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带输送机维护检修规程

皮带输送机维护检修规程

皮带输送机维护检修规程一、皮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皮带输送机是一种利用连续而具有绕性的输送带不停地运转来输送物料的输送机。

输送带绕过若干滚筒后首尾相接形成环形并由张紧滚筒将其拉紧。

输送带及其上面的物料由沿输送机全长布置的托辊支撑。

驱动装置使传动滚筒旋转,借助传动滚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使输送带传动。

二、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1.日常检修1.1检查输送带的接头部位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割伤、裂纹等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损坏1.2输送带的上下层是否有磨损处,输送带有否有半边磨损1.3检查清扫器装置及卸料器的橡胶刮板是否有严重磨损而与输送带不能紧密接触,如有则应调整或更换橡胶刮板1.4保持各个托辊转动灵活,及时更换不转或损坏的托辊1.5防止输送带跑偏使输送带保持在中心线上转,保证槽角2定期检修2.1 定期给各种轴承、齿轮加油2.2 拆洗减速器,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应更换新齿轮2.3 拆洗滚筒、托辊轴承。

更换润滑油2.4 所有地脚螺栓、横梁联结螺栓……加油紧固2.5 修补或更换输送带3小修检修内容:3.1检查、修理皮带接头。

3.2检查、修理托滚。

3.3检查齿轮啮合、磨损情况、并清理加油。

4中检修内容修:4.1包括小修项目。

4.2解体检查各传动机构、自动机构、滚筒及其轴承完好情况,进行清洗和换油。

4.3消除皮带表面、侧面挡皮、三角皮带的缺陷,调整皮带张紧度。

4.4检修、调整皮带的清理装置及卸料装置,磨损严重的应予以更换。

4.5检查漏斗磨损情况,进行修补、刷漆。

5 大修检修内容:5.1包括中修项目。

5.2检修或更换下料漏斗。

5.3解体减速机清洗,修理已损件,更换润滑油。

5.4部份或全部更换运输皮带。

5.5桁架校直、修理或全部更换、防腐、刷漆。

5.6更换调节螺栓,修理皮带张紧装置及各种防护罩。

5.7校正传动滚筒、末端滚筒和托滚支承位置。

6 检修周期:小修按具体情况自定,中修3~6月,大修12月。

三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1桁架:1.1在修理桁架时,必须拆去运输皮带,将桁架置于平整场面,逐段进行。

加固补充的型钢,力求同型号,焊接必须牢固,修好后找直、校平。

1.2桁架不得有裂纹和变形,在设备运行时桁架不得有异常震动和位移。

1.3防腐、刷漆。

2皮带:2.1皮带卡子接口处裂开,可将接口处两端旧皮带各割去150—200㎜,根据所需长度另换一节新皮带。

2.2皮带磨损超过其厚度的40—50﹪或皮带橡胶层严重脱落时,应予以更换。

2.3小型皮带接头,采用圆形钩针或片状钩针进行皮带接合,根据皮带尺寸,选用皮带卡子。

装配时应保证卡子和皮带中心线垂直,皮带扣端部不允许超过皮带边缘,距边缘5-8mm为宜,不得以滚筒为底垫进行打平。

2.4大、中型皮带采用螺钉、盖板对口接合者,采用M10埋头螺栓,连接螺栓必须坚固,不得松动,拧紧后突出部分必须锯掉,其盖板应与皮带平面紧密接触,且盖板尖爪必须插入皮带内。

2.5大、中型皮带采用阶梯搭接时,其搭接长度约为皮带宽度的1.5倍,割开角度为20°,每阶梯间距为200㎜,搭接处需硫化处理。

2.6大、中型皮带采用分层对接时,其搭接角度可取30—45°,搭接线应分层交叉,搭接处需硫化处理。

3 滚筒和托棍(不包括电动滚筒):3.1滚筒和托辊必须转动灵活,传动滚筒与传动轴配合必须坚固牢靠,不得松动。

两轴端直线误差<0.5mm。

3.2金属滚筒表面及轮辐不得有裂纹或严重缺陷,否则应进行修补或更换。

滚筒椭圆度不得超过滚筒直径的百分之一。

3.3金属滚筒处皮厚度磨损超过60﹪应予以更换。

橡胶或塑料制的滚筒和托辊,其外皮厚度磨损40—50﹪,或者筒体出现两端膨大,使轴承与滚体发生松动或脱离时,应予以更换。

3.4安装托辊时,托辊架应与桁架上平面纵向中心线垂直,其检查方法可在桁架两端中心线拉一直线,然后用直角尺检查。

3.5改向受力托辊不得使用普通平托辊或变形托辊,改向受力托辊直径不小于219mm。

4轴:4.1轴与轴颈应无损坏、裂纹等缺陷,轴颈表面光洁度不低于▽7。

4.2轴的不直度不大于轴颈公差设计的一半,否则应校直或更换。

5轴承:5.1滚动轴承:5.1.1轴承应转动自如,无杂音,滚珠或滚柱及内外圈工作表面上应无麻点、锈蚀及分层现象,否则更换。

5.1.2用千分表测量轴承游隙,其最大磨损值按下表规定:5.1.3滚动轴承与轴之间的配合宜采用H7/m6或H7/k6,轴承与轴承座之间配合宜采用J7/h6。

5.1.4轴承和轴承座之间不允许放置垫付片。

如间隙超过规定可镶套或更换。

5.1.5拆卸轴承必须用专用工具,不得乱打乱敲。

5.2滑动轴承:5.2.1轴瓦顶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单位:毫米):5.2.2轴与轴瓦接触角度应在底部60—90度范围内、接触面积每平方厘米应不少于2块印点。

