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六、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1分)占空气体积分数五分之一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冬天河水结冰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D.分离空气制氧气3.(1分)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4.(1分)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减少氧气的体积C.减少水的质量D.增大压强5.(1分)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金刚石和石墨B.氧气和臭氧C.红磷和白磷 D.氧化铁和氧化亚铁6.(1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铁丝B.木炭C.硫粉D.镁带7.(1分)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氢氧化钙C.泥土D.二氧化碳8.(1分)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过氧化氢B.空气C.二氧化碳D.水9.(1分)有关碳酸钾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可用做钾肥C.是一种正盐 D.焰色反应成黄色10.(1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B.酒精C.淀粉D.甲烷C.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D.稀有气体用于制霓虹灯16.(1分)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B.所有盐中都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増加D.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17.(1分)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分子和原子在不停的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18.(1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有许多,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A B C D实验硫的燃烧检查气密性准备过滤器作用隔绝空气和加热防止炸裂瓶底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A.A B.B C.C D.D19.(1分)把铁粉加入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正确的分析是()A.如滤液中含有Cu(NO3)2、Fe(NO3)2、Zn(NO3)2,则滤出的固体中只含有AgB.如滤液中含有Fe(NO3)2、Zn(NO3)2,没有Cu(NO3)2,则滤出固体中有Cu、Ag,可能有FeC.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则滤液中有Zn(NO3)2、Fe(NO3)2,没有AgNO3、Cu(NO3)2D.如滤出固体中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可能含Cu(NO3)220.(1分)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选项A B C D转化关系物质甲H2O2C CaCO3CuCl2乙O2CO CO2Cu丙H2O CO2Na2CO3CuOA.A B.B C.C D.D七、填空题(共19分)21.(6分)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物质中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③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选填序号):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lmol氮气分子约含有个氮原子。

22.(8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到原温度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1的KNO3,采用的方法是;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g;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温度升高到t2℃时,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2℃时,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23.(8分)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①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此时是图二中的(填“A”、“B”或“C”)点,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

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②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③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下列试剂不能帮助确定上述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a.铁粉 b、AgNO3溶液 c、Na2CO3溶液八、简答题(21分)24.(6分)请用提供的药品完成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a 、b ;②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化学方程式是;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a.加热 b.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c.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e、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f、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③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无法对反应进行控制,请从图中选取装置(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控制该反应,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25.(3分)为测定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不考虑试剂的挥发)实验如下: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入盛有5克碳酸钙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电子天平的示数直至充分反应(如图乙);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三所示;①分析图三可知t3时反应已停止,理由是;②如果5g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产生多少摩尔的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③天平示数m的范围是(用“>”、“=”、“<”、“≤”、“≥”等符号表示)。

26.(9分)己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该装置不能检验出的气体是,如需检验,改进的意见是;④图1方案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设计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

向充满 CO的试剂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2振荡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后将AB试剂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外,还有的溶质是,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2学方程式是。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六、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1分)占空气体积分数五分之一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故选项正确;B、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D、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含量比较少,故选项错误;故选:A。

2.(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冬天河水结冰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D.分离空气制氧气【解答】解:A、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冬天河水结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煅烧石灰石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分离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1分)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故选:C。

4.(1分)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减少氧气的体积C.减少水的质量D.增大压强【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能减少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

故选:A。

5.(1分)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金刚石和石墨B.氧气和臭氧C.红磷和白磷 D.氧化铁和氧化亚铁【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红磷与白磷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1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铁丝B.木炭C.硫粉D.镁带【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

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1分)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氢氧化钙C.泥土D.二氧化碳【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足量的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土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1分)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过氧化氢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解答】解:A、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元素的化合态;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属于元素的游离态;C、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元素的化合态;D、水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元素的化合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