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纪念日一览表

环保纪念日一览表

环保纪念日一览表[日期:2006-1 2-2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中国植树节 3月12日世界水日 3月22日世界气象日 3月23日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22日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世界环境日 6月5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中国土地日 6月25日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9月16日世界旅游日 9月27日世界动物日 10月4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世界湿地日:为了保护湿地,十多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中国植树节:中国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

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9年又把它改为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因为这一天正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确定3月12日为植树节表示人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在1979年2月17日至23日召开的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上,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并根据国务院的提议,决定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要求在这一天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加林业建设。

世界水日: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我国国家建设部也决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周作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的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从而增强人们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

世界气象日: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

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有45个国家气象局长参加的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1950年3月23日该公约正式生效后,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各国广大民众了解、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每年世界气象日都选定一个主题,号召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

主题的选择基本上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

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

这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同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活动推动了多个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如何改善全球整体环境。

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举办,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世界地球日每年都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或 Biodiv 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994年12月29日,联合国大会49/119号决议案宣布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同年11月,全国七届人大第28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此公约,使我国成为这个公约的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

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世界无烟日:1988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40周年纪念日。

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天确定为第一个世界无烟日。

在这一天,广泛宣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并且当日商店不卖烟,所有的人都不吸烟。

1989年执委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世界环境日: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开展“世界环境日”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从而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中国土地日: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中国的“土地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5周年之际确定土地日的目的,是告诉人们,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国情,以唤起全民的土地意识。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臭氧层的减薄,尤其是南极“臭氧洞”的出现,引起了科学界、社会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忧虑和重视。

人们意识到必须由国际社会共同制订有效措施,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臭氧层。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当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即《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纪念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源自19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圣·弗朗西斯的倡议。

他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热爱动物并和动物们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

他要求村民们在10月4日这天“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

弗朗西斯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榜样。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并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1945年10月16日成立。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

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作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8.4亿多人口在挨饿,还有更多的人缺乏微量营养素。

由于稻米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002年第57届联合国大会还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主题为“稻米就是生命”。

2004年10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

□ 1、转变传统观念促进低碳经济□ 2、迎绿色奥运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3、迎奥运办世博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4、迎世博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5、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步伐□ 6、污染减排节约能源建设生态城市□ 7、保护环境重在参与贵在行动□ 8、让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 9、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10、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环境□ 11、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办好绿色奥运的决心和行动,环境保护部结合今年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任务,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内涵是通过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作者:佚名来源:不详 2007年09月03日臭氧层保护日的由来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和莫莱特发现,大气臭氧层已遭到严重破坏。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

为了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已经过去的11届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针对保护臭氧层确立了一些臭氧层保护日的主题。

如2005年的主题为“善待臭氧,安享阳光”;2004年的主题为“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2000年的“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以及1998年的宣传主题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购买有益于臭氧层的产品”等。

这些主题反映出对于保护臭氧层的作用,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和对于全社会共同保护臭氧层的倡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