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练40世界地理概况基础巩固(2020河南调研)读下图,完成1~2题。
1.某两大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十分接近,它们分别是()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下图为海陆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所在的陆地()A.为大陆边缘的岛屿B.西侧大洋面积最小C.北临北海D.南部海峡为两大洲的分界线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正确反映了②山脉的形成过程B.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面积不断扩大C.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比较稳定D.③海域处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能力提升(2020山东济南模拟)下图中甲港口所在国家是海运大国,海运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据此完成5~6题。
5.甲港口号称该国所在大洲的“南大门”,得益于()A.经济腹地广阔B.港阔水深、避风C.地理位置优越D.地形平坦开阔6.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麦哲伦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2020陕西西安模拟)下图示意沿南纬20°纬线的海陆分布。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D.⑦大洋海域呈“S”形,风大浪急8.图中()A.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2020山西太原模拟)读等高(深)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正确的是()A.a—大陆坡B.b—大陆架C.c—海沟D.d—海岭10.图中0°经线穿过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2020安徽两校联考)按照成因,荒漠可以分为回归线型、寒流海岸型、大陆内部型等。
下图示意各大陆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的面积。
读图,完成11~12题。
11.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A.①ⅠB.③ⅡC.②ⅡD.④Ⅰ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大陆Ⅰ型荒漠是寒流海岸型荒漠和回归线型荒漠B.②大陆无Ⅰ型荒漠的原因是地势起伏C.③大陆Ⅱ型荒漠是回归线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D.④大陆Ⅱ型荒漠是大陆内部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2020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下图是综合世界部分国家农业经营特色划分而成的四种农业型态,包括亚洲型、欧洲型、非洲型、新大陆型(北美洲与大洋洲)。
读图,完成13~14题。
13.欧洲最可能是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14.丁区某国平均每公顷土地作物产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热量不足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C.科技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低D.人口少,劳动力不足15.(2020浙江湖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面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
(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1)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
(3)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16.(2020山东青岛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受极地冷空气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较干燥。
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
锡瓦什湾历史上被称为“天险”,它的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
(1)简析图中狭长沙嘴的成因。
(2)说明锡瓦什湾“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的自然原因。
(3)推断锡瓦什湾历史上被称为“天险”的原因。
课时规范练40世界地理概况1~2.1.B 2.D第1题,据四大洋面积排序可知I为大西洋,J为印度洋,H为北冰洋,K 为太平洋。
分析甲图可知,任何两大洲面积之和都不可能和大西洋面积(9000万平方千米以上)接近,A、C两项排除。
只有亚洲(甲图中G,4000万平方千米以上)和非洲(甲图中F,3000万平方千米以上)两大洲面积之和最接近印度洋面积(7000万平方千米以上)。
第2题,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判断,①为直布罗陀海峡,②为英吉利海峡,③为台湾海峡,④为马六甲海峡,故从B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沿最短海上航线到G亚洲最大的港口上海,需要依次经过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
3~4.3.D 4.C第3题,据图中①地所在位置和区域轮廓可知,①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为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项正确;①地所在陆地属于半岛,不是岛屿,A项错误;北临比斯开湾,两侧大洋为大西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B、C 两项错误。
第4题,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所以地壳比较稳定,C项正确;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所以面积逐渐减小,B项错误;据图可知,③海域为红海,处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D项错误;②山脉主要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A项错误。
5~6.5.C 6.C第5题,“南大门”强调的是位置优势,故C项正确。
从经纬度可看出,该国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希腊,A、D两项明显不符合事实。
B项表述正确,但与本题无关。
第6题,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航线:马六甲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7~8.7.A8.B第7题,根据经纬度和大洋面积判断,①是太平洋,其西部多岛弧和海沟;③为大西洋,大洋海域的北部和南部都开敞;⑤是莫桑比克海峡,不是大洲的分界线;⑦是印度洋,海域呈“S”形的是大西洋。
A项正确。
第8题,②大陆是南美大陆,位于西半球,地跨南、北半球;④大陆是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⑥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的东南部海域;⑧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板块内部,火山活动较少。
B项正确。
9~10.9.D10.C第9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等深线数值判断,a处海拔在-200~0米,属于大陆架;b处是向c处的大洋底部延伸的地区,属于大陆坡;c处等深线分布稀疏,表示大洋中心地势较平坦的洋盆;d处属于海岭,即大西洋中脊。
第10题,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0°经线穿过的板块是非洲板块。
11~12.11.D12.C第11题,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只有热带荒漠,可判断Ⅱ代表热带荒漠,Ⅰ代表温带荒漠;结合荒漠类型和面积大小,可判断①大陆是亚欧大陆,②大陆是非洲大陆,③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④大陆是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部高原位于温带,是温带荒漠。
第12题,①亚欧大陆,Ⅰ型是回归线型荒漠,A项错;②非洲大陆热带气候区面积广大,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荒漠,其没有温带气候分布,故没有温带荒漠,B项错;③澳大利亚大陆,Ⅱ型荒漠是回归线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C项对;④南美大陆,Ⅱ型荒漠是回归线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D项错。
13~14.13.B14.C第13题,考查世界人文地理概况及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主要是发达国家,但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发达国家,但其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故平均每公顷土地作物产量差异大,甲对应新大陆型,A项错误。
欧洲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均生产量高,平均每公顷的土地作物产量高,故对应乙,B项正确。
由材料可知,丙平均每公顷土地产量较高,平均每个农民作物产量较少,说明该地人口众多,因此该地可能为亚洲型,C项错误。
非洲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因此农业欠发达,产量低,平均每个农民作物产量较少,对应丁,D项错误。
第14题,考查世界人文地理概况。
据上题分析可知,丁是非洲型,非洲虽然人口多,劳动力充足,纬度低,热量充足,但由于科技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低,故平均每公顷土地作物产量较低,C项正确。
15.答案:(1)北半球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多集中分布在冬季。
(3)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解析:第(1)题,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即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影响,风高浪急;而马六甲海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平浪静。
第(2)题,描述分布规律,依赖于对图中等值线信息的判读。
第(3)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气温高低、温差、光照以及降水等方面,而水果种植业强调光照和温差对糖分积累的影响。
16.答案:(1)半岛河流不断携泥沙入海沉积;锡瓦什湾海底低平、海水浅,海流携带泥沙易沉积;堆积的泥沙不断随海流迁移,冬季的偏北风与海流方向大体一致,起到推动作用,慢慢形成狭长的沙嘴。
(2)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湾底淤泥厚,有机质多,微生物分解产生“臭气”;夏季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更强;夏季干燥,湾内水位下降;夏季风力弱,水体的流动性更差。
(3)冬季寒冷大风,水温低,风浪大;湾内水浅不利于船只通行;湾底淤泥厚,不利于行进;常散发腐臭气味。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沙嘴多呈南北走向,与冬季风和沿岸海流方向一致,因此其形成与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海流搬运、冬季风有关,加上锡瓦什湾海底低平水浅,泥沙沉积后出露海面。
第(2)题,由“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可知,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有机沉积物的腐烂。
该区域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夏季风力微弱,海流缓慢,加上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
因夏季气温高,微生物分解活跃,所以“尤臭”。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锡瓦什湾被称作“天险”,主要从冬季寒冷、湾内水浅、湾底淤泥厚和常散发腐臭气味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