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鼻咽喉科三基考试问答题完整版

耳鼻咽喉科三基考试问答题完整版

●鼻疖如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请简要回答后者的临床表现。

鼻疖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有:⑴脓毒血症症状:寒战、高热及脾肿大等。

⑵剧烈头痛、呕吐及昏迷。

⑶患侧眼睑及结膜水肿、眼球突出、固定甚或失明,以及眼底静脉扩张和视乳头水肿等。

⑷第Ⅱ~Ⅵ脑神经麻痹症状。

⑸如未能及时治疗,1~2天后可累及对侧,严重者危及生命或遗留脑和眼的后遗症。

●扁桃体有何免疫功能?临床意义如何?扁桃体生发中心含有各种免疫细胞,同时可以制造具有天然免疫力的细胞和抗体,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等,它们对从血液、淋巴或其他组织侵入机体的有害物质具有积极的防御作用。

●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定义: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趋向,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原则主要为:术前放疗+手术或手术+术后放疗,根据情况配以化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但目前化疗对头颈部鳞癌没有根治疗效。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感染途径有哪些?其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⑴感染途径:①循破坏、缺损骨壁:最常见。

当鼓室、鼓窦或乳突天盖、乙状窦骨壁以及窦脑膜角骨壁破坏时,感染可向颅内迅速蔓延。

乳突外壁或乳突尖内侧骨壁穿破,脓液可循此流入耳后骨膜下或颈深部,在局部形成脓肿。

半规管或鼓岬遭破坏,细菌及其毒素可循此向内耳扩散,导致各种迷路炎。

此外,外伤(如颞骨骨折)或手术意外(如内耳开窗术、镫骨足板切除术等)形成的通道亦可成为感染的传播途径。

②经解剖通道或未闭骨缝:感染物和毒素可经小儿尚未闭合的骨缝(如岩鳞缝)向颅内扩散。

感染经前庭窗、蜗窗可侵犯内耳。

化脓性迷路炎亦可循蜗水管、前庭水管、内耳道等正常解剖途径向颅内播散。

③血行途径:中耳黏膜内的小血管、乳突导血管及骨小管中的小静脉,可与脑膜乃至脑组织表面的血管沟通,中耳感染可由此经血流,或经血栓性静脉炎蔓延至颅内。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的脓毒败血症尚可引起远离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肝脓肿等。

⑵并发症:分为颅内和颅外并发症。

①颅内并发症:包括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耳源性脑积水等。

②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岩尖炎、岩锥炎、迷路炎、周围性面瘫等。

●鼓膜修补术适应证有哪些?鼓膜修补述的适应证是:⑴鼓膜紧张部穿孔,干耳1~2个月以上。

⑵鼓室内无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

⑶听力测试结果提示听骨链完整,活动好。

⑷咽鼓管功能正常。

⑸乳突CT示鼓室、乳突正常。

●关于颈部肿块性质的4个“80%”和3个“7”的规律是什么?关于颈部肿块的性质,Skandalakis总结4个“80%”,即80%是肿瘤,其中80%是恶性,恶性中80%是淋巴结转移,原发癌中80%来自锁骨上。

3个“7”的规律,即7天者多为炎症,7个月者多为肿瘤,7年者多为先天性肿块。

●何为“腺样体面容”?腺样体面容。

●何为耳声发射?如何分类?其主要的临床应用有哪些?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和鼓膜逆向传导并释放到外耳道内的音频能量。

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和诱发性耳声发射两大类,后者又分为瞬态诱发性、畸变产物及刺激声频率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检测主要用于:⑴耳蜗性损害的早期监测;⑵蜗性及蜗后性听力损失的鉴别诊断;⑶新生儿听力筛查。

●何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一般是指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s以上,睡眠过程中吸气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5。

●简述Wullstein鼓室成形术分型法。

Wullstein鼓室成形术分为:Ⅰ型:鼓膜成形术,即鼓膜修补术。

Ⅱ型:用于锤骨柄坏死者。

Ⅲ型:又称鸟听骨型,用于锤骨、砧骨已破坏,而镫骨完整、活动者。

Ⅳ型:适用于锤骨、砧骨及镫骨上结构皆破坏,但镫骨足板尚活动,圆窗功能正常者。

V型:即外半规管开窗术。

●简述鼻侧切开术的适应证。

鼻侧切开术的适应证:⑴鼻腔内较大的血管性病变,经鼻内手术出血多且切除不净者。

⑵巨大的鼻腔良性肿瘤如纤维瘤、软骨瘤及异物等。

⑶鼻腔内的恶性肿瘤、鼻中隔恶性肿瘤等。

⑷筛窦、蝶窦、上颌窦内比较大的良性肿瘤,鼻内途径不能彻底切除者。

⑸鼻咽纤维血管瘤向前侵犯者。

⑹颅内手术的人颅途径如垂体瘤切除术。

⑺视神经减压或眼部其他手术途径。

●简述鼻内窥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鼻内窥镜手术的并发症:⑴眶并发症:如、视神经损伤、眶内血肿、内直肌损伤、泪道损伤等,导致失明、复视和泪溢等。

⑵颅内并发症:如损伤颅底可导致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血肿等。

⑶大出血:损伤颈内动脉、筛前动脉、蝶腭动脉或海绵窦等可引起大出血。

⑷其他并发症:如鼻腔粘连、眶周淤斑和气肿等则是相对较常见的轻微并发症。

●简述扁桃体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⑴适应证①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多次发作并发扁桃体周脓肿;②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③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④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⑤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

