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
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音乐教育中
渗透美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阜蒙县东梁学校
马玉汗
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
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
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
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
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
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
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
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
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平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
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
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
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
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
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
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
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
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
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平淡,毫无情趣可
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
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
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
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
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
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
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
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
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
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
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
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
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
〈〈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
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
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
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
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
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
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
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
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
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
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
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
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
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
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
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
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
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
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
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
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
〈〈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
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
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
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
〈〈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
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
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
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
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
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
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
“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
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
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
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
〈〈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
心、艰苦奋斗。今天,当〈〈国歌〉〉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
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
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
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
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
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
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