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必修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设计————————————————————————————————作者:————————————————————————————————日期: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设计思想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教学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与旧教材中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检验、尾气吸收、用途等要求差别很大。

新教材更加强调从资源的角度切入,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原理性知识指导氯气的学习,通过化学实验来有重点地了解氯气的性质,更重要是通过氯气这种典型非金属单质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研究一类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初中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单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本节以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 学科能力: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认知方式:由感性到理性为主。

4. 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一些含氯的物质,听说过氯气,对海水中的资源了解很少。

5. 学生特点:绝大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好表现,知识基础好,但是观察、实验记录往往不够全面,往往会遗漏信息,分析小结和科学表达能力尚待提高。

四.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必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氯气的氧化性,能够书写氯气分别与金属、水、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氯气能够将溴离子、碘离子从它们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2.了解Cl−离子的检验方法。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列举氯气与水、碱的反应及相关的生活生产应用。

(2)认识氯气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能够书写氯气分别与金属(钠、铁、铜)、非金属(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进一步认识燃烧现象的本质,深入理解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4)通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从史料获取化学知识。

(2)学会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通过设计实验、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全面准确记录、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初步学会实验记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海水中丰富的化学资源,创设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化学史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和科学态度。

(3)通过微型实验,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提高环保意识。

(4)联系氯气的毒性及其广泛用途,体会科学使用化学物质为人类服务。

五. 教学方式及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演绎推理法技术准备:电教设备:笔记本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实验录像、化学仪器和药品、含氯用品。

六.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以用来漂白杀菌难点:掌握氯水的主要成分七.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课前自主在教材中有条理的画出要点,理解掌握重点内容,预习完成学案【情景引入】:【学法指导】根据预习及情景内容完成氯气的物理性质一、氯气1.物理性质氯气在通常情况下为色的体,有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毒。

注意:在实验室闻氯气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________,仅使少量的氯气________鼻孔。

这是闻气味常用的方法。

【学法指导】:根据知识经验完成结构,并会预测性质2.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1)存在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态存在,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氯原子容易____________而形成Cl-,表现为典型的________性。

【课堂探讨学习】3.化学性质Cl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很强的________性。

(1). Cl2与金属的反应与Na的反应:与Fe的反应:与Cu的反应(2). Cl2与非金属的反应【合作探究:实验4-3】①Cl2与H2的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应用:工业制盐酸思考1:燃烧一定要有O2参加吗?燃烧是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知识拓展】下列反应不能称之为燃烧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氯气中C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D 将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伸入到氯气中【合作探究实验4-4】(3) . Cl2与水的反应①Cl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____________,溶解的氯气少量跟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HClO(次氯酸)的性质(1)弱酸性:比碳酸酸性______。

(2)不稳定性:光照下易分解放出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思考2:氯水具有漂白性的原因?(3)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具有漂白作用。

【小组讨论】①往新制得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新制氯水成分?(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 “三分”即三种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离”即四种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期放置的氯水成分是什么? ③氯水的性质?(1)溶液中含有H +,具有______性。

(2)溶液中含有Cl 2、HClO ,具有__________性。

(3)含有Cl -,具有Cl -的性质。

(4)溶液中含有HClO ,具有________性。

【巩固练习】写出下列物质与新制氯水反应的现象和离子方程式.并说明原因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FeCl 2溶液 ③AgNO 3溶液 ④Na 2CO 3溶液 ⑥镁粉 【交流讨论】(4)氯气与碱的反应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色布条______ 氯水有______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______有色布条________干燥的氯气________漂白作用①Cl2与NaOH溶液作用常温下,Cl2通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H2O,该混合液就是漂白液,有效成分是,反应方程式为:。

②Cl2与Ca(OH)2反应将Cl2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反应方程式为:。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有效成分是: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而导致变质4、氯气的用途(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在有机化工中,是合成塑料、橡胶、农药、染料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当堂检测】1、以下物质中,含有氯分子的是()A.液氯 B.氯水C.盐酸D.食盐2、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A.CuCl2B.FeCl2C.MgCl2D.KCl3、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A.氯气B.氯化氢C.氯水D.液氯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氯气与水反应:Cl2+ H2O=2H++Cl-+ ClO-B.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2OH-= Cl-+ ClO-+H2OC.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MnO2+ 4HCl =Mn2++2Cl-+Cl2↑+ 2H2OD. 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a2++2ClO-+H2O+CO2=CaCO3↓+2HClO【板书设计】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氯气1.物理性质2.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3、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 :(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3)与水反应(4)与碱反应4、氯气的用途八.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

主要通过学案的填写和课堂观察。

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老师自评、同学评价。

主要通过老师填写自评表、学生填写问卷、学生后续学习情况观察。

主要在典型课型后对学生的调查,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这种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

九.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