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章末综合测评(一)(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B.静摩擦力起着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一定不做功C.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D.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解析】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且摩擦力对物体既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答案】D2.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用力F=300 N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40 m,人对足球做功1 200 JB.人用力推物体,但物体未被推动,人对物体做功为零C.物体竖直上升时,重力不做功D.只有恒力才能做功,变力不能做功【解析】球在空中飞行40 m不是人踢足球的力的位移,A错;物体没有被推动,位移为零,人对物体做功为零,B对;物体竖直上升时,重力做负功,C错;任何力都有可能做功,D错.【答案】B3.有关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的功率越大,做的功就越多B.功率不同的机械,做的功可能相等C.机械做功的时间越少,功率就越大D.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解析】由P=Wt可得W=Pt,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做功的时间两个量决定,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不一定多,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只有做功时间没有对应时间内的功,无法比较功率,选项C错误;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选项D错误.【答案】B4.一辆汽车以功率P1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若驾驶员突然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小为P2并继续行驶.若整个过程中阻力恒定不变,此后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将()A.保持不变B.不断减小C.突然减小,再增大,后保持不变D.突然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不变【解析】由P1=F v知,当汽车以功率P1匀速行驶时,F=f,加速度a=0.若突然减小油门,汽车的功率由P1减小到P2,则F突然减小.整个过程中阻力f恒定不变,即F<f,此时加速度a<0,所以汽车将减速.由P2=F v知,此后保持功率P2不变继续行驶,v减小,F增大.当F=f时,汽车不再减速,而以一较小速度匀速行驶,牵引力不再增大.【答案】C5.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足够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开始下落1 s末重力的功率是()A.100 W B.50 WC.200 W D.150 W【解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下落1 s时的瞬时速度为v=gt=10 m/s,则根据公式P=F v可知,此时重力的功率为P=mg v=100 W,选项A 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A6.某机械的效率是80%,它对外做了1 000 J的有用功,这台机械消耗的能量是()A.1 000 J B.800 JC.1 200 J D.1 250 J【解析】由η=W有用W总可得,该机械消耗的总能量W总=W有用η=1 0000.80J=1 250 J,故D正确.【答案】D7.如图1所示,三个固定的斜面底边长度都相等,斜面倾角分别为30°、45°、60°,斜面的表面情况都一样.完全相同的物体(可视为质点)A、B、C分别从三个斜面的顶部滑到底部的过程中()图1A.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B.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C.物体C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D.三个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解析】设斜面底边长为d,则斜面长l=dcos θ,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μmg cos θ,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fl=μmg cos θ·dcos θ=μmgd,故三个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样多,D正确.【答案】D8.如图2所示,重物P放在粗糙的水平板OM上,当水平板绕O端缓慢抬高,在重物P开始滑动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P受到的支持力不做功B.P受到的支持力做正功C.P受到的摩擦力不做功D.P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解析】摩擦力时刻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支持力时刻与运动方向相同,做正功,故选B、C.【答案】BC9.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设该物体在t0和2t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s1和s2,速度分别是v1和v2,合外力从开始至t0时刻做的功是W1,从t0至2t0时刻做的功是W2,则()图3A.s2=5s1v2=3v1B.s1=9s2v2=5v1C.s2=5s1W2=8W1D.v2=3v1W2=9W1【解析】 由题意和图象可知,在开始至t 0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F 0m ,t 0时刻的速度为v 1=a 1t 0=F 0t 0m ,位移为s 1=12a 1t 20=F 0t 202m ,外力做功W 1=F 0s 1=F 20t 22m ;从t 0至2t 0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2F 0m ,2t 0时刻的速度为v 2=v 1+a 2t 0=3F 0t 0m ,此阶段的位移为s 2′=v 1t 0+12a 2t 20=2F 0t 20m ,故2t 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s 2=5F 0t 202m ,外力做功W 2=2F 0s 2′=4F 20t 20m ,综合上述可知s 2=5s 1,v 2=3v 1,W 2=8W 1,故A 、C 正确.【答案】 AC10.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汽车的额定功率为50 kW ,若其总质量为2.5 t ,在水平路面上所受的阻力为5×103 N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所能提供的最大牵引力为5×103 NB .