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八前言(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二)实习容1、矿物与岩石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 、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三)实习时间以及人员时间: 2011 年元月 4 日——元月 6 日人员:地下 09 级 (四)实习路线1. 燕子矶——门坡——三台洞 观察点1.观澜亭 观察点 3.燕子矶头 观察点 5.门坡 观察点 6.三台洞——碟子大天 2. 石头城——绣球公园——老虎山 观察点 1。

清凉门城墙 观察点 3. 鬼脸城 观察点 5.明盟石 观察点 7. 老虎山南坡 3. 栖霞山 观察点 1.明镜湖 观察点 3.品外泉 观察点 5.凤翔峰一.及周边地区的地质概况 从向东到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 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 100 余公里,标高一般为 100~200 米,少数山峰超过了 300~400 米。

如钟山,孔山,华仑元月 4 日 观察点 2.御碑亭观察点 4.遇难同胞纪念碑 观察点 7.三星石元月 5 日观察点 2.石层霁雪观察点 4.马娘娘脚印观察点 6.小桃园 元月 6 日 观察点 2.千佛岩 观察点 4.天开岩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的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有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的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的地点已经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享有盛誉。

二.地层及岩石组合地区的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区小区。

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

其中,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 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的标准剖面,为广大的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现在就我们这次实习中所见到的地层,自老而新分别叙述如下:1.震旦系(Z)本次的实习中主要看见的是属于震旦系上统的灯影组(Z22 )地点:三台洞本组的岩性主要是灰白,深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白去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白云石化含核形石灰岩,顶部夹硅质页岩。

总厚度达258 米以上。

实习地的与上述有所不同,主要的岩性是藻白云岩,条纹状藻球粒(藻团块)白云岩,可见葡萄状结构。

该地仅出露灯影组上部,未见底。

总厚度大于227.7 米。

目前幕府山所采的白云岩运往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作为炼钢的重要剂原料。

2.泥盆系(D )实习中所见的是属于上统五通组(D3 )地点:栖霞山山顶岩石坚硬,常构成高山之顶,露头良好。

根据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中部为石英砂夹少量页岩,上部则以粉砂岩页岩为主,夹薄层石英砂岩。

3.二叠系(P)实习中所见到的是栖霞组(P)地点:栖霞山明镜湖栖霞组的命名点在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

存在珊瑚,腹足类化石可分为四个岩性段:臭灰岩段为深灰色及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

具沥青,击之有臭味。

偶见燧石结核。

底部见灰黑色叶片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和青灰色中,薄层微晶生物屑灰岩互层。

共厚65 米。

下硅质岩段为深色薄层燧石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屑微晶灰岩。

见腕足类碎片。

厚约10 米。

栖霞灰岩段为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

燧石结核较多,成列排列。

化石丰富,产蜓类。

厚80 米左上硅质岩段为黑色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栖霞组总厚度约为150 米。

与下伏地层船山组成假整合接触。

4.侏罗系(J)实习中所见的是象山群(J1+2 )地点:栖霞寺千佛岩在南象山- 北象山剖面中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下段底部常有砾岩及石英砂岩或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底部石英砂岩中含较多长石。

中,上部为含砾石英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韵律有煤层,为灰白及灰黄色,有时为灰黑色,富产植物化石。

厚度可达376 米。

上段为灰白及灰黄色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石石英砂岩)与紫红,暗红,灰绿等色的粉砂岩及泥岩互层,未发现化石。

厚611.5 米。

钟山象山群发育良好,唯上段顶部不全。

自上而下分为:紫霞侗组,陵园组,西山寺组。

前两组与南,北象山的象山群下段相当,西山寺组可以与该地象山群上段一部分地层进行对比。

象山群下段煤层可采。

象山群与下伏黄马青群呈假整合接触,而实习地,栖霞山地区为不整合接触。

5.白垩系(K)实习中所见的是白垩系上统的浦口组(K22 )地点:燕子矶,绣球公园,石头城浦口组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

可以分为两部分。

下部紫红色及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砾石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

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厚达100 米以上。

上部以紫红色为主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砂砾岩。

厚度大于100 米。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本组的下部以洪积和山麓堆积为主,中上部主要为河流及湖相沉积。

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6.第四系(Q)实习中所见的是中上统的下蜀组(Q2+3 )地点:门坡,老虎山南坡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

下蜀镇出露的岩性为黄色带红的泥、细砂及粘土,其中常含灰质结核。

产腹足类化石。

本组在附近沿长江一带发育最好。

厚达20 米左右。

燕子矶汽车站附近剖面可为代表,分二段岩性:上段灰黄色黄土质粘土。

结构颇紧,垂直节理良好,故常以大块柱状体崩解。

钙质含量较高,常呈拳头状结核出现。

透水性较好,古土镶痕迹较差,略具铁猛胶膜,孔隙发育。

下段棕红色粘土,结构紧密,粘性较大,常多具铁猛胶膜。

崩塌后呈不规则的棱状块。

透水性较差,古土壤痕迹甚为显著。

与下伏雨花台组呈假整合接触。

三.构造1、褶皱地区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

在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山,南北宽达25 公里。

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北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 公里左右。

