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及管理
摘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气设备的更新也是越来越快,电气设备在质量和性能上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因此许多电气设备在其使用年限内基本上都不需要进行维修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套用过去的检修管理办法,则显然不相符合。
所以,当下的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就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使用的检修办法,这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使之与精细化管理相配合,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
关键词:直流系统;运行检修;故障;精细化管理
1 状态检修的优点
状态检修其实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检修方式,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的监控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潜在的故障,以此为检修的依据来制定后续的检修计划,便于有针对性的检修。
定期检修的依据是时间,是在固定的周期内对设备进行检修,而状态检修则不相同,其依据不是时间而是设备状态,这样的检修方式更加的科学合理。
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主要优势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电气设备的检修不用固定化,检修工作需要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测试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有检修的必要,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检修的部位来进行选择,这样的检修就变得比较有针对性,不会盲目的做无用功。
其二,避免了不必要的检修工作,只有需要检修的时候才进行检修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开支。
其三,提升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让检修工作可以有的放
矢,高效、安全。
2 设备状态检修的总体思路
2.1 设备故障模式的确定以及存在的影响
对于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个方面。
功能性故障对设备来说危害较大,也影响生产安全,所以就需要在设备状态检修时,注意避免设备的故障出现,确保电气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不让设备因为故障而产生严重的安全危险。
所以,电器设备的故障类型判断会对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2 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维修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事后、隐患、定期与状态。
状态维修时根据当前设备的运行状态,加上后期的分析来确定检修计划的一种维修方式。
这种检修方式需要捕获设备的运行数据,有哪次具有针对性。
维修方式可以单一使用这里面的一种或几种,视情况而定,但是如果设备比较复杂则无法同时使用多种检修方式,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设备性能以及当时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从目前情况来看,故障树判断、模糊综合评判以及专家评判等几种模型是较为常用的。
此外,在辅助判断方面,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
2.3 确定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周期
首先应该是要确定是否存在潜在故障,当潜在故障确定之后才开始后续的检修过程,必须要保证设备的故障不会发生,在发生前就被检修完毕,以此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这是状态检修的核心
思想。
检测周期很难再短时间内完成,时间充足才能够去发现潜在的危险,因此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潜在故障,就需要把检测周期进行压缩,这样才能保证故障可以被及时发现,然后进行处理,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
故障检测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够单一化和片面化,检测手段应该要多样化,多种方式互相配合来完成,这样就可以尽量的考虑周全。
3 电气设备状态——电气设备接地的相关情况
电气设备的某个部分与大地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接地。
与大地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金属导体组称为接地体:联接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统称为接地装置。
通过电气设备接地处理,能够对电气设备以及人起到保护作用,所以电气设备都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接地处理。
3.1 接地的分类
3.1.1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接地装置之间采用级联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护人的安全作用,不至于导致人体触电的情况发生。
加入装置外壳已经带点,且人体也已经接触到了,但是由于接地的电阻比起人体电阻要小得多,这样就将大部分的电流分流到大地,人体接收到的电流就会非常小,对人体的危害就不会太大。
3.1.2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的工作而进行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以及零线的
重复接地、防雷接地等都是工作接地。
3.2 接地电阻
3.2.1 电气设备和接地线的接触电阻。
3.2.2 接地线本身的电阻。
3.2.3 接地体本身的电阻。
3.2.4 接地体和大地的接触电阻。
3.2.5 大地的电阻。
3.3 装设接地装置的要求
3.3.1 接地线一般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
3.3.2 接地体用镀锌钢管或角钢。
钢管直径为50mm,管壁厚不小于3.5mm,长度2~3m。
角钢以50mm×50mm×5mm为宜。
3.3.3 接地体的顶端距地面0.5~0.8m,以避开冻土层,钢管或角钢的根数视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而定,一般不少于两根,每根的间距为3~5m。
3.3.4 接地体距建筑物的距离在1.5m以上,与独立的避雷针接地体的距离大于3m。
3.3.5 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联接应使用搭接焊。
3.4 降低土壤电阻率的方法
在接地装置安装前应了解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电阻率,如过高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接地电阻值合格。
3.4.1 改变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结构。
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2~3m 范围内,掺入不容于水的、有良好吸水性的物质,如木炭、焦碳煤
渣或矿渣等,该法可使土壤电阻率降低到原来的15~110。
3.4.2 用食盐、木炭降低土壤电阻率。
用食盐、木炭分层夯实。
木炭和细掺匀为一层,约10~15cm厚,再铺2~3cm的食盐,共5~8层。
铺好后打入接地体。
此法可使电阻率降至原来的13~15。
但食盐日久会随流水流失,一般超过两年就要补充一次。
3.4.3 用长效化学降阻剂。
用长效化学降阻剂方法可使土壤电阻率降至原来的40%。
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应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雨水较少时各测试一次,确保接地合格。
一般采用专门仪表测试,也可采用电流表-电压表法测试。
(1)做好检修计划,压缩费用。
检修应该要是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不能盲目,检修需要有合理的评判依据,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后制定检修计划,这样可以保证检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检修工作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出现过检修以及欠检修的情况,两者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检修工作需要通过计划安排来达到节约成本的作用。
(2)立足三个基础模型。
在检修控制的精益优化中,建立实施优化设备检修的组织职能模型、设备分级模型、设备项目检修选择模型,立足这三个基础模型,通过状态监测及综合分析,为项目检修制定合理周期提供依据,对重要设备实现根据状态诊断进行检修,对不重要的设备采用故障检修。
检修不能够是低水平的检修,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不能对检修质量有所保证,检修信息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检修效率,提升检修
水平,因此非常值得推广。
通过检修平台能够更加直接的掌握检修材料库存情况,对于这些材料的囤积和补充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然材料过分的堆积,也不至于要使用的时候材料缺乏。
(3)实施统一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
公司对于一些大中修、重大事故和突发事故进行安排调度检修,其他的日产检修则应该交给各区域部门独立负责,提高检修效率。
4 结束语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是为了让企业的生产安全更加的稳定,并且节约了检修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开支,能够系统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检修工作,比较符合现代设备的需要,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检修过程和工作,节约了时间,而精细化管理则是对检修工作进行了一些系统的管理和调度,让检修工作更加高效,也一定程度的节约了企业成本,因此这两点都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