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低应变检测时,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围上限不应小于( D )Hz。
A、800B、1000C、1500D、20004、在低应变检测中,对于桩底反射不太明显的信号,应选用锤头材料相对( B )的敲锤。
A、硬的B、中等的C、软的D、无所谓2、对某一工地确定桩身波速平均值时,应选取同条件下不少于( D )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参与平均波速的计算。
A、2个B、3个C、4个D、5个3、低应变方法不适用于判定( D)。
A、桩身完整性B、桩身缺陷的程度C、桩身缺陷位置D、承载力4、低应变法检测要求受检桩的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 B)。
A、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20MPaB、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C、设计强度的50%,且不小于20MPaD、设计强度的50%,且不小于15MPa5、低应变测试参数设定中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 B )。
A、3msB、5msC、10msD、15ms6、低应变测试参数设定中的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C)。
A、256点B、512点C、1024点D、2048点7、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A)。
A、桩中心B、距桩中心1/3半径处C、距桩中心1/2半径处D、距桩中心2/3半径处8、以下哪种类型的桩低应变法检测不适用(A)。
A、薄壁钢管桩B、预制混凝土方桩C、预制混凝土管桩D、等截面的混凝土灌注桩9、低应变法采集信号时,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C)。
A、1个B、2个C、3个D、4个10、桩身完整性类别为II类的时域信号特征为(C)。
A、波形呈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B、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C、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D、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11、JGJ106规中特别强调的低应变检测报告应包括(C)。
A、地质条件描述B、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记录C、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D、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12、当截面扩大时,透射波的速度或应力的幅值(C)入射波。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确定13、当在桩顶检测出的反射波与入射波信号极性一致,假定桩弹性波波速和截面面积不变,则表明在相应位置可能(A)。
A、密度变小B、密度变大C、密度不变D、不确定14、当在桩顶检测出的反射波与入射波信号极性相反,假定桩弹性波波速和密度不变,则表明在相应位置可能( B)。
A、截面缩小B、截面扩大C、截面不变D、不确定15、低应变检测仪器应具有以下哪些功能(C)。
①信号显示②信号储存③信号处理与分析④信号打印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6、低应变法检测中,为更好的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采用( C)。
A、窄脉冲B、中等脉冲C、宽脉冲D、均可以17、以下(C)方法不能用作桩身完整性的判定。
A、时域信号分析B、实测曲线拟合法C、实测承载力D、实测导纳值、动刚度的相对高低18、低应变检测中传感器安装时,耦合剂的厚度越薄,粘结越紧密,则安装谐振频率( C )。
A、越低B、不变C、越高D、不确定为19、某匀质材料桩,桩体的平均波速为4000m/s,速度波在桩体中的传播时间T12ms,则该桩的测点下桩长为( C )m。
A、2.4B、4.8C、24D、4820、按JGJ106-2003规,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若施工总数量为58根,则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至少应为(D)根。
A、6B、12C、18D、2021、若幅频信号特征为“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同距,其相邻频差△f≈c/2L”时,应判定为( C )类桩。
A、ⅢB、ⅣC、ⅠD、Ⅱ22、常用的低应变检测设备和软件,具有信号平滑功能,该功能相当于( A)。
A、低通滤波B、高通滤波C、带通滤波D、带阻滤波23、缺陷位置的频域计算公式为( D )。
A、L=2c/△fB、L=c/△fC、L=4c/△fD、L=c/(2△f)24、土由塑性状态变为半固态状态的界限含水量,通常称为( D )A、土的比重B、液限C、土的含水量D、塑限。
25、某工地桩身波速平均值为4000m/s,现有一试桩,缺陷处反射时间为4.5×103μs,缺陷距桩顶的距离为( C)。
A、8.0mB、8.5mC、9.0mD、9.5m26、地基基础检测所用计量器具均应在检定(校准、验证)的有效期,性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所用检测设备进行唯一性( C ),并在设备上标识。
A、出厂编号B、部门编号C、自编号D、个人编号27、透射波的速度或应力在缩颈或扩颈处均( A )。
A、不改变方向或符号B、改变方向不改变符号C、不改变方向改变符号D、改变方向改变符号28、根据应力波理论,若一根置于地面、一端自由,一端固定的桩,窄方波入射时桩顶所测的桩底反射波波幅Vr与入射波波幅Vi的关系为( B )。
A、VR ≈V1B、VR≈-2V1C、VR≈-V1D、VR≈2V129、低应变反射波检测设备中常用的力脉冲发生器件为( C )A、加速度传感器B、触发器C、力锤D、电荷放大器30、低应变检测时,按照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平均值预设桩身波速后的对应桩长明显小于施工记录桩长,按桩身完整性定义中连续性的涵义,应判为( D)类桩。
