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能否改造、什么是最佳改造方式社区矫正1241班1220460121 唐宇欢【摘要】改造罪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必然选择,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罪犯能否改造?怎样才能更好地改造罪犯?这问题是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完善的。
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罪犯的可改造性,不能一概认为全部罪犯都能改造和罪犯不能改造,以实际来看罪犯可以部分改造。
对于改造罪犯的最佳改造方式,必须结合实际,从罪犯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罪犯的需求。
【关键词】:罪犯改造改造方式再社会化扩大假释对罪犯进行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必然选择,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对罪犯应不应该改造以及对罪犯能不能改造的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是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应重视的问题。
然而有些学者甚至不屑讨论这些基础问题或很少涉猎。
但是笔者认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为如何建立良好的改造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笔者对于罪犯能否改造和什么是最佳改造方式的观点和看法一.罪犯能否改造从古至今,对于罪犯能否改造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罪犯不能改造、罪犯能够改造和罪犯能够部分改造。
1.第一种观点认为罪犯不能改造。
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论认为,犯罪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通过遗传而获得,因而犯罪人是天生的,并非基于人们自由意志而实施犯罪的。
他还归纳出这些天生犯罪人在体质和精神上的一些特征,并认为对这些天生犯罪人应采取保卫社会的措施,或长期隔离,流放荒岛,或阉割生殖器,对于无其它办法者处死。
可见,龙布罗梭天生犯罪人理论就蕴含着人身危险性的思想——人基于遗传和体态等人类学因素而产生了犯罪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人类无法通过改造来消除的。
加罗法洛师承龙布罗梭,1880年出版《危险状态的标准》一书,他把这种危险状态视为某人变化无常,内心所固有的犯罪倾向,是人类无法通过改造手段来改变的。
此外,认为改造无效的还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也就是改造无效论。
该理论认为人具有社会属性,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类无法准确的了解罪犯的犯罪原因,也更不可能从根本上通过改造手段来改造罪犯;同时,美国监狱和社区通过大量的改造项目改造罪犯,结果却是犯罪率下降,重犯率上升,因此国家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改造不能改造的罪犯;此外,还认为罪犯具有辨认很控制自己的能力,当他认为从事的犯罪行为得不偿失时,自然自己会去改造,国家无须强制要求他去改造。
相反,他可能去实施犯罪行为,这也属于罪犯自我决定和自我责任的范围,应任其自然,国家所需要做的只是对其犯罪予以惩罚[1]。
大卫·拉法宾(David Farabee)博士在2005年出版了《重新思考改造——为什么我们不能改造罪犯?》一书,对美国改造罪犯的理论与实践给予了全面的否定,在美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作者认为,美国监狱和社区矫正中改造项目的全面铺开是建立在理想主义而非科学的基础之上,扩大改造功能会阻碍人们寻找对犯罪有长期和积极影响作用的措施[2]。
罪犯改造无效论在历史中也是匆匆过客,但是它仍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罪犯的改造性以及如何改造罪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2.第二种观点认为罪犯能够改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因此,罪犯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其犯罪思想和犯罪心理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曾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在劳动改造中,马克思也注重罪犯主体性的发挥,他认为,“不是把罪犯看成是单纯的个体,即司法的奴隶,而是把罪犯提高到一个自由的、自我决定的人的地位”[3]。
毛泽东改造观的核心即“人是可以改造的”。
因此,罪犯是能够改造的,能够通过科学的改造手段走向正途的。
这种观点也被普遍认同,也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3.第三种观点认为罪犯能够部分改造。
前苏联建国初期对反革命就强调惩罚,前苏联司法部一位惩罚处长曾说过:对于反革命我们应当摆脱他们,也许我们应当像古希腊那样把这些人民的真正敌人驱逐到国外去,永远赶走。
然而,我们这种做法不能实现,或难于实现,于是我们应当惩罚他们。
1950年7月,前苏联政府代表团在向我国政府移交日本侵华战俘时郑重指出:这是一批极端凶恶的军国主义分子,是根本不可能改造的[4]。
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复杂历史因素,现在一般不被人们提及。
笔者认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其复杂性,人类至今仍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推测过去和预测未来。
因此对于改造能否罪犯,我们不能一言蔽之,既不能一味肯定罪犯能够改造,也不能一概否定罪犯能够改造。
在现实社会中,仍有不少罪犯成功改造的例子。
深圳监狱一名罪犯在监狱改造后,重新回归社会,运用在监狱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他也回到监狱开招聘会,让那些即将回归社会的罪犯能够生存以及重新找回自我。
这种例子当然还有很多,这也足以证明罪犯不能改造这种观点的片面性。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也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能得到改造,我们不能否认有些罪犯改造后又重新犯罪的事实,因此所有罪犯都能改造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对于笔者而言,更倾向于罪犯有的可以改造有的不可以改造这种观点。
