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
7 树葬
八大丧葬方式
亦称“风葬”。具体葬法颇多:有的在树杈上以树枝架成鸟巢状 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建造窝 棚状小屋,将死者臵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中国东 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些 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各种不同方式的树葬。西藏珞巴族用树枝 、竹子、芭蕉叶等在树上建成简易树屋,作为死者葬身之所。对 树葬习俗的产生,有的认为同游猎经济有关;有的认为是远古人 类“巢居”生活在葬俗上的反映,他们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认 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死后到另一世界也同样要过树 居生活。
3 水葬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部分藏族、门巴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这种葬法 。西藏地区的藏族多数实行天葬,唯凶亡者和一些传染病亡者 被贬用水葬;另一些地区 的藏族因地处草原,缺乏燃料,除农 奴主行火葬、天葬外,一 般也行水葬。水葬有固定的场地,多 设在江河急流处。人死后,请喇嘛念 经,由司水葬者或近亲,将尸体屈肢 捆扎,背至水葬场,在其前胸缚一巨 石沉水。死者生前的穿戴用物归司水 葬者所得,其余的财产半数交地方封 建政权,半数交寺庙。由于治丧待客 花费大,许多人因而负债,有些家庭 甚至破产。
8 船葬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 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船棺葬分 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行 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 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 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 “仙船”, 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近年考古 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 整段木头刳成,上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 处;盖作半圆形,内部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 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沉香 船”、“仙人舟”。船棺土葬系四川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 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县 宝轮院有船棺墓葬群,船棺体形硕大笨重,用整段楠木刳凿或用 6块整板拼合而成,中部为盛尸处,上有木板为盖。
6 土葬
八大丧葬方式
是世界上各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又称 “埋葬”。研究者认 为,这种葬式是人类有了原始宗教观念的一种表现。土葬墓一般 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合葬。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均有固定的 墓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家族,通常也有固定的墓葬场。土 葬一般均有不同质地的棺和殉葬品,统治阶级墓葬的殉葬品甚丰 ,甚至还有以人殉葬的。最早的土葬多在人类居住的洞穴内外地 表搁臵死者,然后垒以土石,或掘一浅坑埋葬。随着社会的发展 ,土葬衍变为多种形式。
2、入殓(分“小殓”和“大殓”)
"小殓"指为死者穿上入棺的寿衣,小殓之前,先把各种殓衣连同 亲友所致之襚全部陈列开来. 小殓时所有参加者都要不停地号 哭,以示悲痛至极.小殓后用衾被裹尸,用绞布收束.民间殓衣多 用绸子,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忌用缎子,因其谐音"段子",恐致" 断子绝孙". “大殓”指死者入棺仪式,一般在小殓次日举行. 这是死者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仪式非常隆重.入棺前要为死者 着衣祭奠,小殓时着常衣,大殓时着官服,女子则凤冠霞帔.主人 主妇在执事人的帮助下,铺席执衾,亲自奉尸入棺.民间习俗,要 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再铺一层黄纸,乞求死者灵魂能够高 高地升入天堂.要用黄绫绣花棉褥,俗叫"铺金",褥子上锈海上姜 牙,八仙过海等图案,目的是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盖棺时儿 女应在场,如死者为女子,要等娘家人与之告别后,方可盖棺.棺 内还要放金银铜钱等,富家讲究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而穷人 就只好放些铜钱了.盖棺之后,再次祭奠.已盛尸之棺称"柩",停柩 称"殡".此后,死者家属分别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等级的 丧服,叫"成服".
现代树葬
海 葬 瓮藏
悬 棺 葬ຫໍສະໝຸດ 1、挂纸幡现代丧葬礼程序
有丧事的人家,要用表寸纸剪成纸杖放 臵大门外旁边(放在门左说明死了男性 ,右则为女性),门扇上用宽约四寸的 长表寸纸贴成“X”形(若两位老人有一 位健在,贴成“/”或“\”形),门框 两边贴无字的表寸纸或蓝色纸,如对联 形,这是对外向亲友告知家有丧事。
丧葬礼包括丧礼和葬礼两部分。 丧礼是指死者临终直至落葬之前的一系列仪式行为。 葬礼是指各种不同的葬法以及落葬时的仪式行为。
1
2 3 4
丧礼
葬礼
现代丧葬礼程序
西方的“简丧薄葬”
5
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丧礼
古人把办理亲人特别是父母的丧事看作极为重 要的大事,因此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丧礼制度.同样 是死,不同身份等级的人,叫法上就截然不同.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 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 (《礼记• 王制》 ) 由此可见,死者社会地位越高,丧礼越繁缛, 拖的时间越长;即使是一般人,也要到死后第 三天才大殓,三个月才落葬。
丧葬礼的来由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标志着人将从此脱离 社会。在传统社会里,又普遍认为死亡并非是人的消 失,而是他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活着时在 人世间,死后则去了阴间。怎样处理死尸,则是活着 的人的事。做这件事,即表达了活着的人与死人的感 情纠葛:哀悼、思念、依恋、评价;同样也表达出活 着的人对生与死这样一个严重问题的思考。
4 火葬
八大丧葬方式
以火焚尸,将骨灰储于盒(坛、缸、瓮等)内。 中国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 氐羌人就行火葬。这与其所从事的游牧经济 生活有关。至今,四川茂汶以北地区的羌族仍行火葬。在族源 上与古羌人有关的藏、纳西、哈尼、普米、怒等族在历史上也 行火葬,现在仍有部分地区保持此种习俗。在西藏,活佛、上 层喇嘛和部落头领死后行火葬。因民族和地区不同,火葬的仪 式和方法也不尽一致。四川、云 南等地各族火葬时,凶死者骨灰 予以扬弃,正常死亡者的骨灰 用 土稍加掩盖。普米族则先将尸体 放进四方形棺中抬到火葬场,用 斧劈开,把尸体置于放有蜂蜜和 酥油的“柴房”中火化,后收骨 灰送往高山的骨灰洞中。
丧礼总的说来有五,六十种,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三步骤:
1.初终
古代讲究“寿终正寝”,所以将死之人要居于正室.死者亲属要 守在周围, 如确已断气,则由家人拿着死者衣服,朝着幽冥世界 所在的北方,高呼死者的名氏,唤死者回来,俗称“招魂”,意为 挽回死者作最后的努力.之后,再验, 确已断气,则开始哭丧. 为死者穿衣,用殓巾覆盖尸体。在尸体东侧设酒食,供死者鬼魂 饮用.死者家属着素服,开始居丧.同时派人向死者上级,亲友报 知死讯.亲友闻讯前来吊唁,并赠送死者衣被, 死者家属要陪哭, 并跪拜答谢.在堂前西阶树一旗幡,上书“某某之柩”,目的是让 人知道死者是谁, 旗幡长短标明死者身份.用烧热的洗米水为死 者洁身,并为死者修剪头发,指甲.沐浴后,要在死者口中放入珠, 玉,米,贝等物,称"饭含". 在堂前庭中设一块木牌,暂时代替神主, 晚上在堂上和庭中燃烛, 以便于死者亡灵享用供品.以上这些初 终礼仪须在一日之内完成.
