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塔是佛顶圣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约88米,建筑面积5065平方米,九级四面,与明代弘觉寺塔相为呼应,重现历史上牛首山“双塔”的恢弘格局。
塔内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坐像,置有一口仿唐式全铜铸金刚钟,还有各种经藏展示。
整个佛顶塔造型宏伟,尽显唐风古韵,登塔望远,可尽收牛首山四季美景。
看完、古朴典雅的佛顶寺、震撼人
心的佛顶宫、再看沉稳厚重、古朴雍容的佛顶塔,是那样美轮美奂。
“佛顶塔尽管从外面看已经建好了,但内部还在进一步建设完善。
佛顶塔一共9层,在第8层安放着一只金刚钟,这只钟高约3.2米,重达6吨,钟的表面刻了一部约5200字的《金刚经》。
第8层,敲钟祈福。
1至7层,是各种经藏的不同展示,同时会设现代佛教图书馆,供游人参访、游览、禅修。
第9层是如来殿,供奉了一尊毗卢遮那坐佛。
顶部的塔刹采用黄铜铸造,高16.6米。
佛顶塔建筑高度约88米,九级四面,塔身为钢混结构,岀檐为钢结构,瓦为暗金色筒瓦,外立面装饰材料以木
材为主,整体色调为赭色。
塔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现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塔里设有电梯,内部楼梯可环塔步行而上,直抵塔顶。
每层屋檐四角都挂着响铃,风吹过,铃声阵阵。
登塔上二层,绕塔一圈,向四周远眺欣赏美景,随拍照制长卷,牛首山全景一览无余。
沿檐廊绕行一圈,四下远眺赏景,只觉水天空阔,山青水秀,瞧来让人心旷神怡、悠然神往.
弘觉寺塔是南京现存最雄伟的砖制仿木结构楼阁式古塔,登临塔上,南郊风光一览无余。
如今在牛首山顶,便有了这一大一小双塔争辉的胜景。
牛首双塔呼应,美不胜收。
(弘觉寺当天没有开放)。
“弘觉寺塔以及摩崖石刻周边遗址区域,将打造一个牛头禅文化园,预计在一年后可以对外开放,集中全面展
示弘觉寺尤其是牛头禅的文化。
”
正在施工建设中
蜿蜒山道攀向西峰
气派:景区内可从不同角度都能
观赏到佛顶塔禅境大观
乘车去下个景点
郑和文化园,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墓冢。
从永乐3年到宣德8年,郑和7下西洋,历尽艰险,与沿岸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缔结邦交,促进友谊。
死后赐葬于牛首山。
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
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
郑和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江宁区南麓,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墓形为回字形,南北走向,现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内各族群众及国外旅游人士前往观光瞻仰者络绎不绝。
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乡周昉村牛首山南麓。
因郑和之父名马哈麻,人称马哈只,当地人以为郑和原姓马,故称为"马回回墓"。
墓冢所在之山,亦称为"回回山"。
墓圹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墓顶高约8米。
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580周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建亭立碑。
8新建的郑和墓可拾级而上,顶部有青石所制塔式墓盖,镌有阿拉伯文"泰斯米叶"。
墓后脑墙上镶有大理石,上刻"明郑和墓"4个喷金大字。
郑和墓史料陈列馆
南京是国内与郑和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
人们忘不了600多年前他七下西洋的壮举......
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江苏最美乡村之“世凹桃源”位于牛首山风景区西面
岳飞抗金古战场。
1130年,岳飞在牛首山大败金兵,收复建康府,牛首山自此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