5.2.3轴承合金不应有裂纹、脱壳、重皮、砂眼等缺陷。

6外露传动齿轮:6.1齿面应光滑,无毛刺、裂纹。

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6.2齿厚磨损超过1/4应予以更换。

6.3齿厚接触长度不得小于全齿宽的40﹪,接触高度为全齿高的30﹪。

6.4齿轮啮合时,齿顶间隙应在0.2倍模数范围。

6.5安装齿轮前,先将齿轮和轴清洗干净,在轴上涂上一层薄油膜,用专用工具均匀安装,其配合采用H7/m6或H7/k6。

装配时不得使齿轮和键相互卡涩,以免发生偏移。

6.6外露齿轮传动机构安全护拦或护壳完好。

7皮带清理器:7.1清理刮板尖调整到使橡皮较紧地接触到皮带表面,但不得压力过大。

7.2当清理刮板的橡皮磨损至金属架与皮带表面距离5—10㎜时,必须调整翻板或更换橡皮,以防止金属卡子与清理刮板的金属架接触,致使皮带卡子受伤,甚至撕断皮带。

8下料斗:8.1下料斗与皮带之间必须装有橡胶档板,以免划伤或卡住皮带。

8.2修补或新制下料斗应防止焊接变形,必须保证质量,安装位置高低合适、牢固。

9联轴器:9.1联轴器拆修应用专用工具,不得敲打损伤。

9.2联轴器找正应符合下表规定(单位:毫米):四试车与验收1试车前检查各紧固件是否可靠,皮带接头是否良好,皮带是否装反。

2各部轴承、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油应符合规定。

3滚筒、托滚应转动灵活,张紧装置、清扫装置、下料位置适当、牢固。

4各部防护罩齐全,升降部位的安全销应插入保险孔内。

5空负荷试车一小时应检查:5.1外露齿轮啮合情况及减速机运转情况,应无异常声音和震动。

5.2皮带不跑偏,接头良好,皮带松紧适宜。

5.3桁架不发生异常震动或位移。

5.4轴承温度符合下列规定:5.4.1滚动轴承不大于70℃。

5.4.2滑动轴承不大于65℃。

6检修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检修记录齐全,准确,加负荷试车符合上述要求时,即可按规定移交生产。

五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1维护:1.1严禁皮带运输机带负荷启动,如在运行中因停电或其他有关联的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被迫停车时,须将皮带上的负荷清除后再行启动,以免烧毁电机或撕断皮带。

1.2三角传动皮带、运输皮带打滑时,应停车调整其张紧度,严禁将其他异物加在皮带槽或滚筒上启动。

1.3经常检查运输皮带的运行情况,如发生跑偏,应立即调整调节螺栓、被动滚或压滚等,使其运行正常。

1.4检查轴承温度,应不超过规定。

1.5检查各紧固件有无松动。

发现皮带接头松动、托滚磨穿等现象,应立即停车处理。

1.6经常保持润滑良好,机体整洁。

3.头尾轮倾斜造成跑偏,其措施是:对头尾轮进行调整,重新找正。

其调整方法为:3.1调整承载托辊组输送带偏哪一侧,托辊组的那一侧朝输送带前进方向前移或另一侧后移3.2安装调心托辊组调整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位置,调整方法与调整托辊类似。

3.3转载点处与落料位置对输送带跑偏的影响增加挡料板阻挡物料改变物料的下落方向和位置六皮带输送机安全防护措施1. 输送带滚筒、托辊清扫的安全措施1.1 控制物料量1.2 采用机械自动均匀下料器1.3 安装调心滚筒1.4 禁止在输送时人工清扫2.输送带撒料的安全防护2.1 定期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输送带2.2 输送机前设置异物分离器2.3 重锤拉紧装置下方设防护栏杆2.4 装设输送带撕裂探伤器及录像装置2.5 提高检修技术水平,确保输送带连结质量3. 输送带启动安全3.1 对输送机设备及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经检查确认后再按开机程序启动3.2 起动前全面检查输送机安全设施是否完好3.3 要有完好的紧急制动装置3.4 检修时要切断机旁事故开关同时须挂“停机检修”提示牌3.5 每隔50m设置一过桥和事故开关4. 拣出杂物应注意的安全措施4.1 有完好的紧急制动装置4.2 停机后再拣出杂物4.3 提高杂物分离器效率,保持分离完好5. 输送带托辊更换安全措施5.1 对输送带廊安全栏杆进行加焊,防止托辊流出5.2 对输送带托辊进行改进在大带式输送机受力点上实施两边装有轴承座的抗磨托辊5.3 加强更换托辊的安全监护,尽量利用停机检修机会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