⑵禁忌证①性炎症时,一般不施行手术,宜在炎症消退后2~3周后切除扁桃体。

炎会导致血液病恶化,必须手术切除时,应充分准备,精心操作,并在整个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治疗。

③严重全身性疾病。

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肾炎、高血压、精神病等。

④在脊髓灰质炎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流行时,不宜手术。

⑤妇女月经期前和月经期、妊娠期不宜手术。

⑥病人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者,不宜手术。

●简述扁桃体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

扁桃体周围脓肿表现为:⑴初起如急性扁桃体炎症状,3~4日后,发热仍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疼痛常向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再经2~3日后,疼痛更剧,吞咽困难,唾液在口内潴留,甚至外溢,病人头偏向病侧,颈项呈假性僵直,口微张,流涎,言语含糊不清,喝水时,常向鼻腔反流,重病人因翼内肌受累而有张口困难,同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全身乏力,纳差,肌酸痛,便秘。

⑵检查见病人急性病容,一侧腭舌弓充血显著;局部隆起明显,可有张口困难。

●简述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⑴以鼻内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为主的综合治疗。

⑵适当使用减充血剂。

⑶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⑷可试用免疫疗法。

⑸其他疗法:①降低鼻黏膜敏感性:对下鼻甲黏膜进行冷冻、激光、射频和微波等治疗。

②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不首选,如翼管神经、筛前神经等切断等手术。

●简述耳源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及特点。

耳病(主要是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统称为耳源性眩晕。

引起眩晕的常见耳病有梅尼埃病、迷路炎、圆窗膜破裂、迷路外伤、良性位置性眩晕、耳毒性药物中毒、前庭供血障碍、运动病等。

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特点为:①常为突然起病,持续时间不一,可自行缓解,但常反复发作。

②患者感自身或外物旋转,眩晕剧烈,常伴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但无意识障碍和其他颅神经症状。

③发作期有自发性眼震,眼震有快相和慢相,方向固定。

●简述关于胆脂瘤型中耳炎形成机制的“囊袋内陷学说”。

“囊袋内陷学说”是指:⑴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气体吸收使中耳腔形成负压,中、上鼓室之间的狭窄通道——前、后鼓峡被肿胀增厚的黏膜阻塞。

⑵上鼓室、鼓窦、乳突与中鼓室之间的气流通道被阻断或变得过于狭窄而形成上鼓室的高负压状态。

⑶上鼓室高负压使鼓膜松弛部部分黏膜逐渐陷入上鼓室内而形成囊袋,其内壁为鼓膜松弛部的鳞状上皮层。

⑷囊袋内壁的鳞状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断脱落而又不易排除,逐渐积累、扩大。

⑸囊袋内释出的酶类和其他生化物质以及囊袋本身的压力破坏周围骨质,最终形成胆脂瘤。

●简述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有:⑴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可因高热引起抽搐、呕吐及昏迷。

⑵局部症状:剧烈咽痛为主要症状,常放射至耳部,伴吞咽困难。

⑶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时感转头不便。

⑷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而显著,在幼儿可引起呼吸困难。

●简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⑴全身症状: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等。

⑵局部症状:耳痛,搏动性或刺痛,鼓膜穿孔后耳痛顿减;听力减退及耳鸣;耳漏,初起血性,以后变为黏脓或纯脓性。

⑶检查①耳镜检查: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继之弥漫性充血肿胀,有时见鼓膜有闪烁之亮点。

②乳突部可有压痛。

③听力测试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④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多形核粒细胞增加。

⑷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

●简述急性咽炎的病因。

引发急性咽炎的原因有:1.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染。

2.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中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为严重,可导致远处器官的化脓性病变。

3.环境因素: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

●简述甲状腺癌侵及气管及食管的处理原则。

甲状腺癌的处理如下:⑴甲状腺癌侵及气管:①切除后气管壁缺损小于1.5cm,可用皮肤和气管壁缝合形成一气管造瘘口,Ⅱ期修复。

②气管缺损范围大,未超过半环,可用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或胸大肌皮肌骨膜瓣修复。

③气管环全周缺损,气管袖状切除,气管行端端吻合。

④气管切除超过8个气管环,约4.0cm,行喉全切除术。

⑵甲状腺癌侵及食管:范围小者,直接缝合;缺损大者,可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无法局部修复,则按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处理方法重建消化道。

●简述颈清扫术的分类。

颈清扫术是治疗头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

一般适用于肿瘤原发于口腔、口咽、下咽、喉、鼻腔、鼻窦等部位,其原发灶已被控制或原发灶可切除干净,无远处转移及全身禁忌证。

颈清扫术的分类:⑴颈淋巴结根治性清扫术:适于N2和N3病例,或颈淋巴结转移癌经根治性放疗未控制或复发的患者。

切除Ⅰ~V区淋巴结,Ⅵ区根据原发灶决定。

切除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等,连同这一范围内的淋巴结。

⑵颈改良性清扫术:头颈部鳞癌CN1和CN2患者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性颈清扫。

切除Ⅰ~V区淋巴结(主要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等)。

⑶颈分区性颈清扫术:据不同部位原发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规律而制定的颈清扫术式,主要分为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Ⅰ~Ⅲ区)、颈侧清扫术(Ⅱ~Ⅳ区)及颈前清扫术(Ⅵ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