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对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学习文言文呢?下面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学习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其中,文言实词又包括五个方面:①古今异义。

语言是演变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些词在演变的过程中词义出现了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的现象,成为了古今异义词。

②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需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③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意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的复词。

④通假字。

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

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

在学习过
程中,当我们用一个实词的常见义项不能合理地解释,而恰恰又能找到一个形近或音同的词可以合情合理地解释时,这个字便是通假字。

辨别通加字不重要,关键是能合理的解释,使上下文文意贯通。

⑤词类活用。

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特殊句式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

二、了解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一般以“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原则。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就高中生而言,一般只要求做到前两点即可。

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有直译、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还可具体的采用“六字”翻译法,即“留、对、换、补、删、调”的翻译方法。

①留:保留一些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

文言文中国名、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以及古今同义的词语等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

②对:
即对译。

按照原文的字数、词序和句式,逐词逐句的翻译。

例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蒲松龄《狼》)对译为:“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③换:遇到古今异义不同的词或现代汉语中已不用的词,可以用现代汉语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如: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赤壁之战》)这里,“将”可换成“率领”,“并”可换成“合”,“逆”可换成“应战”。

④补:文言文中多省略,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的内容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例如: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论语》二章)“使子路反见之”前省略了“子”,“至”前省略了“子路”,“行”前省略了“隐者”,这些翻译时都要补出。

⑤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译为“沛公的侍卫樊哙”这里,“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⑥调:就是调换语序,把某些特殊句式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应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强劲的筋骨。


三、把握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文章内容。

1、学习文言文要树立语境意识,运用“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文”的方法较准确地理解文章。

①“以文解文”,即根据古人行文的特点,根据词所处的位置,在语境中较科学的理解词语的含义。

学习中可借助语法结构分析来推断词义,例如:“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做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了。

也可以借助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古人行为往往有对称性的特点,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由此求得正确解释。

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箭”与“奔”相对,都作宾语,可判断它是名词,意为“奔马”。

还可以借助上下文中,对应的事、人等等进行理解。

②“以事解文”,这里的“事”指的是有关事实背景。

学习时,可通过对课下注
释的阅读,对此进行了解。

③“以理解文”,既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合理理解。

例如:可通过体会文章人物性格,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感情态度,所叙述的事件,所表达的情感等等理解文章。

2、学习文言文要树立古文文体意识,通过把握文体特征,快速把握文章内涵。

古文的文体大致有:记(包括: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例如:《梦溪笔谈》。

)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

例如:《原君》(黄宗羲))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例如:《马说》《师说》)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

例如:《六国论》)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

表:
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

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

)序、跋(赠序: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史传(一般先介绍某人的生平、性格、经历,然后记叙具体事件,最后记述其人的结局、影响或后人对其的评价等等。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根据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快速获取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四、在读懂文言文,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文言知识点,总结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按照文言基础知识将课文知识点归类,同时按照文体特点总结阅读技巧,做到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会学文言文,学会文言文的效果。

文言文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文化,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为我们的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我们快乐地遨游在历史的天空,体味细腻、真诚、优美,领会博大、深沉与宽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