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生物技术2(6)-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司)

环境生物技术2(6)-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司)

多氯联苯是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化物,作为稳定剂, 用途很广(润滑油、绝缘泊油、增塑剂、热载体、油 漆、油墨等都含有)。 PCBs有毒,对皮肤、肝脏、 神经、骨骼等都有不良影响,且是一种致癌因子。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把它定为环境污染元凶。1968 年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即是由于食用了污染PCBs 的米糠油而引起的。PCBs性质极稳定,在环境中很 难分解。但是,目前也已经发现很多微生物可以降 解PCBs。

2.1 污染物生物降解和转化的特点
2.1.2 生物降解和转化的特点
(1) 反应迅速; (2) 微生物是主要作用者; (3) 生物降解与微生物的生长直接相关; (4) 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5) 生物降解和转化的产物变化大。
2.2 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2.2.1 脂烃类的降解特点(掌握)
septic t ank leakage
Municipal landf ill Accidental fuel spill
Lat eral intrusion of saline wat er
Brine leakage from ruptured w ell casing
Conf ining Unit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重点)

(1)隐蔽性或潜伏性:
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 发现:而土壤污染则往往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 果或牧草以及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 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 蔽性或潜伏性。日本的第二公害病——痛痛病60年代发生于 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直至70年代才基本证实是镉污染土壤所 生产的“镉米”所致。
1.3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大气沉降(土壤酸化、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等) 污水排灌(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化肥农药施用(硝酸盐、PCB、DDT等) 固体废物堆放处臵(各种污染物) 工业生产(石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等) 交通运输(三氯乙稀等) 全球物质循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4 影响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的因素
(1)微生物活 性:这是最重要 的影响因素,包 括微生物的种类 和生长速率等方 面。不同种类微 生物对同一有机 底物或有毒金属 反应不同。
2.4 影响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的因素
(2)化合物的结构: 通常,结构简单的较复杂的 易降解,分子量小的较分子量大的易降解,聚合物 和复合物抗生物降解。碳原子上的氢都被烷基或芳 基取代时,会形成生物阻抗物质。
2.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2.2.2 脂烃类的降解特点
(1) 链烃的降解方式: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 化和直接脱氢。
(2) 环烷烃的生物降解:
2.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2.2.2 芳香烃的降解特点
(2)单环芳烃的好氧降解
由加氧酶氧化为儿茶酚,二 羟基化的芳香环再氧化,邻 位或间位开环。邻位开环生 成已二烯二酸,再氧化为β— 酮已二酸,后者再氧化为三 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琥珀酸 和CoA。间位开环生成2—羟 已二烯半醛酸,近一步代解 生成甲酸、乙酸和丙酮酸。


(3)生物污染:细菌、真菌等;
(4)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核素等。
1.5 土壤污染的危害

(1)影响人体和生物健康: 土壤可以通过食物链影 响人体健康;
(2)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植物可从污染土壤 中吸收污染物,从而引起代谢失调,生长发育受阻 或导致遗传变异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2.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2.2.2 芳香烃的降解特点
(2)多环芳烃的降解
由双加氧酶催化,生成 顺-萘二氢二醇,然后脱氢 形成1,2-二羟基萘,再环氧 化裂解,接着去除侧链,形 成水杨酸;水杨酸进一步 转化为儿茶酚或龙胆酸 后开环。
2.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2.2.3 多氯联苯的降解特点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重点)

(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遭到污染后极难恢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 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而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一个 比较长的降解时间,例如1966年冬至1977年春,沈阳—抚顺污 水灌区发生的石油、酚类以及后来张土灌区的镉污染,造成大 面积的土壤毒化、水稻矮化、稻米异味、含镉量超过食品卫生 标准。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包括施用改良剂、深翻、清灌、 客土、选择品种等各种措施,才逐步恢复其部分生产力,付出 了大量的劳力和代价。
2 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
2.1 污染物生物降解和转化的特点 2.2 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2.3 重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2.5 影响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的因素
2 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




