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热泵工质

第二章热泵工质

违 原子增加,则化学稳定性增加,沸点和临界温度降低,在大气中存在的周期增长。
含 H 原子增加,则可燃性增加,稳定性降低。
3.3.2 环境特性
环境特性主要指工质的温室效应和对臭氧层的破坏。特性指标包括 1) 臭氧破坏指数(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ODP):ODP 一般以 R11 为比较基准,
和天然工质 ODP 为 0,可长期使用。
2) 温室效应指数(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大多数制冷剂都是温室气体,
其在大气中存在的周期越长,则温室效应越显著。制冷剂的 GWP 以 CO2 作 为比较基准,其值为 1。其它工质 GWP 是根据 CO2 的 GWP 的倍数来定义的。 全球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以及森林采伐。制冷剂 导致的温室效应占很小一部分。
所 载 2.1 热泵工质的种类 权 热泵工质可以是无机化合物,例如氨、水和二氧化碳;也可以是有机化合物,
转 例如卤代烃(氟利昂)、环状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饱和及不饱和)、有机氧 版 究 化物。工质可以是纯工质,也可以是混合物。混合工质包括共沸混合物和非共沸 请 勿 者 必 混合物。

图 2.1 以乙烷为基体的卤代烃衍生物
HCFCs(Hydrochlorofluorocarbons):含氢氯氟碳的不完全卤代烃,如 R22
称为 HCFC-22;
有 HFCs ( Hydrofluorocarbons ): 含 氢 氟 碳的无 氯 卤 代 烃 , 如 R134a 称 为
HFC-134a;
FCs(Fluorocarbons):氟烃,如 R14,可称为 FC14;
该系列包括烷、醚、酯、胺类等。正丁烷为 R600,异丁烷 R600a,含氧有
机化合物 R61x,含氮有机化合物 R63x,其中 x 代表某个数字表示的序号。
3)不饱和有机化合物(1000 系列)
将分子中不饱和键的数目作为工质数字编码的第一位,后面的数字编码方式
同卤代烃。比如丙烯含一个不饱和键,故为 R1270。
勿 甲烷类有机化合物 000 系列 R11,R22,R13,R23,R32
必 乙烷类有机化合物 100 系列 R124,R125,R134a,R142b,R143a,R152a
请 者 丙烷类有机化合物 200 系列 R227ea,R236fa,R245ca,R245fa,R290
环烷类有机化合物 非共沸有机混合物
制冷时,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可以和制冷机匹敌竞争。相反,供热时,可供选 择的技术很多。因此,相比制冷机,热泵的经济性显得更为重要。选择合适的工
有 质,既满足特定的供热要求,又降低热泵的经济成本是热泵设计中很重要的环节。
本章先简要介绍热泵工质的分类、命名规则、安全与环境特性,随后重点讲述与 热泵设计相关的热物理属性。
工质的标准沸点(1 个大气压下的沸点,简称沸点)既是制冷剂制冷温度的 直接指标,也是选取热泵低温热源的参考值。作为热泵工质,希望其标准沸点要 低于低温热源的温度。这样工质在蒸发器中的蒸发压力高于标准大气压,避免在 系统中产生真空度。通常情况下,对于给定的蒸发温度,标准沸点越低的工质, 压缩机入口比容也越小。因此在相同排气量的条件下,压缩机尺寸就越小。
热泵技术及应用
Heat pump technology with applications
有 编者:李旻

