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杭州为例朱明芬内容提要:中国农民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强烈的创业愿望,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能,但是,受城乡二元制度的制约,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很多。
本文以浙江杭州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一般环境因素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家庭环境因素次之,个人素质因素对远郊农民创业影响较大,对近郊农民创业影响较小。
具体来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创业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民越容易创业;家庭人口越多、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越多,农民越容易创业;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越有可能创业。
关键词:农民创业一般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素质杭州市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速期、新生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凸显期,就业岗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了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通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颁布,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事实上,创业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创业就是创造社会财富。
世界经验表明,一个人创业尤其创业一年以上,可以带动3~5人以上就业。
在去过的30年中,美国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革命”,1969~1976年,美国新创办的企业创造了81.5%的就业机会,1980年以来,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更需要、也有能力激发全民创业,更好地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在中国农村。
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民工融入城市困难,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村民生问题凸显。
对此,学者们提出许多破解高方:打通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渠道,消化掉城市中过剩的生产能力(林毅夫,1992),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杨启先,2001)。
然而,面对庞大的农民数量与有限的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必须寻找破解“三农”问题的其他途径,那就是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通过鼓励农民创业,发展农村产业,就近、就地解决农民就业、增收与发展问题。
其实,中国农民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强烈的创业愿望,蕴藏着巨大的创业潜能。
30年前,农民们从乡镇企业起步,从小商品生产入手,所创办的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我积累、自行成长的历程,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工业完成了发达国家需要用近百年完成的工作(胡定寰,2002)。
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5 -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农民非农就业经验和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中国农村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农民创业的时代已经来临。
但是,农民身处社会低层,其创业行为受到二元制度的阻碍,影响因素众多。
严文清等(1996)认为,农民创业受人地资源、二元体制、创业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郭军盈(2006)认为,中国农民创业主要受体制因素、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自身因素包括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金融支持、政府政策与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氛围下,体制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农民的创业机会,农民自身素质则决定农民的创业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赵西华、周曙东(2006)具体分析了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例如,缺乏创业资本,缺乏创业经验和胆识,缺乏政策支持,缺乏创业环境,缺乏创业合力。
马驰、喻文婷(2007)认为,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农民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不足、农民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等因素对农民创业不利。
上述研究对农民创业影响因素分类清晰、分析全面,但缺少统计学意义上的量化分析与解释。
例如,在这些因素中,哪类因素对农民创业影响较大?每种因素对农民创业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些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对促进农民创业有什么政策含义?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以浙江杭州为例,实证分析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理论与方法(一)理论依据关于什么是创业,学界有多种定义。
其中,Shane and V enkataraman(2000)对创业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们认为,创业包括创造价值、创建并经营一家新的盈利型企业的过程,通过个人或一个群体投资组建公司来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有意识地创造价值的过程。
中国农民创业也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生产新产品、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也具有上述创业的共性特征。
但是,也必须承认,由于中国农民受到身份、制度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其创业的特征又有别于一般的创业。
一是部分农民创业者依赖家庭这种非企业化的组织形式,不一定创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是部分农民在农业经营领域,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或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例如从大田耕作转变为大棚生产),不一定要开展全新的事业;三是农民创业方式可以是个体创业,也可以是家庭成员共同创业,还可以是集体创业(例如创办集体企业、发展合作经济、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四是农民创业本身内化了创新,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农民创业不论是组织创建、资本投入、结构调整还是价值创造,都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函数”(Schumpeter,1912)。
可见,农民创业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依托家庭组织(或者亲戚朋友关系形成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或者创建新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在农村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或者从事新的生产活动,或者开展一项新的事业,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郭军盈,2006)。
关于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1999年,由美国巴布森学院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学者发起并成立了一个旨在每年评估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现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全球创业观察(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以下简称“GEM”)。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创业研究和教育领域享有盛誉。
GEM研究的四大目标之一,就是揭示决定更高水平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强调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并把创业环境分为一般环境条件和创业环境条件。
一般环境条件主要指现在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创业- 26 -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7 -环境条件指创业活动的基础和环境,主要由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让、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组成(姜彦福、高健等,2004;杨晔、俞艳,2007)。
GEM 关于创业环境条件的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二)分析方法农民创业与否是一个二向性(dichotomy )问题,即农民创业可以明显地划分为“是”与“否”,亦即“农民创业”可以设置成取值为“1”或“0”的虚拟变量。
经济计量方法Logit 模型正是经常被用于分析该类问题的基本工具。
该模型的理论基础为二元选择理论,即模型因变量为非此即彼的二元变量。
模型函数为逻辑概率分布函数,具体公式如下:11()()()11i i i i i p F F X z z X e eαβµαβ==++==−−+++ (1) (1)式中,i i Z X αβµ=++,e 表示自然对数的底。
(1)式的估计式为:1i i i ip Ln Z X p αβµ==++− (2) (1)式、(2)式中,i p 为农民创业的概率,β为待估计参数,i X 为解释变量向量,µ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参照国内外对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结合农民创业的自身特征和数据获得的可能性,本研究拟从一般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人素质因素三个方面,利用对浙江杭州农民创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控制变量假设与说明1.一般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因素指对农民创业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区域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区域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这些环境因素的好坏较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创业机会、创业过程以及创业成效。
有时,一般环境因素对农民创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即使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农民是否创业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区域宏观层面的体制制度环境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创业,虽然这些因素对农民创业的影响正在随着城乡二元体制藩篱的逐步撤除而减弱,但二元体制藩篱的阴影依然对农民创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农民创业的现实问题。
户籍制度的壁垒仍然存在,影响了农民创业活力的发挥和创业空间的选择。
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限制了农民创业空间。
财政支农力度仍然有限,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城镇化严重滞后。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相当低,增加了农民创业的后顾之忧。
所以,厉以宁(2008)认为:城乡二元体制弊端甚多, 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是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之后另一项带有根本性质的经济体制改革。
但是,鉴于上述因素难以量化,本研究将受访农民按离杭州中心城区的远近分为“近郊”和“远郊”,“近郊”指萧山区和余杭区,“远郊”指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临安市,并用虚拟变量来表示区域差异程度,其中,“近郊”为1,“远郊”为0。
并且本研究假设,越是“近郊”的农民越容易创业,反之,越难以创业。
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8 -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指与农民创业直接相关的家庭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家庭劳动力、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父亲身份等,这些因素对农民创业存在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经济、人力、社会、政治资源是农民创业的重要资源,农民创业决策往往是由家庭成员共同做出的,创业过程是家庭成员通力合作的结果,尤其是夫妻之间的合作。
所以,上述因素对农民创业都可能产生正向影响。
长期以来,家庭是农民生产经营的最基本单元,农民家庭就是一个小“企业”,在这个小“企业”里,人口、劳动力、土地等要素都是农民创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谁拥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谁就拥有了创业的先决条件。
本人在16周岁时家庭收入等级是又一个反映农民创业环境的重要指标,当时家庭收入等级越高,农民创业的可能性越大,即若干年前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更有利于农民创业,相反,则不利于农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