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学整理期末复习

种子学整理期末复习

一绪论1、种子的涵义植物学上——种子是指由胚珠(ovule)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或说是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

如银杏、大豆、棉花、十字花科、瓜类等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统称农业种子,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人工种子四大类2、种子生物学的涵种子学,即作物品种选育成功进入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工作,有的叫它种子工艺学。

也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种子的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阐明植物种子各种生命现象的变化及其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并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环节。

3、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可参见P5)•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是人类最主要的生活资料•种子是绿色革命的主体,农业科技的载体4、种子工程的意义以及实现种子产业化的途径意义:P5目的途径:5、为什么说种子是特殊的商品?·种子本身的独特性(基本的农业生产投入、变异的载体、物理、生理特性易改变、自身具有生命力、能自我繁殖)·种子有特定的生产适应性、易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种子时间的有限性·种子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补充:良种的含义---所谓良种,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容,即必须是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二 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1、种子发育成熟过程经历哪些阶段?种子成熟过程中有哪些物质积累?阶段: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种被的发育物质积累:淀粉粒 脂肪体 蛋白质体 果种皮 胚乳外层 胚乳层 可溶性糖、非蛋白态N 含量降低淀粉的支/直升膏随种子成熟 脂肪酸价降低、碘价升高贮藏蛋白(蛋白体)愈多2、种子成熟的概念?真正成熟的种子应包括:形态成熟: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泽生理成熟: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3、什么是脱水耐性?种子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综合特性 , 它指的是种子对低含水量或脱水的忍耐程度, 即植物种子在脱水后的活力或发芽力的变化情况, 其反面称为顽拗性或脱水敏感性。

4、脱水耐性是如何获得的?种子脱水耐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如何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种子中营养物质积累的规律种子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综合特性。

与脱水耐性有关的保护性物质保护亚细胞结构和授予细胞的最大脱水耐性, 又称为保护系统, 至少包括:(1) LEA 蛋白, 这些蛋白质可能起脱水保护剂和代替水的作用;(2) 非还原性糖的积累, 以维持干燥条件下膜和蛋白质的稳定性;(3) 脂类和抗氧化系统, 是脱水过程中防止、忍耐或修复自由基攻击的抗氧化剂和酶等;(4) ABA , 它调节LEA 蛋白的合成。

这些都不能单独解释脱水耐性的原因,它们在种子脱水过程中可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三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1、种子的基本构造包括哪些部分1)种子外部形态:外形---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种被上的构造---种脐、发芽口、脐条、脐、种阜2)种子的部结构具有共同性,均由种被、种胚和胚乳三大部分构成。

2、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种子外部形态包括外形及种被上的构造。

种子的外形:植物种子外形千姿百态。

外形由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种被上的构造:种脐、发芽口、脐条、脐、种阜3、根据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胚可分为哪些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六种类型:(1)直立型;(2)弯曲型;(3)螺旋型;(4)环状型;(5)折叠型;(6)偏在型。

四种子的化学成份和品质育种(1)1、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分布特点。

化学组成分主要有:糖类、脂类、含氮物质、水、矿物质小麦种子化学成分的分布特点:胚——无或极少淀粉,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量,矿物质、维生素也高——营养价值高,但易生虫发霉、酸败,不耐贮藏胚乳——主要为淀粉、贮藏蛋白、低脂肪、低可溶性糖、低灰分、低维生素——营养价值不高、耐贮藏种被——主要为纤维素, 多矿物质——无营养价值糊粉层——与胚相似2、什么是种子水分,它有哪些存在状态,如何确定种子贮藏的安全水分?1)种子水分:2)存在状态:自由水(游离水)、束缚水(结合水)3)确定种子贮藏的安全水分:种子的临界水分: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一般原则:安全水分临界水分种子的贮藏环境:气候低温干燥——可以高一些仓贮条件好——可以高一些补充:但最好不要高于临界水分!为什么?种子中的自由水直接参与种子的生理过程和生化反应,而束缚水不参与。

3、什么是种子的吸湿性和平分?有哪些影响因素?种子的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平分:当种子在外界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分。

影响因素:湿度、温度4、种子糖类有哪些类型?如何确定淀粉的品质?分为可溶性糖和不溶性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P835、根据溶解性的差异,贮藏蛋白包括哪些类型?其营养价值怎么体现?·清蛋白——水溶性蛋白,溶于水或微酸溶液·球蛋白——盐溶性蛋白,溶于10%NaCl——豆类蛋白的主要成分·醇溶性谷蛋白——醇溶性蛋白,溶于70%酒精——禾谷类种子特有·谷蛋白——溶于0.2%碱溶液——禾谷类中较多醇溶性谷蛋白和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74.2%)麦类品质的重要指标:面筋含量高(Pr 高)、质量好(弹性、延伸性)溶性谷蛋白具好的延伸性但弹性差,麦谷蛋白则具高弹性但延伸性差。