毛泽东认为,就改造罪犯的可能性而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大多数罪犯是可以改造好的。
根据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罪犯不能全部改造而不去改造,改造罪犯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达到最优效果。
二.最佳罪犯改造方式如何进行罪犯改造可以说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那么什么是最佳的改造方式呢?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很难回答。
真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需要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检验。
目前,罪犯改造主要是通过刑罚执行来实现。
在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监禁刑和非监禁刑。
我国的刑罚执行主要是监狱和社区矫正。
把罪行较轻的罪犯放在社区矫正,与较重的罪犯分开改造应该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方法。
根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监狱中刑期在3年以下的短刑犯,一般占整个在押犯人数的25%左右,但刑满释放后其在重新犯罪人员中却占70%以上。
短期刑罪犯重新犯罪率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它也反映了监禁刑的严重缺陷,因为短期自由刑的执行如果固守短期监禁刑的模式,除了增加了犯罪感染的概率外,几乎无法得到其他东西[5]。
因此根据罪犯的危害程度,将其进行把不同方式的改造是较为合理的。
以上海市为例,根据社区矫正办统计,2004年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一年后重新犯罪率为0.67%,而监狱矫正对象刑满一年后重新犯罪率平均为 3.2%。
笔者认为,此种改造方式弥补了监狱改造的弊端,使罪犯能够在社会中进行改造,能够更好的再社会化。
影响罪犯改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在民警方面,执法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狭窄,心理压力较大;罪犯方面,犯罪情况复杂,思想活跃,投机改造,对抗改造;社会方面,对监狱缺乏了解,人际关系干扰等等。
以下是笔者主要对罪犯方面的观点:1.罪犯的再社会化。
一般而言,罪犯在监狱中改造很难接触社会,刑期长的罪犯可能会与社会完全脱节,然而罪犯最后终要回归社会,因此罪犯的再社会化是改造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
罪犯的再社会化需要监狱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狱警要与罪犯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自己的沟通让罪犯重新认识法律,理解法律并建立对法律及对其他事物及人的新的认知;监狱可以开展一些培养罪犯劳动技能的项目,使罪犯释放之后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可以在社会中生存下来。
如果罪犯出狱仍过着和以前的生活甚至更为艰难,重新犯罪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力量的加入,通过亲情、友情的感化,使罪犯能够醒悟,积极改造。
2.适当扩大假释范围。
我国刑法对罪犯假释做出了特殊规定,如累犯以及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
在实施过程中比较严苛,我国假释适用偏低的现象,也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13个亚太国家中,我国假释率处于倒数第四的水平。
如1997年澳大利亚的罪犯假释率为42.2%,我国香港地区同年假释率甚至高达65.9%。
欧美国家的假释率一般都达到一半以上,达到了比较好的改造罪犯的效果。
比如对于杀人犯,女性犯罪通常也是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前提下实施杀害行为的,也属于受害者,她们的危害性相对比较小,因此就比较适用假释。
因此,监狱应当根据罪犯的具体犯罪情形适当适用假释。
如果假释和监外执行,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在监狱服刑改造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监狱应充分利用社区的力量,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矫正,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保证他们服完余刑,因此,对于刑期比较短、罪恶影响不太大的罪犯,应当充分利用社区矫正激励机制,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改造环境。
总结改造罪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必然选择,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罪犯能否改造?怎样才能更好地改造罪犯?这问题是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完善的。
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罪犯的可改造性,不能一概认为全部罪犯都能改造和罪犯不能改造,以实际来看罪犯可以部分改造。
对于改造罪犯的最佳改造方式,必须结合实际,从罪犯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罪犯的需求。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270.[2]刘强, 王贵芳. 美国新“改造无效论” 对我们的启示——评《重思罪犯改造》一书[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8, 5: 62-6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8页。
[4]夏宗素. 罪犯矫正与康复[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5]王利荣. 行刑法律机能研究[M]. 法律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