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10 m/sC .汽车以0.5 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为20 sD .汽车以0.5 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为16 s 【解析】 当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时,牵引力最小F =f ,故选项A 错误;由P =F v 得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ax =P f =50×1035×103 m/s =10 m/s ,选项B 正确;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a 做匀加速运动,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则有Pv -f =ma ,解得v =P f +ma =50×1035×103+2.5×103×0.5m/s =8 m/s.由v =at 得,这一过程维持的时间t =v a =80.5 s =16 s ,选项D 正确.【答案】 BD二、计算题(共3小题,共40分)11.(12分)质量为5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现对物体施以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1 s 末将拉力撤去,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4所示,试求:图4(1)滑动摩擦力在0~3 s 内做的功; (2)拉力在1 s 末的功率.【解析】 (1)根据v t 图象知,撤去拉力后物体加速度大小: a 2=ΔvΔt =6 m/s 2撤去拉力后,物体只受摩擦力,则 f =ma 2=30 N 物体在3 s 内的位移 s =3×122 m =18 m 摩擦力做的功为: W f =-fs =-540 J.(2)撤去拉力F 之前,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F -f =ma 1根据v t 图象知,第1 s 内加速度: a 1=ΔvΔt =12 m/s 2 由瞬时功率公式得: P =F v =1 080 W.【答案】 (1)-540 J (2)1 080 W12.(12分)上海世博会期间,新能源汽车成为园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中有几百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在发动机内燃烧过程中,只会排出水蒸气而无其他废气排出,因此不会产生温室效应.有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重6 t ,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最大输出功率为60 kW,求:(1)车以a=0.5 m/s2从静止匀加速起动,能有多长时间维持匀加速运动?(2)最大行驶速度为多少?【解析】(1)设车匀加速起动时间为t,则有F-f=ma①P=F v′②v′=at③由①②③解得t=Pma2+fa解得t=20 s.(2)当速度继续增大时,F减小,a减小.当F=f时a=0,速度最大,=20 m/s.所以v=Pf【答案】(1)20 s(2)20 m/s13.(16分)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0 kW,若其总质量为m=5 t,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f=5.0×103 N,则:(1)汽车保持恒定功率起动时,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ax;(2)若汽车以a=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解析】汽车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为:f=5.0×103 N.(1)汽车保持恒定功率起动时,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当a=0时速度最大,所以,此时汽车的牵引力为F1=f=5.0×103 N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 max=PF1=6×1045.0×103m/s=12 m/s.(2)当汽车以恒定加速度a=0.5 m/s2匀加速运动时,汽车的牵引力为F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4-f=maF4=f+ma=5.0×103 N+5×103×0.5 N=7.5×103 N汽车匀加速运动时,其功率逐渐增大,当功率增大到等于额定功率时,匀加速运动结束,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t=PF4=6×1047.5×103m/s=8 m/s则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v ta=80.5s=16 s.【答案】(1)12 m/s(2)16 s章末综合测评(二)(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同时用力F向右推斜面体,使P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在前进水平位移为s的过程中,斜面体对P做功为()图1A.Fs B.12mg sin θ·sC.mg cos θ·s D.mg tan θ·s【解析】斜面对P的作用力垂直于斜面,其竖直分量为mg,所以水平分量为mg tan θ,做功为水平分量的力乘以水平位移.【答案】D2.一小石子从高为10 m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经一段时间后小石子的动能恰等于它的重力势能(以地面为参考平面),g取10 m/s2,则该时刻小石子的速度大小为()A.5 m/s B.10 m/sC.15 m/s D.20 m/s【解析】设小石子的动能等于它的重力势能时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gh′+12m v2由题意知mgh′=12m v2,所以mgh=m v2故v=gh=10 m/s,B正确.【答案】B3.质量为2 t的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功率为30 kW,在水平公路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当汽车的速度为10 m/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0.5 m/s2B.1 m/s2C.1.5 m/s2D.2 m/s2【解析】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即牵引力等于阻力时,则有P=F v=f v mf=Pv m=30×10315N=2×103 N当v=10 m/s时,F=P v=30×10310N=3×103 N所以a=F-fm=3×103-2×1032×103m/s2=0.5 m/s2.【答案】A4.在光滑的地板上,用水平拉力分别使两个物块由静止获得相同的动能,那么可以肯定()A.水平拉力相等B.两物块质量相等C.两物块速度变化相等D.水平拉力对两物块做功相等【解析】两物块动能的改变量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水平力对两物块做的功相等,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不能肯定.