C、解析、润物无声
D、识别、不可置否
【评析】答案为A。
本题属于实词与成语加强版的逻辑填空题,考查知识点为提示性信息,难易程度适中。
题目的突破口在第二空,辞书属于工具书目,即使在没有教师的参与帮助之下亦能获得查询相关知识,因此第二空填入“无师自通”较为合适,而其他选项均不能体现出这样的语境信息。
故答案选A。
2、改革总是会_______先易后难的做法,养老保险的统一同样也应该_______这种规律,一步一步逐渐推行,第一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统一,而后是企业单位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的统一,公务员的聘用制也在逐步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不懈的往前推进,全国养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终究会_______
A.采用遵守迎刃而解
B.沿袭遵循水到渠成
C.承袭服从瓜熟蒂落
D. 采取纳入如期而至
【评析】答案为B。
本题属于实词与成语加强版的逻辑填空题,考查知识点为固定搭配,难易程度适中。
题目的突破口在第二空,填入的实词应与规律搭配。
“遵守”经常搭配的是规章制度等,不能搭配规律;“服从”经常与命令、调剂等词语搭配;“纳入”常与范围等词语搭配。
因此,答案选B。
【例1】
扎小羊灯之于( ) 相当于剪福字窗花之于( )
A.灯笼—桃花
B.喜乐—过年
C.小羊—窗户
D.细绳—剪刀
【解析】此题可以造句子,用细绳扎小羊灯,用剪刀剪符字窗花,故答案为D项。
这种类比推理涉及到传统文化,比较贴近民生地气,要做对这道题目,需要对中国的年文化稍微有所了解。
【例2】
顾客:老板,鱼香肉丝里怎么没有鱼啊?
老板:这有什么奇怪!难道老婆饼里有老婆吗?
以下哪项的对话方式与上述最为相似或相同?
老师:小明,你为什么没有做我昨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啊?
小明:对不起,老师!难道没有回家也要做家庭作业吗?
妻:亲,你的钱包里怎么没有钱啊?
夫:这没什么不正常!难道茶叶罐里总是有茶叶吗?
孩子:妈妈,棉花糖里怎么没有棉花啊?
母亲:这很正常!难道你用的英雄墨水里藏了一个英雄吗?
顾客:小妹,你卖的珍珠奶茶里怎么没有珍珠呢?
售货员:这有什么稀奇!夫妻肺片里也没有夫妻啊!
【解析】这道题比较特别,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形式比较,但也包含了部分言语理解的知识,实际上,难度比较小。
首先,“顾客”的话是包含“怎样”的一个疑问句,“老板”的话是一个包含“难道”的反问句,另外,反问句里面提及的关键词必须得重复出现。
故答案为C项。
【例3】
某单位寻求对外合作,准备在甲、乙、丙、丁四家单位中确定一个或几个合作对象。
单位管理层经过认真调研和讨论,最终形成了以下三种意见:
(1)对于甲和乙两单位,至多选择一个;
(2)对于甲和丁两单位,至少选择一个;
(3)如果选择丙或丁单位,就不能选择乙单位。
在最终决定时,单位领导只采纳了上述一种意见。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最符合单位领导的最终决定?
A.选择甲、乙、丁
B.选择乙,但不选择丙和丁
C.选择乙、丙、丁
D.选择丙,但不选择乙和丁
【解析】此题是真假推理和分析推理只有结合。
由于在3条意见中只采纳一种,故存在一真二假的情况,但并没有矛盾和反对关系,又因为选项信息比较充分,所以将4个选项依次代入,只要满足一真二假的条件即可。
只有A项是符合的,故答案为A项。
(截止2015年5月5日,网络上目前还没有完整的2015年江苏省考的真题,下面是某机构解析的部分真题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