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街小广场改建
1、项目区位
从西安市中心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
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约2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
西安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历史背景
西安市回民区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聚集于长安的波斯、大食商人修建清真寺并且环寺而居。
至明代,新建与扩建的清真寺数量大大增加,至明末。
今回民区的道路系统及分坊而居的清真寺布局初步形成。
回民自古有善于经商的传统习俗,其居住区内沿街巷多以商业活动为主,沿街巷两侧深入进去的院落多为经营这些买卖的人居住。
其街巷名称也多由其商业活动得来。
住区内不仅有保存较好的传统街巷、传统民居,还有保存完整的生活形态与传统商业内容。
是城市旅游资源与传统居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规划范围
回民街后段小广场改建
4、规划规模
规划用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文物保护用地60平方米.
5、规划定位
回民街是西安市重要历史街区之一,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
6、规划理念
历史街区保护大体上来讲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历史街区整体性的保护和历史街区中一保留为主要方式及目的的保护。
通过调查的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整个街区的各种保护及改建如下:
(1)、标识系统更加醒目,吸引人。
(2)、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3)、增加公共绿地的面积。
7、功能分区
将整个小广场分区为休闲区、文化区、娱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