【答案】D5.如图2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13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13mgh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3mgh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13mgh【解析】运动员的加速度为13g,沿斜面:12mg-f=m·13g,f=16mg,W f=16mg·2h=13mgh,所以A、C项错误,D项正确;E k=mgh-13mgh=23mgh,B项错误.【答案】D6.质量为m的物体由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顶端匀速滑到斜面底端,斜面倾角为θ,物体下滑速度为v,如图3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mg v sin θB.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mg v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mg v sin θ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mg v【解析】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说明沿斜面方向的摩擦力f=mg sin θ,根据功率公式P=F v cos α(式中α是F与v的夹角),则重力的功率P G=mg v cos(90°-θ)=mg v sin θ,A对,B错;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P f=f·v=mg v sin θ,C 对,D错.【答案】AC7.如图4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图4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解析】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因此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B对;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内能,选项C对,D错.【答案】BC8.如图5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在传送带底端无初速地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上升高度为h时,物体已经相对传送带静止,在这个过程中对物体分析正确的是()图5A.动能增加mghB.动能增加12m v2C.机械能增加mgh-12m v2D.重力势能增加mgh【解析】当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时,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物体的动能增加了12m v2,选项A错误,B正确;物体升高了h,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选项D正确;在该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mgh+12m v2,选项C 错误.【答案】BD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8分)9.(8分)使用如图6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乙中O是打出的第一个点迹,A、B、C、D、E、F、…是依次打出的点迹,量出OE间的距离为l,DF间的距离为s,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是T=0.02 s.图6(1)上述物理量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即验证了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2)如果发现图乙中OA距离大约是4 mm,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上述的各物理量间满足的关系式可能是________.【解析】(1)由纸带上数据v E=s2T,则E k=12m v2E=1 2m s24T2E p=mgl,故关系式为gl=s2 8T2.(2)若OA=4 mm,则O点不是重物开始下落打出的点.说明是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故得到的关系式为mgl<12m v 2E ,即gl<s28T2.【答案】(1)gl=s28T2(2)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gl<s2 8T210.(10分)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图7①摆好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②将质量为200 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③在质量为1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P上.④释放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较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 cm.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 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J.(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说出两种可能):________.【解析】(1)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mg·s=0.196 N.小车动能的增量ΔE k=12M v2=0.1 J.(2)①小车的质量不是远大于钩码质量;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操作错误,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答案】(1)0.1960.1(2)①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错误操作:先放小车,后开电源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34分)11. (16分)在世界锦标赛中,冰壶运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如图8所示,运动员将静止于O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OO′推到A点放手,此后冰壶沿AO′滑行,最后停于C点.已知冰面与各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冰壶质量为m,AC=L,CO′=r,重力加速度为g.图8(1)求冰壶在A点的速率;(2)若将BO′段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为0.8μ,原只能滑到C点的冰壶能停于O′点,求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解析】(1)从A到C,由动能定理有-μmgL=0-12m v 2A得v A=2μgL.