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用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专业法律知识部分)多选题1、教师考核结果是( ABCD )依据。
A、受聘任教B、晋升工资C、实施奖惩D、提升级别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B ) 。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3、下列哪些权利是教师应享有的权利:( ACD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D、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4、《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AB ) ,制定本法。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B )。
A、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B、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C、不必要收费的D、私自增加教师工资的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CD ) 。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 ) 。
A、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B、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C、根据教育法规收费的;D、组织教师会餐收费的。
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ABC ) 。
A、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B、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C、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D、推荐学生买课外辅导书的。
9、学校应当建立、健全( AB ),对学生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A、安全制度B、应急机制C、保险制度D、惩戒机制10、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ABCD)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11、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ACD ) 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A、执行法律法规情况B、教育经费投入情况C、教育教学质量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12、( C )和( D )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A、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乡镇人民政府13、( AD ) 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A、居民委员会B、社会团体C、街道办事处D、村民委员会1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 ACD )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A、视力残疾B、肢体残疾C、听力语言残疾D、智力残疾15、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 ABC) 。
A、初级职务B、中级职务C、高级职务D、特级职务16、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 ABCD ) 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17、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 A )和 ( C ) 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A、农村地区学校B、特殊教育学校C、薄弱学校D、民办学校18、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或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 A )、( B )、( C ) 和( D ) 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教育行政部门B、财政部门C、价格行政部门D、审计机关1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ABCD) 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A、教职工编制标准B、工资标准C、学校建设标准D、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11、下列哪些人员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BCD )A、父母B、其他监护人C、有关组织D、有关个人12、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D、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1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BCD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14、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有( ABCD )A、携带管制刀具B、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C、偷窃、故意毁坏财物D、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1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ACD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16、为保障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有( ABCD )。
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B、提供必须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D、支持教师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17、依据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学校人身伤害侵权责任的构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
A、学校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B、学校的行为违法C、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D、学校主观上有过错18、某学校突发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造成20余名师生中毒,事故发生后,学校应采取的措施是( ABCD )。
A、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C、保留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和现场D、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19、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0、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ABCDEF )。
(A)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B)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C)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D)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E)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F)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1、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ABCDEF )。
(A)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 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E)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F) 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2、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ABC )(A)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C)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与教师不团结经常发生纠纷的。
2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ABC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24、中小学教师,是指( ABCDEF )(A)幼儿园教师(B)特殊教育机构教师(C)普通中小学教师(D)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教师(E)职业中学教师(F)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25、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ABD )(A) 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B) 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C) 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D) 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2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BCD )。
(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2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 ABC )。
(A)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B)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C)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8、教科书的编写( ABC )。
(A)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B)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C)经济实用,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