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好,可消化程度高,种子的营养价值高。

6、完全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充足。

不完全蛋白:种类齐全,但某些氨基酸的数量不满足人类需要。

半完全蛋白:种类不全7、脂肪酸败、酸价、碘价的概念,脂肪酸的营养价值怎么体现?(油料作物品质育种的目标)脂肪酸败: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 从而产生不良气味,称之为酸败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不致密、破损酸价:中和1克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KOH(NaOH)毫克数碘价:100克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脂肪酸价低、碘价高,表明品质好。

种子中脂肪的品质与脂肪酸的种类有关,一般种子中的脂肪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高,但不同作物中这三种脂肪酸的比率相异很大。

种子中的脂肪是多种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其品质优劣,决定于其组成成分中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

植物油主要以三酰甘油酯的形式存在,其品质及其用途取决于其脂肪酸成份和含量。

P85五种子的化学成份和品质育种(2)1、种子中生理活性成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酶:六大酶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连接)酶类植物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K)、脱落酸(ABA)、乙稀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类溶剂),主要有:VA源(抗干眼醇)、VE(生育酚)水溶性维生素(溶解于水),主要有:维生素B族、VC(抗坏血酸)2、什么是种子毒物?请例举3个种子还含有一些对人畜有毒的物质或成分,称为种子毒物。

包括:源性毒物:有大豆中的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油菜中的芥子苷和芥酸、棉籽中的棉酚、高梁中的单宁、马铃薯块茎中的茄碱外源性毒物:是在种子生长发育或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生物入侵或有毒物质浸入而产生的有毒成分。

主要有感染真菌后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喷洒农药后的残留物或代物。

3、什么是双低油菜?芥酸含量低于5 %、硫代葡萄糖甙低于45μmol/ g 饼4、简述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因:作物的遗传性、成熟度、饱满度外因:发育成熟期间的环境条件、土壤营养状况5、种子中含有的激素主要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种子的发育成熟的?生长素(IAA):能促进种子、果实、幼苗生长,能引起单性结实赤霉素(GA):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常用于种子处理细胞分裂素(CK):促进细胞分裂,能打破因ABA存在导致的种子休眠脱落酸(ABA):能诱导休眠、抑制发芽乙稀:促进果实成熟,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6、功能性水稻的涵,简述其研究进展功能性水稻:高GABA 含量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品种选育富铁化水稻的培育六种子休眠和调控1、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意义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干湿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有明显休眠期。

农业生产上:有利方面: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丰产丰收;减少贮藏时损失;影响发芽结果不利方面:有时降低种用价值;造成加工、除草困难2、生理休眠:种子本身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或存在着发芽的障碍(这种障碍能逐渐消失或采用人为的方法破除),虽然给予适当的发芽条件而仍不能萌发;由遗传性决定。

综合休眠:种子的休眠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硬实:许多种子的种被特别坚实致密,不透水,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

3、阐明新收获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该问题?许多刚成熟收获的谷物和牧草种子,一般发芽率都很低,有的不发芽,有明显的休眠现象,其生理后熟过程必须在适宜的较高温度和通气良好的情况下完成,干燥高温有利于种皮透气,促使种子外气体交换,从而促进种子整个新代过程。

4、ABA和GA在种子休眠和萌发中起着什么样的调控作用?GA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种子中无足够量GA,种子不可能萌发ABA是诱发种子休眠的主要激素,种子中虽有GA但同时存在ABA,种子休眠,因为ABA 抑制GA作用的发挥5、简述种子休眠的机理植物激素调控(P108)光调控(参见PPT)呼吸代控制(P109)七种子的活力、劣变和寿命1、种子活力:指决定种子和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活性强度及该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

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种子迅速整齐萌发并长成正常幼苗的潜在能力。

种子生活力: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亦指活种子所占的百分数,常用TTC法鉴别。

种子发芽力: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通常以发芽势、发芽率表示。

种子寿命: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生活力的期限。

亦为一群体概念,指一批种子从收获到发芽率降到50%时所经历的实计时间(日、月、年)数,又称为半活期,为平均寿命。

2、简要阐明劣变的机理劣变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真正的机理不甚清楚,只能从劣变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探讨。

大分子物质裂变:核酸降解、合成受阻——RNA、DNA含量低;ATP生成量少;结构蛋白变性失去活化能力---分生组织坏死膜系统损伤:合成酶活性降低,水解酶活性升高;膜漏现象严重——含物外渗,脂质团形成,细胞器损伤;有毒物质的积累:萌发时修复能力降低---影响正常代;代的中间产物如乙醇、CO2、醛、酮、酸类、多胺、丙二醛的积累使活组织中毒生理活性物质破坏与失衡:维生素氧化、损坏---酶活性下降、胚劣变;GA、CK减少,ABA 增加---萌发受抑;谷胱甘肽氧化---蛋白合成受阻3、简要阐明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因:种子的遗传性;种子大小、饱满度、完整性;籽粒的生理状态外因:发育环境、干燥条件、贮藏条件种子水分和贮藏温度是影响种子活力和寿命的最大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