更东到镇边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宽仅8 公里以。

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在五洲山十里长山一带明显地呈近东西向。

幕府山复背斜带山露在城北面的上元门到燕子矶一线——幕府山,这里是宁镇山脉北带构造的代表,因长江大断裂切割,复背斜只剩下其南边的半个,北边的半个已断陷在长江河谷之下。

复背斜的南半个概略地看是由两个主要的向斜及其间的一个背斜组成,由北而南为劳头山向斜、嘉善寺背斜、煤炭山向斜。

背斜核部出露了中下三叠统青龙群。

地貌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十分清楚。

这一复背斜向东过燕子矶后因被第四系广泛覆盖,去向如何是不明确的,很可能是沿北东东向穿过长江河谷而去。

其西端经上元门向西后何去也因被第四系广泛覆盖而不清。

点位:品外泉由于断层运动形成的伴生褶皱2.断层地区断裂构造是十分发育的,也有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纵向断层很多,与之相伴随的有横向断层,它们形成格子状相交。

纵向断层常表现为逆冲性质。

断层面倾角一般是中到高角度。

它的效应是造成地层的缺失或重复,而以构成缺失为主;也造成岩层的破碎,局部形成断层角砾岩。

但角砾岩的规模不一定很大,常伴随着岩石发生硅化、赤铁矿化。

近断层处地层产状明显变陡或紊乱。

纵向逆冲断层在幕府山地区极为普遍,这里大部分地层的接触关系皆为这种断层性质。

这种断层在南带的汤山地区也有发育。

纵向断层中少数也表现为正断层性质,造成断层陡崖。

其发生时代一般较逆冲断层为晚,常常是在早先的逆冲断层位置上迭加着后期的正断层。

横向断层常常是平移断层性质(或兼有正、逆断层的性质)。

断层面常很陡,甚至近于直立。

相当层沿走向发生明显错开。

地层产状在近断层处发生拖曳和弯曲。

断层角砾岩不甚发育,有时可伴随着岩石的硅化。

沿断层带常有地下水出露。

横向断层带通过之处在地貌上常是沟谷或垭口所在,山脉为之切断。

由于纵向、横向断层发育,促进了纵向、横向沟谷的形成,加之沿着某些页岩为主的地层也极易侵蚀成为次成谷。

点位1:观澜亭白垩纪晚期。

这里岩层产状比较一致连续,但石壁上也存在一些擦痕和沟,可判断是断层,错位的位移不大。

点位2 :鬼脸城此区域的新老地层产状较一致,时代连续。

某些部位存在褶皱,个别部位存在断层。

点位3:品外泉这是一个断层。

侏罗纪。

判断依据:这里形成了一个沟,并且石壁上某些部位存在擦痕。

“逢沟必断”。

3.节理节理属于断裂构造,与断层不同,节理中,岩石破碎后,沿破裂面无明显的位移。

节理较为断层来说更加的普遍。

节理的规模大小不一,开的程度不一,节理面的粗糙程度也不一样。

岩石中节理的发育是不均匀的。

影响节理发育的因素有很很多,主要取决于构造变形的强度,岩石形成时代,力学性质,岩层的厚度以及所处的构造部位。

节理按照力学性质,分成节理和剪节理。

节理是由应力作用下形成的。

其方向垂直于主应力,而平行于主压应力。

节理多数是开的,节理面粗糙不平,面上不具有擦痕。

发育在粗碎屑岩中的节理往往绕砾石和粗砂粒而过,并不切穿颗粒。

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距大,沿走向延伸不远即消失,但是在附近的不远处又会断续出现,并有分支复合现象。

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剪应力常成对出现,称为共轭剪节理。

两共轭剪节理面的交线与中间主应力平行一致,;两面锐交角等分线常为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

节理面两侧岩块有微小的位移,节理面上常可见擦痕。

节理面平直光滑,并常紧闭。

砾岩和砂岩中的剪节理往往平整地切割砾石和粗粒砾。

剪节理沿走向和倾角延伸较远,产状稳定,一般的发育密集。

节理间距小。

点位1:马娘娘脚印此处的节理表面看似为节理的特点,但是节理仍然存在“ X ”型。

所以此处准确说是剪节理。

具有先剪后的性质。

点位2:明誓石此处的节理仍然是先剪后的节理,图中砾石被切穿是属于剪节理的表现。

而整体体现节理的特点。

点位4 :小桃园属于剪节理,在节理中有硅质胶结点位5:天开岩节理,裂谷属于地堑系四.地下水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类是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照水层的空隙性质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