(2)从A到O′,由动能定理有-μmgs-0.8μmg(L+r-s)=0-12m v 2 A得s=L-4r.【答案】(1)2μgL(2)L-4r12.(18分)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点以速度v0沿斜面上滑,由于μmg cos θ<mg sin θ,所以它滑到最高点后又滑下来,当它下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恰好也是v0,设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A、B间的距离.图9【解析】设物体m从A点到最高点的位移为s,对此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θ+μmg cos θ)·s=0-12m v 2 0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θ·s AB-μmg cos θ·(2s+s AB)=0由以上两式联立得s AB=μv20cos θg(sin2θ-μ2cos2θ).【答案】μv20cos θg(sin2θ-μ2cos2θ)章末综合测评(三) (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游泳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于河岸渡河,当水速突然变大时,对运动员渡河时间和经历的路程产生的影响是()A.路程变大,时间延长B.路程变大,时间缩短C.路程变大,时间不变D.路程和时间均不变【解析】运动员渡河可以看成是两个运动的合运动:垂直河岸的运动和沿河岸的运动.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河岸渡河,在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恒定,由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知,渡河时间不变;但是水速变大,沿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变大,因时间不变,则沿河岸方向的分位移变大,总路程变大,故选项C 正确.【答案】 C2.如图1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以速度v 匀速向右运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物体P 的速度为( )图1A .vB .v cos θC.v cos θ D .v cos 2 θ【解析】 如图所示,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将小车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速度等于P 的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v P =v cos θ,故B 正确,A 、C 、D 错误.【答案】 B3.将一小球以初速度v 从地面竖直上抛后,经过4 s 小球离地面高度为6 m ,若要使小球竖直上抛后经2 s 到达相同高度,g 取10 m/s 2.不计阻力,则初速度v 0应( )A .大于vB .小于vC .等于vD .无法确定【解析】 由公式h =v 0t -12gt 2得4 s 时,初速度v =21.5 m/s,2 s 时初速度v 0=13 m/s ,故选B.【答案】 B4.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轨道飞行,关闭发动机后按自由抛体轨迹飞行的导弹,如图2所示.若关闭发动机时导弹的速度是水平的,不计空气阻力,则导弹从此时起水平方向的位移()图2A.只由水平速度决定B.只由离地高度决定C.由水平速度、离地高度共同决定D.与水平速度、离地高度都没有关系【解析】不计空气阻力,关闭发动机后导弹水平方向的位移x=v0t=v02hg,可以看出水平位移由水平速度、离地高度共同决定,选项C正确.【答案】C5.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Oy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质点的初速度为4 m/s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C.质点在2 s内的运动轨迹为直线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解析】由质点沿x方向的速度图象可知,在x方向的加速度a x=6-32m/s2=1.5 m/s2,故质点沿x方向受到的合力F x=ma x=3 N;由质点沿y方向的位移图象可知,在y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y=4 m/s,质点沿y方向受到的合力F y=0.因此质点的初速度v0=v2x+v2y=32+42m/s=5 m/s,A错误.受到的合外力F合=F x=3 N,B正确.显然,质点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共线,质点做曲线运动,C错误.2 s末质点的速度v=62+42m/s=213 m/s,D错误.【答案】B6.如图4所示,某人向对面的山坡上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等的石块,分别落到A、B两处.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到B处的石块()图4A.初速度大,运动时间短B.初速度大,运动时间长C.初速度小,运动时间短D.初速度小,运动时间长【解析】由于B点在A点的右侧,说明水平方向上B点的距离更远,而B 点距抛出点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较小,故运动时间较短,二者综合说明落在B点的石块的初速度较大,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7.如图5所示,P是水平面上的圆弧凹槽,从高台边B点以某速度v0水平飞出的小球,恰能从固定在某位置的凹槽的圆弧轨道的左端A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O是圆弧的圆心,θ1是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是B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图5A.tan θ2tan θ1=2 B.tan θ1tan θ2=2C.1tan θ1tan θ2=2 D.tan θ1tan θ2=2【解析】 由题意知:tan θ1=v y v 0=gt v 0,tan θ2=x y =v 0t 12gt 2=2v 0gt .由以上两式得:tan θ1tan θ2=2,故B 项正确.【答案】 B8.如图6所示,相距l 的两小球A 、B 位于同一高度h (l ,h 均为定值).将A 向B 水平抛出的同时,B 自由下落.A 、B 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图6A .A 、B 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 的初速度B .A 、B 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C .A 、B 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D .A 、B 一定能相碰【解析】 A 的竖直分运动也是自由落体运动,故与B 的高度始终相同.A 、B 若能在第一次落地前相碰,必须满足v ·t >l ,t =2hg ,即取决于A 的初速度,故A 正确.