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桨叶式萃取塔实验报告

桨叶式萃取塔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 同组人 ×××(2)、×××(3)、×××(4)、×××(5)、×××(6)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桨叶式萃取塔实验 12应化1 ×× 12060001×× 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了解脉冲填料萃取塔的结构和特点;2、熟悉萃取操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液-液萃取装置操作方法;3、掌握脉冲填料萃取塔性能的测定方法;4、了解填料萃取塔传质效率的强化方法。[1]

实验原理: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其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相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并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原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异,使原溶液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桨叶式旋转萃取塔也是一种外加能量的萃取设备。在塔内由环行隔板将塔分成若干段,每段的旋转轴上装设有桨叶。在萃取过程中由于桨叶的搅动,增加了分散相的分散程度,促进了相际接触表面积的更新与扩大。隔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轴向返混,因而桨叶式旋转萃取塔的效率较高。桨叶转速若太高,也会导致两相乳化,难以分相。

本实验以水为萃取剂,从煤油中萃取苯甲酸?。水相为萃取相(?用字母E表示,本实验又称连续相、重相?)。煤油相为萃余相(?用字母?R?表示,本实验中又称分散相、轻相)。轻相入口处,苯甲酸在煤油中的浓度应保持在0.0015-0.0020(kg苯甲酸/kg煤油)之间为宜。轻相由塔底进入,作为分散相向上流动,经塔顶分离段分离后由塔顶流出;重相由塔顶进入作为连续相向下流动至塔底经π形管流出;轻重两相在塔内呈逆向流动。在萃取过程中,苯甲酸部分地从萃余相转移至萃取相。萃取相及萃余相进出口浓度由容量分析法测定。考虑水与煤油是完全不互溶的,且苯甲酸在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可认为在萃取过程中两相液体的体积流量不发生变化。

B(油) S(水) XRt YEt XRb YEb

S为水流量 B为油流量 Y为水浓度 X为油浓度 下标E为萃取相 下标t为塔顶 下标R为萃余相 下标b为塔底 1、按萃取相计算传质单元数NOE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YEt─苯甲酸在进入塔顶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苯甲酸/kg水;本实验中YEt=0。

YEb─苯甲酸在离开塔底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苯甲酸/kg水; YE─苯甲酸在塔内某一高度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kg苯甲酸/kg水; YE*─与苯甲酸在塔内某一高度处萃余相组成XR成平衡的萃取相中的质量比组成,

kg苯甲酸/kg水; 用YE─XR图上的分配曲线(平衡曲线)与操作线可求得)(EEYY*1-YE关系。再利用辛普森求积分方法可求得NOE。对于水~煤油~苯甲酸物系,YEt-XR图上的分配曲线可由实验测定得出。

2、按萃取相计算的传质单元高度HOE : HOE=H/ NOE

3、按萃取相计算的体积总传质系数: KYEa=S/ (HOE×Ω) 4、流量计校正 式中:V1—厂家标定时所用液体(本流量计为油)流量,m3; V2—实际液体流量,m3; ρ1—厂家标定时所用液体密度,kgm-3; ρ2—实际液体密度,kgm-3; ρf—转子流量计密度,kgm-3。 1 实验方案 1.1 实验材料 实验药品:苯甲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煤油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磁力搅拌器;分液漏斗(250ml);容量瓶(500ml)1个;锥形瓶(100ml)6个;移液管(10ml)3根;碱式滴定管(50ml)2根;若干个小烧杯

1.2 实验流程与步骤 实验流程图:[2] 实验步骤: (1) 配制标准浓度大约为0.01mol/L的NaOH溶液500ml。称取0.2g的NaOH固体溶于小烧杯中,再准确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备用。

(2) 在水箱中放满水(水不能没过回流管),在油箱中放入一半左右的煤油,取一勺左右的苯甲酸溶于煤油中,搅拌使其溶解均匀。用小烧杯取40ml左右的原煤油,贴好标签。从小烧杯中取10ml原煤油,放入另一小烧杯中,再加入40ml水,经30min搅拌后,在分液漏斗中静置20min,取下层水20ml,测定出苯甲酸的平衡浓度。重复滴定1次。

(3) 开总电源开关,开启底部水阀,开启回流阀,开启水泵,调节水流量,待水灌满塔的1/3高度处时,开启底部油阀,开回流阀,开油泵,通过阀门调节油流量,将煤油送入转盘塔底部。调节 萃取剂(水)和混合液(煤油)流量之比2:1(水相流量6-8L/h,油相流量3-4L/h),当塔中油水界面处于塔中间位置并保持稳定状态时,调节转速在300-600r/min中的某一速度。各项都调节好后稳定0.5h。用小烧杯收集轻相进出口的样品各约40ml,重相出口样品约60ml备分析浓度之用。取样同时记录轻相进、出口样品的温度以及重相出口的温度,水流量,油流量和转速。

(4) 在操作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塔顶的亮相界面过高或过低,若亮相界面过高,到达轻相出口的高度,则将会导致重相混入轻相储罐。

