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手法——语言之美在于精雕细琢(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对偶)

修辞手法——语言之美在于精雕细琢(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对偶)


对偶题型——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
重复的字词。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
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仄起平收)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
结构相同)。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
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 也一样。
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
? 设问
。 1、概念: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文章层 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 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 技术的力量。
• 反问
❖ 6.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 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 设问
❖ 7.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 设问 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语言因修辞而美丽!
读古诗,辨修辞。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对偶、)比喻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偶 、)拟人 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对偶 )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对偶 、)夸张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比喻 )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夸张、)对偶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 )
谢谢!
氛。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 穷 要人淹连壁力逝要死峰。拔 。是在去山遇泪天兮到水不不里气痛了盈盖快。尺世的,,事枯时就松不哭倒利鼻挂子兮,倚骓那绝不真
缩小的夸张 :这二巴十掌大五的年小过山去庄,吸弹引指着成一千挥上间万。
人在时的间心上。把后出现的
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
农民们说形式,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
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2017.安徽中考)
上联: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影。
下联: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C.琳琅满布,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 的一些 基本知识, 如语句对仗, 词性相同, 还要注意修辞运用, 语境是 否符合等方面.上 联中有“咫尺”可思考下联中“方寸”与它相应,故选:B。
首”的惊喜?
(引用、设问)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偶、互文)
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复
本节课讲授的内容是后五种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 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 突出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 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气
1、有的人活着,他已 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的确,伯父就是这 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已 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
作用: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 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 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 称。 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
超前的夸张 嗅未:出饮白心面先包醉的,眼香中味流来血了,心。内成灰.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 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设问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 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问题: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起
注意,引发思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反问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 的感想又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 人吗? 问题: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否定形式表达 更加强烈的肯定语气,强调突出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 爱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拥护和热爱。
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问题:本诗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点修辞),“惶恐 滩”对“零丁洋”,地名对地名,“惶恐”和“零丁”又是文 天祥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结合句子说明),本诗句 对仗工整、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感,被人 称为千古绝唱。(作用)
的一项是( )(2019.安徽中考)
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
。(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C 根据对联的结构要求可知,颔联中“初日” 应对“高风” ;律诗中1/3/5不论,2/4/6分 明。夲诗押韵是“an”,因此韵脚应该是“还” 。
学生会开展“对对联,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 用夸 张以免歪曲事实。
夸张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好像下了火。 问题: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出 来后,地上极度炎热的情况,鲜明地写出了 环境的恶劣,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修辞小测大擂台
❖ 辨认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 • 夸张
(香皂)
❖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夸张
❖ 3、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
• 对比
❖ 4.一夜两双岁,五更分二年。(对联)
• 对偶
❖ 5.这么简单地题目,难道你还不会?
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 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 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 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 思。) 2、反问的作用: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语言之美在于精雕细琢
——修辞手法
五莲二中:何茂勇
课堂导入: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C )。
(2018·毕节中考)
A. 此时的莫愁湖是“人行即从花下过,人停即在花中
坐”。
(引用、对偶)
B. 历史是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比喻)C. 没有“众里寻他千”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 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 意更加鲜明。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 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反问
对比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如:
相关主题