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白质的临床意义

蛋白质的临床意义

蛋白质是什么
尿液里面出现蛋白质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

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一般检测不出来,当尿中蛋白质增加时,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蛋白质呈阳性,通常用“+”表示。

可以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它们包括: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或病理性蛋白尿。

常见有:剧烈运动后,发热的极期,进食高蛋白饮食;胡桃夹现象;各种肾脏病和肾血管病等。

蛋白尿的分类有哪些
1. 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会迅速消失。

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2. 体位性蛋白尿
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会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会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

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

3. 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

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

尿蛋白检测阳性怎么办
尿蛋白检测如果出现阳性结果,应进一步检查或复查。

首先要排除一些生理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尿蛋白阳性,如妊娠、剧烈运动后、受寒、精神紧张、体位变化、青少年快速生长期等;如果尿液内混入了阴道分泌物或混入了精子,被一些其他物质污染也可造成假阳性,应注意复查和观察。

持续的阳性结果特别是加号较多时,提示可能患有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炎症、肾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等。

出现的蛋白尿还有可能是某些病理反应造成的,如高烧、高血压、膀胱炎、尿道炎、肿瘤、骨髓瘤、输血反应等。

偶然一次尿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注意观察和复查,排除有关的生理因素,可以请教医生或做进一步其他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