3、下葬
葬礼
丧葬形式既是人们社会文化观念的反应,也 是自然环境作用的产物。 我国历史上曾实行过的葬法有:天葬、水葬 、火葬、土葬、墓葬、食葬、岩洞葬、崖葬 、悬棺葬、瓮葬、塔葬、风葬、衣冠葬、二 次葬、复合葬等。
1 天葬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藏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俗,至今仍 保留。亦称“鸟葬”。葬前,将死者放在 屋内角落处停一至数日,请喇嘛念经一次 。葬时,尸体忌从房门抬出,只能从窗 口运出; 如住楼上,可用绳索吊下。 天葬是习惯形成的。专司天葬者将尸体 用畜驮或背扛方式,运至天葬场。碎尸 时,焚柏枝,烟缕升起,群鹰趋烟而至 争相啄食。尸骨以食尽为吉祥,若有残 余,送葬亲友则将其焚化。死者用过的 器物和穿戴, 归司天葬人所得。 天葬 者认为,天葬符合释迦牟尼传记中所说 的“舍身救虎”精神,死者的灵魂也可 以随鹰升天,得到来世的幸福。除藏族 外,中国的部分裕固族和少数门巴族也 行此种葬俗。
5、讣告
6、吊丧
吊丧,俗称出殡,即集体悼唁祭拜。吊唁,要在死者灵前搭丧棚 ,上有起脊棚顶,正前方放灵桌,以便放臵祭品。两面围成墙形 ,晚辈亲属在两旁跪棚谢客。吊丧时,吊丧人要先到收吊礼的地 方进行记,在吊礼单上由登记人记下吊丧人的姓名、祭品名称等 。然后由主持丧事的总管安排,按先后顺序进入丧棚吊唁。吊丧 时,要鸣炮,奏哀乐;吊丧人至灵前哀哭,行跪拜礼。(客人吊 丧之前,要先开丧,即子女至亲在灵棚行跪拜礼,并大哭一场) 行跪拜礼时,由一人在前主祭,行二十四拜或十八拜礼(简单的 行八拜礼),其余的人,则跪在后边陪祭。
指埋葬死者的礼仪。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墓地的选择是埋 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以使 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下葬前一天,先举行“迁柩”仪式,即把 灵柩迁入祖庙停放.第二天,灵车启行,前往墓地。队伍由丧主带 领,边哭边行,亲友牵引柩车的绳索,走在灵车之前,富贵之家仪仗 繁多,往往由方相氏开道,乐队前导,旗幡高树,明器浩荡,纸钱飘飞 ,僧尼道士随行念经.出丧队伍经过之处,亲友可设“路祭”(搭 棚祭奠). 灵柩到达墓地后,先行祭奠,然后由孝子执锹挖土,众亲 友打墓穴.打好墓穴后,在墓穴的底部铺垫两根竹子或者剥了皮 的光滑小衫树,把灵柩推进墓穴后再抽掉.下柩时家属男东女西 肃立默哀.灵柩安放平稳后,主人及亲属痛哭,并抓起泥土扔向灵 柩,叫“添土”.最后,筑土成坟.下葬完毕,丧主还要“反哭”,“ 虞祭”.西汉以后,受佛教的影响,又有“做七”和“百日”的习 俗,每逢七天一祭,以“五七”为重.至100天,家人再次对死者进 行祭奠.至此,丧礼基本结束。
5 塔葬
八大丧葬方式
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 。它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臵佛舍利 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葬法有三种: ①将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砖塔之内。采 用此法的最为普遍。 ②将骨灰盒或部 分遗骸如头盖骨、肱骨、股骨等,放 在被称为“灵塔”的“塔瓶”之内。 ③在“塔瓶”内安放经过药物处理的 整尸和死者生前用品。 在西藏,活佛 或高僧死后,先用水银和“色拉”香 料水冲洗肠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 藏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木水和 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 丝绸包扎,穿上袈裟,臵于“塔瓶” 之内。他们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 久不腐,且皮肤柔软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