A、ⅠB、ⅡC、ⅢD、Ⅳ31、某预制桩的桩长为9m,波速平均值为4100m/s,则该桩的测试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约为( A )msA、9.39B、4.39C、2.2D、7.232、若仪器选用的采样间隔为10.0µs,采样点数为1024,设定桩身波速为3910m/s,此时可以检测的桩长围不大于( B )。
A、25.0mB、20.0mC、21.0mD、40.0m33、若桩长为10m,桩径为600mm,则检测时至少布置的检测点数为( A )。
A、2B、3C、3D、134、若桩长为10m,桩径为800mm,则该桩检测时记录的有效信号数量为( D )。
A、6B、3C、12D、935、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
据此下列( C )的桩型不宜使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A、桩径800mm,桩长10mB、桩径420mm,桩长2.5mC、桩径1000mm,桩长4.5mD、桩径600mm,桩长6m36、当在桩顶检测出的反射波与入射波信号极性相反,则表明在相应在位置存在( D )。
A、阻抗减小B、阻抗不变C、与阻抗无关D、阻抗增加37、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 D )验证检测。
A、高应变法B、静载法C、钻芯法D、开挖38、只考虑地区地质条件差异时,桩的有效检测桩长受( A )大小的制约。
A、桩土刚度比B、桩的长径比C、桩周土刚度D、桩周土阻尼39、通常,被测桩(D )直接影响测试信号和分析判断结果的质量。
A、桩长B、桩径C、桩周土阻尼D、桩头的状态40、对于时域信号,在相同的模数转换分辨率条件下,采样频率( B ),数字信号越接近于模拟信号。
A、减小B、越高C、增强D、越低41、根据桩身完整性分类表,下列哪类桩一定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性能( C )。
A、Ⅰ类B、Ⅱ类C、Ⅲ类D、待定42、对于反射波检测,实践表明,桩顶瞬态响应的有效频率一般在2000Hz以,为控制测量信号的幅频误差在±10%,使用的加速度传感器上限频率不宜小于( D )。
A、2000HzB、3000HzC、4000HzD、5000Hz43、下列哪种桩不能使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D )。
A、复合载体桩B、夯扩桩C、沉管桩D、组合桩44、对于缩径桩,反射波应力与透射波应力方向( B )。
A、同向B、反向C、无法确定D、与阻抗变化无关45、当桩尖为固定时,桩尖处的速度为( C )。
A、加倍B、没有变化C、零D、无法确定A 3200m/sB 3000m/sC 1500m/sD 3500m/s46﹑一根Φ为377mm长18m的沉管桩,(同上2题工地桩)对实测曲线分析发现有二处等距同相反射,进行频率分析后发现幅频曲线谐振峰间频差为250Hz,其缺陷部位在( B )。
A 4mB 6mC 8mD 12m47﹑对于应力波反射法,欲提高分辨率,应采用高频成分丰富的力波,应选用( D )材质锤头。
A.硬橡胶 B 木 C 尼龙 D 铁48﹑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受检基桩的长细比应满足( D )A.>10B.≥10C.≥5D.>549﹑低应变检测中一般采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响特性优与速度传感器,其频响围一般为( C )。
A 0-KHzB 0-2KHzC 0-5KHzD 0-10KHz50﹑桩身扩径在实测曲线上的表现是( B )。
A.力值越大,速度值越大B.力值越大,速度值减小C.力值减小,速度值减小D.力值减小,速度值越大51﹑当桩身存在着离析时,波阻抗变化主要表现为( D )的变化。
A ρBC C AD ρ•C52﹑当桩身存着缩径时,波阻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 )。
A ρBC C AD ρ• C5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抽检数量时,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承台的抽检数不得少于( A )根。
A 1B 2C 354﹑对于应力波反射法,要检测桩身深部缺陷,应选用可产生较丰实的( B )信号的材质锤头。
A 高频B 低频C 宽频D 窄频55﹑如果嵌岩桩存在着较厚的沉渣,表现在低应变曲线可见到桩底反射,而且它与入射波( A )。
A 同相B 反相56﹑已知桩长为20m,测得反射波时间为10ms,则波速为( D )。
A 1500m/sB 2000m/sC 3000m/sD 4000m/s57、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钻孔灌注桩,总桩数为60根,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至少应为( C )根。
A 10B 18C 20D 3058、单节混凝土预制桩,低应变抽检数量不应少总桩数的( A ),且不应少于()。
A 10%,10根B 10%,20根C 20%,10根D 20%,20根59、低应变检测,无桩身缺陷,且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实测桩长小于施工记录桩长,按桩身完整性定义连续的涵义,应判为( D )桩。
A I 类B Ⅱ类C Ⅲ类D Ⅳ类60、低应变时域信号,2L/c时刻前出现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则宜判为( B )桩。
A I 类B Ⅱ类C Ⅲ类D I 类或Ⅱ类61、低应变动力检测,多次反射现象的出现,一般表明缺陷在( B )。
A 较深部位B 较浅部位C 多个部位D 桩头破损62、加速度计分别采用下列安装方式:橡皮泥安装、磁铁吸附安装、502胶粘结、钢制螺钉安装等。
哪一种方式的安装谐振频率最高?( A )。
A 钢制螺钉安装B 502胶粘结C 磁铁吸附安装D 橡皮泥安装63、桩长10m,c=4000m/s,两端均为自由,t=0时刻一端受到半正弦力脉冲激励,脉冲力持续时间1ms,则( B )时刻桩任何位置受力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