自然环境中的有机化合物,受到光化学的、化学的和生物的 作用而降解转化。 有时转化很快,如葡萄糖之类易代谢的化合物被加到含大量 微生物和丰富O2的环境中时; 有时降解过程非常缓慢,如贮于黑暗、干燥的埃及法老坟墓 中的谷粒,埋在庞贝(意大利古城,因附近火山爆发而被埋) 壁画中的有机色素,以及我国的马王塔古尸、“楼兰美女”, 都经过几千年而不腐变,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合降解之故。 研究证明,在土壤中,生物降解是主要的机制,而微生物又 在生物降解中占首要地位。
重点
2.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2.2.4 典型农药的降解特点
DDT
DDT 的共代谢
2.3 重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当今人们主要关心的是:汞、砷、铅、锡、锑、铜、 镉、铬、镍和钒。它们以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物 以及食品残渣之类各种各样的化学形态存在于环境 中。 金属在一定浓度时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重金属在很低浓度时,对大多数微生物即有明显毒 性。 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强度固然与其浓度有关,但更 取决于其存在状态。例如,六价铬比三价铬毒得多; 在各种汞化物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强;有机锡比无 机锡毒,烷基锡比芳基锡毒,三烷基锡比四烷基锡 更毒。
2.1 污染物生物降解和转化的特点
2.1.1 有关术语(掌握) (1) 合成化学品 (2) 异生素:也称作外来化合物、生物异源物质,指由人工合 成,异于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一般指农药、医药和化工原料, 以及石油烃; (3) 抗生物降解物质:也就是难降解有机物,包括许多异源物质 和一些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如腐殖质和木质素等; (4) 可生物降解性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
Municipal wat er w ell
pond
Leaking pet roleum tank Ocean Infiltrat ion of pesticides and fert ilizers from farmlands W ater t able Fresh wat er Saline W ater Leakage f rom hazardous waste site Cont aminat ed shallow well
2.1 污染物生物降解和转化的特点
(5) 持久性物质:化学稳定性强,难于转化或降解,长期滞留 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如重金属、PAHs等; (6) 生物转化:在生物酶的作用下,使污染物的形态、结构发生 改变,因而使污染物的毒性加强或减弱; (7) 生物降解:有机物在生物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 化学反应转化为简单化合物的现象; (8) 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 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因无机态亦称矿质态,故名。也 称终极生物降解,指有机物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9)共代谢:不与微生物生长相关联的有机物降解代谢,即微生 物只能使有机物发生转化,而不能利用它们作为碳源和能量维 持生长,必须补充其它的基质;
1.3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土壤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1)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 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 (2)人为污染源: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后者是土壤污染研究和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对象,而在 这些污染源中,化学物质对土壤的污染是人们最为关注的。 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按照所划分的土壤污染源可分为污水 灌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农药和化肥、大气沉降物等。
1.1 污染土壤的定义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1.3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1.4 土壤污染的类型 1.5 土壤污染的危害
1.1 污染土壤的定义

“绝对性”定义:由人类的活动向土壤添加有害化合 物,此时土壤即受到了污染。这个定义的关键是存 在有可鉴别的人为添加污染物。 “相对性”定义:以特定的参照数据来加以判断, 如以背景值加两倍标准差为临界值,若超过这一数 值,即认为该土壤为某元素所污染。 “综合性”定义:不但要看含量的增加,还要看后 果,即加入土壤的物质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第二章 土壤污染修复的 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 内蒙古科技大学 生物技术系 司万童
内容设置
1、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 2、 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 3、 污染土壤修复的现场调查与评价 4、 污染土壤修复的可处理性研究 5、 污染土壤典型修复技术及原理 6、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专题
1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
Conf ining Unit Abandoned oil well Deep Aquif er
1.4 土壤污染的类型(掌握)

土壤污染的类型目前并无严格的划分,如从污染物 的属性来考虑,一般可分为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 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1)有机物污染: 石油、有机农药等;
(2)无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共代谢(co-metabolism) 有一类物质称为外生物质或异生物质,是指一些天然条 件下并不存在的由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例如杀虫剂,杀菌 剂和除草剂等,其中许多有易被各种细菌或真菌降解,有些 则需添加一些有机物作为初级能源后才能降解,这一现象称 为共代谢。 相关文献中的解释为: (1)解释一:必须在生长基质和其他可转化化合物存在下, 微生物对非生长基质的转化作用。 (2)解释二: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 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