所 载 中南大学 权 转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勿 请
必 者


热泵技术及应用
编者:李旻
第二章 热泵工质
从理论上讲,理想热泵循环(逆卡诺循环)性能与工质无关。但实际工程中, 工质对热泵性能和安装使用有重大影响。选取工质要考虑多方因素,包括经济因 素,安全因素,环境与热力性能因素等。满足所有需求的完美工质几乎不存在, 因此工质的选择也是一个需要折中的优化问题。另外,虽然热泵工质都选自制冷 工质,由于热泵与制冷机的工作温度和压力范围的不同,所以有些适用于制冷的 工质并不一定非常适合热泵。
序来定。为区分组分相同而质量分数不同的混合工质,可在编号后加 A、B、C 等后缀。如 R407A、R407B 和 R407C,R508A 和 R508B 等。
工质也可以用类别缩写加数字编号表示。常用的有:
CFCs(Chlorofluorocarbons):含氯氟碳的完全卤代烃,如 R12 称为 CFC-12;
4) 全周期气候性能指数(life-cycle climate performance, LCCP):它包含 TEWI
版 权请所勿 转者载必 和制造生产制冷剂过程中产生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违 图 2.3 某些热泵工质的 ODP 和 GWP
图 2.3 给出了一些工质的 ODP 和 GWP 值。图中横坐标为工质在大气中的生 存周期,纵坐标为 ODP 值。工质的周期越长,温室效应可能越严重。图 2.3 中 每个工质与一个圆圈对应。圆圈的半径等于 GWP 值,圆心位置等于 ODP。所以 图中的圆圈半径越小,圆心位置越靠近 0,对应的工质越环保。
子上各自取代基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差异大小,分别以 a、b、c……表示,计算
方法与乙烷类衍生物相似。
有 以五氟丙烷为例,分子式 C3H3F5,按基本规则为 R245。它有 5 个同分异构
体:
① CHF2—CH2—CF3,按表 1 第一个字母为 f,且无同分异构体,因此编号
所 R245fa。 载 ② CHF2—CHF—CHF2,按表 1 第一个字母为 e,该工质第一个和第三个碳
取 R11 的 ODP 为 1。对臭氧层的破坏主要因为工质分子中含有 Cl 元素或 Br 元素。所以只含氯氟的完全卤代烃 CFCs 一般有较大的 ODP,是被淘汰使用 的。HCFCs 含有氢原子,ODP 较小,但不为零,属于过渡工质。HFCs、HCs
5/19
2014-11-14
热泵技术及应用
编者:李旻
2.3 工质的安全与环境特性
3.3.1 安全特性
工质的安全特性包括毒性和可燃性两个基本要素。根据 ASHRAE standard 34,
4/19
2014-11-14
热泵技术及应用
编者:李旻
制冷剂的安全特性分类如表 3 所示。 表 2.3 热泵/制冷工质的安全分类
高可燃性 A3
B3
低可燃性 A2
B2
1/19
2014-11-14
热泵技术及应用
编者:李旻
卤代烃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制冷剂和热泵工质,由卤族元素氟、氯、溴取代 烃中的氢原子构成。图 2.1 是以乙烷为基体,分别被不同数量的氯、氟原子取代 后的卤代烃衍生物。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含氯、含氢和含氟的碳化物;往各 个顶点靠近,相应的氯氟氢原子数增加。
所 HCs(Hydrocarbons):碳氢化合物,如 R290,HC-290。
载 卤代烃中的 Cl 元素或 Br 元素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所以 CFCs 是禁用的工
权 质,其余的可以中长期使用。表 2 是工质基本类型的一个总结性表格。
转 表 2.2 热泵工质基本类型
版 究 工质类型
编码系列
典型工质
1)烃及卤代烃系列 卤代烃又称氟利昂(美国杜邦公司的商品名),其化学通式为 CmHnFxClyBrz (n + x + y + z = 2m + 2);烷烃的通式为 CmH2m+2。这些工质的命名编号为 R(m– 1)(n+1)(x)B(z)。对环状衍生物,在数字前加 C,RC318。 乙烷类工质同分异构体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对称程度在数字后加字母 a、b、 c……,表示两个碳原子上取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差异。丙烷类工质的
权 原子上取代基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差为 0,因此编号 R245ea。 转 ③ CH2F—CHF—CF3,按表 1 第一个字母为 e,该工质第一个和第三个碳原
版 究 子上取代基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差为 36,因此编号 R245eb。 勿 ④ CH2F—CF2—CHF2,按表 1 第一个字母为 c,该工质第一个和第三个碳
3) 总等价温室效应指数(total equivalent warming impact, TEWI):制冷热泵设备
的驱动源主要是化石燃料(转化为电或直接热驱动),这些能源都会导致 CO2
排放。因此热泵设备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不仅仅是制冷剂的逸散,还应包括由
有 于消耗能源导致的间接 CO2 排放。这就是 TEWI。
必 原子上取代基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差为 18,因此编号 R245ca。 请 ⑤ CH3—CF2—CF3,按表 1 第一个字母为 c,该工质第一个和第三个碳原子
者 上取代基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差为 54,因此编号 R245cb。 违 丁烷衍生物类工质的同分异构体要用三个字母表示,这里不再赘述。
2)烃及其它衍生物(600 系列)
不可然 A1
B1
低毒性 高毒性
其中毒性分类划分的依据是:
有 Class A: 基于安全阀值-时间加权平均值或于此相一致的数据,如果工质体
积浓度小于或等于 400ppm 时,被确定没有毒性危害,则为 A 类工质。 Class B: 基于安全阀值-时间加权平均值或与此相一致的数据,如果工质体
所 积浓度小于或等于 400ppm 时,被确定有毒性危害,则为 B 类工质。 载 可燃性划分的依据是: 权 Class 1: 在温度 21 ℃和大气压力 101 kPa 环境下,无火焰蔓延(传播),即
热泵工质的热力性质可以表示在温-熵(T-s)图上。根据其饱和蒸汽的性质, 工质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工质的饱和蒸汽线自临界点开始向右倾(即 ds/dT ≤ 0)。 这类工质,被压缩时蒸汽过热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被称为“过热增”或“干 性”工质(图 2.2A)。相反,如果工质饱和蒸汽线自临界点开始向左倾斜(ds/dT > 0),被压缩时蒸汽过热度随压力升高而减小,甚至进入湿蒸汽区引起湿压缩。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