若A 、B 在第一次落地前未碰,则由于A 、B 反弹后的竖直分运动仍然相同,且A 的水平分速度不变,所以A 、B 一定能相碰,而且在B 运动的任意位置均可能相碰,故B 、C 项均错误,D 项正确.【答案】 AD9.如图7所示,一小球以初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弹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3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A.在碰撞中小球的速度变化大小为7 2v0B.在碰撞中小球的速度变化大小为1 2v0C.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的比为3D.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 2【解析】小球垂直落到斜面上,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速度分解,如图所示,则v=v0sin 30°=2v0,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为v′=34v=32v0,碰撞中小球的速度变化大小为Δv=v′-v=72v0,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为y=v2y2g =(v cos 30°)22g=3v202g,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为x=v0t=v0·v cos 30°g=3v20g ,位移之比为yx=32,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答案】AD10.如图8所示,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小定滑轮O与小球B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小物块A连接,杆两端固定且足够长,物块A由静止从图示位置释放后.先沿杆向上运动.设某时刻物块A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A,小球B 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B,轻绳与杆的夹角为θ.则()图8A.v A=v B cos θB.v B=v A cos θC.小球B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A增加的动能D.当物块A上升到与滑轮等高时,它的机械能最大【解析】A的速度可分解为沿绳方向上的v A1和垂直绳方向上的v A2,有v A1=v A cos θ=v B,得v A=v Bcos θ,A错,B对;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小球B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A、B系统的动能与A的重力势能,C错;在由图示位置上升至与滑轮等高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A做正功,A的机械能增加,过了此位置继续上升,绳的拉力对A做负功,A的机械能减小,故在与滑轮等高时A机械能最大,D对.【答案】BD二、计算题(共3小题,共40分)图911.(12分)如图9所示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中yx2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__.(3)如图10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 cm、y2为45.0 cm,A、B两点水平间距Δx为40.0 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________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 cm,则小球在C点的速度v C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g取10 m/s2)图10【解析】(1)为使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需使斜槽末端水平,a正确.每次使小球从同一点由静止释放,以保证每次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相同,从而保证每次轨迹均相同,b错误,c正确.作图时应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d错误.(2)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x=v0t,y=12gt2,解得y=g2v2x2,c正确.(3)由y=12gt2,解得t A=0.1 s,t B=0.3 s.由Δx=v0t=v0(t B-t A),解得v0=2.0 m/s,C点的竖直速度v y=2gy3=12m/s,故v C=v20+v2y=4.0 m/s.【答案】(1)ac(2)c(3)2.0 4.012.(12分)如图11所示,飞机距地面高为H=500 m,v1=100 m/s,追击一辆速度为v2=20 m/s的同向行驶的汽车,欲使投弹击中汽车,飞机应在距汽车多远处投弹?(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图11【解析】由H=12gt2,得炸弹下落时间t=2H g=2×50010s=10 s,由水平方向的位移关系知:v1t-v2t=s.解得s=800 m.【答案】800 m13.(16分)如图12所示,在粗糙水平台阶上静止放置一质量m=1.0 kg的小物块,它与水平台阶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5,且与台阶边缘O点的距离s =5 m.在台阶右侧固定了一个1/4圆弧挡板,圆弧半径R=5 2 m,今以O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现用F=5 N的水平恒力拉动小物块,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图12(1)为使小物块不能击中挡板,求拉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若小物块在水平台阶上运动时,水平恒力一直作用在小物块上,当小物块过O点时撤去拉力,求小物块击中挡板上的位置的坐标.【解析】(1)为使小物块不会击中挡板,设拉力F作用最长时间t1时,小物块刚好运动到O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解得:a1=2.5 m/s2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μg=2.5 m/s2由运动学公式得:s=12a1t 21+12a2t22而a1t1=a2t2解得:t1=t2= 2 s.(2)水平恒力一直作用在小物块上,由运动学公式有:v20=2a1s解得小物块到达O点时的速度为:v0=5 m/s小物块过O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v0t竖直方向:y=12gt2又x2+y2=R2解得位置坐标为:x=5 m,y=5 m.【答案】(1) 2 s(2)x=5 m,y=5 m章末综合测评(四)(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其转速与角速度成反比,其周期与角速度成正比B.运动的快慢可用线速度描述,也可用角速度来描述C.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