(5) 取样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水流量进行实验,待操作稳定0.5h后用烧杯收集重相出口的样品60ml和轻相出口的样品40ml左右备分析浓度之用。记录轻相进、出口样品的温度以及重相出口的温度,水流量,油流量和转速。进行下一步。

(6) 取样后,保持流量和其他条件不变,改变转速进行实验,待操作稳定0.5h后,用烧杯收集重相出口的样品60ml和轻相出口的样品40ml左右备分析浓度之用。记录轻相进、出口样品的温度以及重相出口的温度,水流量,油流量和转速。进行下一步。

(7) 样品处理:用移液管移取25ml重相出口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滴2滴酚酞溶液,用0.01mol/lNaOH滴定样品中的苯甲酸;用移液管移取10ml轻相出口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滴2滴酚酞溶液,用0.01mol/lNaOH滴定样品中的苯甲酸;用移液管移取10ml轻相进口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滴2滴酚酞溶液,用0.01mol/lNaOH滴定样品中的苯甲酸。在滴定过程中由于煤油和水互不相容,滴定时要剧烈震荡。 (8) 实验完毕,关闭两相流量计,将调速器调至零位,使桨叶停止转动。切断电源。滴定分析的过的煤油应集中存放回收,。洗净分析仪器,一切复原,保持实验桌面的整洁。

(9) 整理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将苯甲酸平衡浓度和出塔水苯甲酸浓度代入计算。

1.3 分析条件与方法 本实验分析方法采用化学酸碱滴定法。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滴定苯甲酸在水和油中的浓度。在滴定的过程中,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恰好变成粉红色,摇晃后30s内不再褪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实验中需分别测出塔水中苯甲酸浓度和操作温度下苯甲酸平衡浓度。由此推算出塔的传质单元高度。

2 实验数据处理 2.1 原始数据 NaOH称量0.2080g配制成500ml,浓度为0.0104mol/l

表一 不同的实验条件记录 项目 水温/℃ 煤油进口温度/℃ 煤油出口温度水流量(l/h) 油流量(l/h) 转速(r/min) 表二 酸碱中和实验数据记录 项目 重相出口 轻相进口 轻相出口 序号 1 2 1 2 1 2

1 NaOH滴定前V/ml 2.00 2.22 0.51 0.71 0.90 1.00 NaOH滴定后V/ml 2.22 2.46 0.71 0.90 1.00 1.11 △V/ml 0.22 0.24 0.20 0.19 0.10 0.11 平均△V/ml 0.230 0.195 0.105

2 NaOH滴定前V/ml 12.11 13.85 10.62 10.91 NaOH滴定后V/ml 12.25 14.01 10.67 10.95 △V/ml 0.14 0.16 0.05 0.04 平均△V/ml 0.150 0.045

/℃ 1 31.0 37.7 35.0 6.0 3.0 395.0 2 32.0 38.9 36.6 8.0 3.0 395.0 3 32.1 39.2 37.4 8.0 3.0 500.0 3

NaOH滴定前V/ml 14.84 15.80 6.35 6.40 NaOH滴定后V/ml 15.04 15.99 6.40 6.46 △V/ml 0.20 0.19 0.05 0.06 平均△V/ml 0.195 0.055 表三 用蒸馏水萃取原煤油中的苯甲酸滴定后的数据 序号 1 2 NaOH滴定前V/ml 10.08 10.21 NaOH滴定后V/ml 10.21 10.35 △V/ml 0.13 0.14 平均△V/ml 0.135 2.2 数据处理过程 以第1组数据为例计算: 转子流量计的刻度标定(油流量校正) 水密度ρ水=1000 kg/m3,煤油密度ρ油=800 kg/m3,转子密度ρ转子=7900 kg/m3,煤油流量qL,1=3L/h

q油=qv油[ρ水﹙ρ转子﹣ρ油﹚/ρ油﹙ρ转子﹣ρ水﹚]1/2≒3×[1000*﹙7900﹣800﹚/(800*﹙7900﹣1000﹚)]1/2≒3.40L/h 而水流量即为读取值。 (一)求传质单元数NOE(图解积分) 塔底轻相消耗NaOH体积V1=0.195mL 塔顶轻相消耗NaOH体积 V2=0.105mL 塔底重相消耗NaOH体积 V3=0.230mL 质量处理:25ml水的质量为0.025*1000=25g,10ml煤油质量为:0.01*800=8g 表三中用蒸馏水萃取原煤油中的苯甲酸滴定后的数据处理:(取10ml待滴定液滴定) 苯甲酸质量浓度= 1. 塔底轻相入口浓度XRb

煤油)苯甲酸(煤油苯甲酸kgkgmMVXNaOHNaOHRb/5^10*093.381220104.0000195.0C 2. 塔顶轻相出口浓度XRt

煤油)苯甲酸(煤油苯甲酸kgkgmMCVXNaOHNaOHRt/5^10*665.181220104.0000105.0 3. 塔顶重相入口浓度YEt

本实验中使用自来水,故视 YEt=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