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积极分子考察报告

第二次积极分子考察报告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所以今天我主要谈谈中国的法治建设。

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法,为何我们现在还要强调法治社会的建设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法律社会是法制社会,是制度的制,是把法律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如今我们所倡导的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法治,是治理的治,是把法律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机制,它是工具、手段,又是目的、目标。

现在我国不再是以前统治者独裁的封建国家了,而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也应该与时俱进,把法治作为我们的一种治国原则和方式。

显然,我们国家也已经注意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了,近年来,各种各样适应时代要求的法纷纷在我国出台: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但是,在目睹立法如潮的同时,普通民众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甚至怀疑“法”的存在。

对此我是有亲身感受的,虽然我自己很喜欢法学,也辅修了法学二专,但有时候真的面临一些问题了,才会发现法律的无助。

比如说虐待罪,它是一个自诉案件,是不告不理原则,如果没有当事人告状,公权力是不能介入的,那么假设有一个长期遭受家庭成员虐待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法院去起诉而只能默默忍气吞声,在他心里法律就是无用的,在犯了虐待罪的家庭成员心里法律更只是一种摆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无济于事。

”如今我们面临着法律实施不下去,制定出来的法律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仰等诸多问题。

而只有从司法和行政执法领域打通法律运送正义的两条“大动脉”,才能为整个法治肌体输送新鲜血液,维系政体和国家、社会肌体的健康。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与公正,让每个人在司法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中之重。

如此,我们才能从法律大国转型为法治强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